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上卷二冬/第二段

标签:
教育历史育儿 |
分类: 会流泪的眼睛 |
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镜奁对衣笥,野杵对村舂。花灼烁,草蒙茸,九夏对三冬。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手擘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
一、上智、中庸
上智,指最聪明的人。语出《论语.阳货》“唯上知与下愚不移。”上智是指最聪明的人,下愚是最愚笨的人。
中庸,《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孩子们熟悉的《三字经》中是这样描述《中庸》的:“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朱熹、程颐果然是大家,“不偏”“不易”这四字解释得实在是太精妙!大赞!!
儒家把“中庸”看成是一个最高的道德标准,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高智慧。第一层意义: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第二层意义:指中正、平和。第三层意义: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即中用的意思。
聪明的人固然厉害,但中庸,不与争胜,不与计较也是很高的人生智慧、人生境界。由此可见,上智固然好,而有时中庸亦不失为良策。
二、镜奁 [jìng lián]:盛放梳妆用具的匣子。
三、衣笥[y sì]:盛衣服的竹器。
四、野杵:舂米或捶衣的木棒。
五、村舂[cn chng]:指乡村中舂米的碓声。
六、九夏:夏季。
七、三冬:冬季。
八、戏马台
戏马台是徐州现存最早的古迹之一,公元前206年,盖世英雄项羽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即今徐州),于城南里许的南山上,构筑崇台,以观戏马、演武和阅兵等,故名戏马台。
提到戏马台,不免要提到在这一片热土上涌现出的两个传奇英雄式的人物:一个是推翻暴秦统治、“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一个是开创大汉基业、“提三尺剑定天下”的铁血帝王刘邦,两强相争,怎一个霸气了得?留下了多少荡气回肠的故事传说!
中国历史风云变幻,戏马古台历经沧桑。两千年来,戏马台作为西楚霸王项羽的遗踪,吸引无数的志士文人登临凭吊。然而,项羽毕竟不是一位政治家。他没有倒在秦兵斧钺之下,却碎身于同举义旗的汉军之手。从这点上说,项羽胜在军事,败在政治。自古“成者王侯败者寇”,但到了项羽这儿却拐了一个弯,在他这里有另一句话,叫做“不以成败论英雄”!即便兵败,但也难掩他作为西楚霸王的英雄本色,虽然悲情,亦是“悲剧英雄”!
http://s14/bmiddle/002ZF3Ltzy7by6tP0mNfd&690
九、蟠龙斋
桓温,为东晋大将,所居斋室画有龙,因此人称蟠龙斋。桓温(312年-373年),字元子(一作符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龙亢镇)人。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权臣,谯国桓氏代表人物,东汉名儒桓荣之后,宣城内史桓彝长子。桓温是晋明帝的驸马,因溯江而上灭亡成汉政权而声名大奋,又三次出兵北伐(北伐前秦、羌族姚襄、前燕),战功累累。后独揽朝政十余年,操纵废立,有意夺取帝位,终因第三次北伐失败而令声望受损,受制于朝中王谢势力而未能如愿。桓温曾在晚年逼迫朝廷加其九锡,但因谢安等人借故拖延,直至去世也未能实现。死后谥号宣武。其子桓玄建立桓楚后,追尊为“宣武皇帝”。
十、手擘蟹螯从毕卓:毕卓,晋人,性嗜酒,因酒废职。其以左手掰蟹螯,右手执酒杯为人生乐事。擘同掰,螯就是螃蟹第一对脚。
十一、身披鹤氅自王恭:王恭,东晋大臣、外戚。孟昶还没有显贵时,家住京口。有一次看见王恭坐着高车,穿着鹤氅裘。当时下着零星小雪,孟昶在竹篱后偷着看他,赞叹说:“这真是神仙中人!”
十一、五老峰地处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东南,因山的绝顶被垭口所断,分成并列的五个山峰,仰望俨若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故人们便把这原出一山的五个山峰统称为“五老峰”。
http://s3/mw690/002ZF3Ltzy7by6ydU1c22&690
十二、三姑石:在武夷山幔亭峰北有三块石头,蛾眉凤目,蝉鬓迭云,形似三位婷婷玉立的少女。
http://s12/bmiddle/002ZF3Ltzy7by6zyQFZ5b&690
十三、金镛:一种乐器,青铜铸造的大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