《小小鞋店》教学设计及困惑
(2020-04-15 10:58:38)《小小鞋店》教学设计及困惑
执教:雷莎莉 湖北省潜江市实验小学
我的教学设计一共分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讨论调查的策略。首先创设现实情境:淘气班同学想模拟开一个小小鞋店,在进货前要调查哪些内容?在学生理解“模拟”和“进货”后,告诉学生要在三年级模拟开这个小小鞋店,提出要研究的问题,通过讨论对“进货”需要调查鞋号、款式、颜色等问题的思考,让学生明确调查的对象和目的。
第二个环节:操作探究,经历数据整理的过程
在这个环节中,我分为两个部分进行教学:
1、体会整理数据的必要性,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整理数据
首先出示淘气收集的调查结果,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感觉数据很乱,不能一眼看出哪个鞋号分别有多少,从中体会数据整理的必要性,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整理,从中体会数据整理方法的多样性以及数据整理的准确性,在交流中,我选择了5个不同类型的作品进行展示:没有写男女生类别的、写数字表示不清楚的、无序排列出错的、有序排列的、直接写出个数的,让学生体会到有序整理数据才能不重复不遗漏,通过对有整理有问题的学生作品的展示明白在数据整理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地方,初步养成有序思考及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2、学习画点线图的方法整理数据
这里我设计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出示妙想的点线图,通过追问:你看懂了吗?看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等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看懂点线图。
第二:在学生看懂点线图的基础上,画点线图整理鞋号,经历画点线图整理数据的过程,掌握画点线图的方法。
第三:在学生画完点线图后,引导学生对点线图和用自己喜欢的整理方法进行对比,建立数学知识与方法之间的联系,为后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奠定经验基础。
第三个环节:分析数据,感悟数据蕴含的信息
1、分析数据
引导观察点线图,思考: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
2、作出决策
在分析中获得信息后,提出问题:如果是你来给鞋店进货,你有什么建议?讨论:女鞋中36号没有,还进不进?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合理的建议,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推理能力,感受数据的随机性,体会统计的作用。
第四个环节:巩固理解,体会整理数据的应用
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看懂图,读图中的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进行解决,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第五个环节:全课小结,积累整理数据的活动经验
让学生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你对今天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反思收获,总结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数学思想。最后有一个课后拓展活动,对前面提出的调查鞋的款式、颜色等因素,大家可以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进行调查。
以上是我的教学设计,对本课中我还存在两个困惑:
1、课中创设情境模拟开鞋店,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不能很自然地让学生理解选择三年级学生作样本,如何做到顺理成章?
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让学生充分经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展示交流,要花大量时间,总出现课堂时间不够用。
下面我想提几个建议供参考,第一个就是能不能再顺应一下学生的思维,当把数据呈现给学生以后,学生可能会有多种整理数据的方法,刚才老师也提到了几种,但是我们看不到孩子原始的作品,所以不是太清楚,但是就我做的调研,和我上课的一些经验,孩子们的基本方法有这么几种:第一种是他会把鞋号进行一个排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进行排序;第二种按照统计同一鞋号出现的频次,或是次数,比如说31号的有几个,32号的有几个,主要是这两种方法,还有一种是他既排序又统计这样的一个次数,我觉得从我的感受来说,孩子这三种方法一般都会有的,所以无论是哪种方法,其实都跟我们的点线图是一致的,我觉得点线图就是既进行了排序,又统计了次数,当把孩子们的方法呈现了以后,再出现教材的方法,让他去找联系,这是可以的,但能不能其实你们的方法就可以自然的衍生成为一个排序以后统计次数的图的方式,正好跟我们的教材中的方法是一致的?我觉得让孩子感受到了教材中的方法,其实就是他们的方法一种表现形式而已,这是我的第一个建议,能不能更加顺应学生的思维?另外你提到了孩子们整理过程中可能还会有些错误因为没有看到例子,我见到的主要还是可能很多时候学生不愿意排序,这时候可以在讨论中让他感受到如果排序后看得更加的清楚。
第二个建议,就是能不能在开始的时候,有了那个情境以后,让孩子去思考需要收集哪些信息中,能够再明确一下,因为这样一来,就相当于开始的问题比较宽泛,孩子的这个提的点比较宽泛,选择什么样的整理数据的方法呢?其实并不是非常的针对问题,那比如我们要开小小鞋店,我们要为小小鞋店提一些建议,你觉得一般我们进鞋店,作为进货都要考虑哪些因素,比如他会考虑哪些鞋号要进多少,哪些要多进,哪些要少进,再比如说分男生和女生,可能要分开进,还包括一些样式等等,那些围绕一个大的背景问题提出的具体的一些小的问题,我们再来收集和处理信息,我觉得孩子们应该会更加清晰一些。另外,也跟后面做出决策有一个对应,也就是养成一个从头到尾思考问题习惯。
雷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关于情境的,孩子们理解起来有点别扭,能不能再具体阐述一下?第二个问题时间不够这个问题,确实时间需要把握,也不好给出具体的建议,我今天上午也对我自己的课在一个学校进行试讲,就发现确实时间不够,所以就最后舍掉了一个设计得很好的一个活动,总而言之,我们还是以孩子能充分讨论交流为主要的基点,如果时间实在不够,去掉一些环节倒是可以的,这是我的一些建议,不知道对雷老师是否有作用?我就先说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