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猴子的烦恼》一课的思考

标签:
教学 |
对《猴子的烦恼》一课的思考
《猴子的烦恼》这一节课定位:
侧重点: 类似于“0÷3=0”的结果应用到除法竖式计算中。
在准备这一节课的时候我出现了一些疑惑,教材中的例题是306÷3,被除数的最高位除以3是可以整除的,在被除数最高位可以整除除数时,暨这一步没有余数时,我们把十位上0移下来除以除数,是不够商1时商零占位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被除数最高位除以除数时有余数,二是被除数最高位除以除数时没有余数,我感觉前一个是完全按照孩子们原有的认识基础顺应下来进行竖式计算。而第二个其实是一种特殊的情况。教材中也有涉及第一种例子,是在《节约》这节课第二课时,以一种错例的方式出现的,这里学生为什么会出错呢?我感觉是《猴子的烦恼》这种举例有些特殊化把方法带偏了,《节约》这节课第二课这里的教材更关注的是学生的验算方法的养成。

那么学生对于被除数中间有零的除法认识是不完整的,是被切成块的。所以我决定这样来上。我增加了一个题目。
作业反映个别学生对于可以省去不写的部分不习惯,学生的惯性思维改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看法是类似的,但做法略有不同,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分成两节课来安排。
第一节课只安排学习被除数有“0”的两种情况:1、商的十位有0
第二节 课再安排学习被除数个位有0的除法计算,学生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很快就理解了这部分知识,同时再让学生进行总结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