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各单元知识重点
(2012-05-29 23:52:06)
标签:
杂谈 |
第一单元《电》
第一课
1、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2、用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而且在他们靠近时会产生相互吸引的现象。
3、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4、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在带静电的物体中,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
5、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另一个是要有电路-----电流只能再电路中流动。
6、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7、静电存在于一切的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8、感觉不到物体带电的原因:物质同时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9、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10、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冬季摘毛衣帽子时
第二课
1小灯泡的结构: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连接点。
2、电流通过灯丝时,小灯泡才能发光。
3、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4、电池的一端是铜冒,称为正极;另一端是锌壳,称为负极。
5、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的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6、短路:当电池的这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起来时,就会发生短路。
7、短路的危害: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很快就会被损坏。
第三课
第四课
1、回路: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就会发光。
2、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
3、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1)小灯泡坏了2)灯座松了,没有连上。3)导线没连接实。4)电池没电了。5)电路中发生了短路或断路。
4、做个电路检测器:把电路中灯座的一根导线头拆下来,再连上另外一根导线,这就是我们的"电路检器"了。
5、画电路检测器的电路图:P10
6、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
第五课
1、在我们周围的物体中,有些容易导电,有些不容易导电。
2、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3、不要用湿布擦拭,也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
4、导体: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如:铁片、钢管、铜、铝、铅丝
5、绝缘体: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如:玻璃、塑料、橡胶、干木头、棉花、陶瓷、纸板
第六课
1、开关是电路中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
2、常见的开关种类:遥控开关、拉线开关、闸式开关、活动开关。
第七课
1、电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两点之间一定有导体连接,这两点之间就构成一个电的通路,否则就是断路。
2、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是3V,所以小灯泡会特别亮。
3、两个小灯泡串联时,1节电池的电压平均分配给两个小灯泡,每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就是1节电池电压的一
4、安全用电提示:(1)、湿手不能接触带电设备,也不要用湿布擦带电设备(2)、遇到电器起火不能用手去拔插头,应先切断电源,再用绝缘物体将插头拨开。(3)、在户外活动时,不要靠近高压电线、变电所这些地方更加危险。(4)遇到雷雨天气时,不要躲在孤零零的大树下,大树容易遭到雷击。
第二单元《新生命》
第1课
1、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
2、一朵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
3、十字花科植物:白菜、萝卜、大青、卷心菜、青菜等。
第2课
1、花的各部分构造中,雄蕊和雌蕊与形成果实和种子有关。
2、由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四部分组成,这样的花叫做完全花。如:豌豆花、牵牛花、桃花、梨花、海棠花、迎春花、玉兰花
3、缺少其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这样的花叫做不完全花。
如:柳树花、南瓜花、黄瓜花、桑树花、杨树花、栗树花
4、雄花: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叫雄花。
5、雌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叫做雌花。
6、雄花和雌花都是单性花。
7、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叫做两性花。
第3课:
1、雄蕊有:花药(花粉)、花丝两个部分。
2、雌蕊有:柱头、花柱、子房三部分。
第4课:
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有:
弹射传播(自体传播):油菜、豌豆、凤仙花、黄豆、红小豆
动物传播:苍耳、鬼针草、蒺藜、番茄、野葡萄
风传播:蒲公英、蓟的果实、槭树的果实
水传播:椰子、莲蓬、莲叶桐、榄仁、棋盘角
第5课:
1、散播出去的种子在条件合适时就会萌发,长成新植物。
2、蚕豆的种子,是由种皮和胚构成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3、种子里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
4、种子各部分的作用:种皮起着保护种子的作用。子叶内贮藏养分。胚芽发育成了茎和叶。胚根发育成了根。
第6课:
1、鸡蛋是由:蛋壳、气室、蛋白、蛋黄、胚组成的。
2、鸡蛋各部分对胚胎发育的作用:蛋白是供给养料和水分的,蛋黄是提供营养的,胚能发育成小鸡,气室提供氧气,蛋壳坚硬而且具有小孔,对卵内的胚胎有保护作用,同时也可以保证胚胎发育可以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内部的一层膜,可以防止营养物质的流失。
3、小鸡孵化过程需要具备的外界条件:温度、湿度、通风、翻蛋等。
4、卵生动物: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如:青蛙、燕子、鸡、鸭、蜻蜓、乌龟、蛇、蜗牛
第7课:
1、胎生动物:像猫、狗、兔等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胎生。用胎生繁殖的动物叫做胎生动物。
2、胎生的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
3、动物是怎样产生新的生命的:动物分成雄性和雌性。雌性动物产的卵只有在和雄性动物的精子结合之后,才能发育成新的生命。
4、种子的形成:植物的花蕊分雄蕊和雌蕊。雄蕊产生的花粉传到雌蕊柱头上,使子房里的胚珠受精。受精的胚珠发育成长,形成种子。
5、世界第一只克隆羊----"多利"。
第三单元《食物》
第1课
1、按来源分:植物类和动物类
3、按生活习惯:粮食、蔬菜、肉类、奶制品、水果、调味品
第2课
1、我们身体的(生长、发育)都需要(营养),我们能从(种类丰富)的(食物)中获得营养。
2、我们吃的食物中,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
3、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水。
4、蛋白质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5、(脂肪)和(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我们的身体可以储存大量的(脂肪和糖类)。
6、(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7、含有蛋白质的食物:牛奶、鱼类、肉类、黄豆、鸡蛋、栗子、开心果。 含有脂肪的食物:食用油、花生、巧克力、花生、肉类、
含有糖类的食物:大米、面粉、饮料、淀粉、土豆。 含有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食物:食盐、香蕉、胡萝卜、西红柿、苹果、萝卜
第3课:我的膳食营养原则P48
第4课:
1、有些食物经过(烹饪)后对我们的健康有利,而有的食物(生吃)更有营养。
2、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保证我们获得均衡的营养,而食物的不同食用方法会影响我们对营养的吸收。
第5课:
1、面包发霉的条件:温度、水分、营养。
2、影响霉菌生长速度的因素是潮湿和温度两个条件,但空气的有无,光照的强弱也会影响霉菌的生长速度。
3、面包发霉是因为在它的上面生长了一种生物---霉菌,与其他生物一样,它的生长需要获取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
第6课:
1、观察变质的食物要注意1)不要用手接触食物。2)观察完毕后要用肥皂洗手。3)使用扇闻的方式闻气味,并尽量少闻。
2、腐败的小鱼、发馊的面条与发霉的面包的变质过程是非常相似的,都需要温度、水分、养料等条件。
3、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引起的。使面包发霉的霉菌就是微生物,还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用放大镜也看不见的细菌,也是微生物。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和植物、动物一样,需要一定的条件:(空气、水分和适宜温度)等条件。
4、储存一条鱼的方法(1)、放进冰箱冷冻。(2)、晒成鱼干。(3)、用盐腌制成咸鱼。(4)、做成罐头。
5、储存食物的方法:冷冻、晒干、无菌密封、腌制、真空包装等。
6、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就要破坏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也就是减慢食物变质速度。
第7课
1、食品包装上的信息:食品名称、厂家、用料、成分、保存方法、使用方法、净重、生产日期、保质期、商标、绿色食品标志。
2、当我们通过阅读(食品包装),了解食品的(原料做成、营养成分、保存方法、保质期后),我们的(饮食)就不再是盲目的,包装上的信息为我们(科学均衡营养)提供了帮助。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石〉
第1课
1、岩石观察记录方法:用眼看、用手摸、用鼻子闻、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相互敲击、在岩石上滴稀盐酸等。
2、描述岩石特点的词语:光滑、粗糙、闪亮、暗淡、重的、轻的、透明、不透明、有小孔、有花纹等。
3、岩石是天然的,比较坚硬,它们在地球上广泛分布;岩石在颜色、软硬、轻重、表面有无花纹、光滑还是粗糙等方面是各种各样的。
4、给岩石分类:大小和形状、是否透明、按颜色、轻重、花纹等。
第2课
1、页岩、砂岩、石灰岩、砾岩、大理岩、花岗岩等岩石是我们常见的岩石,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被人们广泛应用。
2、岩石颗粒的大小和结构是鉴别岩石种类的重要特征。
3、各种岩石的特点P68
第3课
1、石英、长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矿物。矿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单独存在,通常都是几种混合在一起组成岩石。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组成的。
2、世界上已发现的矿物近4000种。我们身边有许多矿物制成的物品,比如:我们吃的石盐,点豆腐用的石膏,做铅笔芯用的石墨,中药用的雄黄,做首饰的金、银和钻石等。
3、常见矿物:石盐、石墨、硫磺、方铅矿、金刚石、石膏、辉锑矿
4、这些矿物它们有特征和用途?(82页)
5、矿物和岩石的不同:矿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而岩石是由几种矿物混杂在一起组成的。
第4、5、6课
1、颜色是最容易观察到的矿物的特征,也是辨认矿物的重要根据之一。
2、识别矿物时,矿物的条痕颜色比矿物外表的颜色更可靠。因为(1)矿物的颜色是因为所含的杂质而导致的,并不是矿物本身的颜色。(2)矿物外表的颜色容易受到光线等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而矿物的条痕是固有不变的。(3)同种矿物虽然可呈现不同的颜色,但条痕的颜色一定相同。4)不同矿物的颜色相同但条痕不一定相同。
3、比较矿物的软硬可以用相互刻划的方法。
4、矿物的硬度在一些行业具有重要作用。
5、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硬度最小的是石墨。
6、矿物软硬的等级有:软、较软、较硬、硬四种等级。
7、矿物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
8、矿物表面的反光形成了光泽。
9、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是矿物的重要特征。
10、在白色的无釉瓷板上摩擦,瓷板上的痕迹就是矿物的条痕。
11、怎样比较矿物的软硬程度?(73页)
12、按反光强弱排列:金属、玻璃、蜡烛、丝绸、泥土。
13、矿物光泽可以分为:(1)金属光泽:金、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辉锑矿等。(大部分都是金属矿物)(2)半金属光泽:磁铁矿、黑钨矿、褐铁矿。(3)非金属光泽:珍珠光泽:白云母、滑石
油脂光泽:滑石、石英
第7课
1、岩石和矿物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是生产和生活的宝贵资源。
2、地质学家鉴别矿物:野外观察,用显微镜观察,对照资料、图鉴。
3、岩石或矿物的用途1)利用方解石、石英、萤石的光学特性,把它们作为光学仪器。
4、岩石的分类标准:1)冶炼金属:磁铁矿、赤铁矿、方铅矿、黄铜矿
5、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
岩浆岩:花岗岩
沉积岩: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
变质岩:大理岩、板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