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学期古诗词

标签:
文化 |
分类: 教育教学随笔 |
春 游 湖
宋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
小舟撑出柳阴来。
注释:
蘸水开:湖中水满,岸边桃树枝条弯下来碰到水面,桃花好像是蘸着水开放。
断桥:被水淹没的桥。
译文:
诗中描写的是春天游湖时的情景。成双成对的燕子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呢?两岸的桃花像蘸着水在盛开。春雨使湖水上涨,将桥淹没,游人不能过去。这时摆渡的小船正从那柳阴深处向游人撑来。
丰乐亭游春
宋
红树青山日欲斜,
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
来往亭前踏落花。
译文:
这首诗写暮春时节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美景,写了暮春时节草木青翠、落红满地的特征。表达了游人对此怀着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太阳快要落山了,金色的余晖中,郊外的杂树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儿,衬着连绵起伏的青山,越发显得色彩柔和而清丽。广阔的郊外,那一片原野上的绿草一直延绵到天边。美好的春天即将过去,丰乐亭边落花满地。到了红日西斜时,游人们还依依不舍,欣赏着暮春景色。
唐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注释:
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
醅:没有过滤的酒。
译文:
新酿的米酒,你看色绿香浓;这里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天快黑了,大雪要来啦……老兄!能否过来共饮一杯?
唐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大林寺:寺名,在今江西庐山。
芳菲:指花。
长:常常。
觅:寻找。
译文:
这首诗是作者游庐山大林寺所作,山下春天已过去,而这里桃花盛开,诗人喜出望外。山下过了四月,各种花草的芳香都结束了,而大林寺的桃花才茂盛地开放。人们常常为春去无处寻找而遗憾万分,哪知春转入山中的大林寺来了。
绝
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含:像含在嘴里一样,这里将“窗”人格化。
千秋:时间很长。
泊:停泊、停靠。
万里:路程很远。
译文:
早春时节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欢唱,好一片具有喜庆气味的生机!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此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从我的窗口向西眺望,可以看到一座座雪山,雪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晶莹的光。我家门前是一条大江,江边还停泊着几只小船,看样子一定是从遥远的江浙一带过来的。
清
十树花开九树空,
一番疏雨一番风。
蜘蛛也解留春住,
宛转抽丝网落红。
注释:
解:明白。
宛转:同“婉转”。
落红:落花。
相关链接:
席佩兰 清女诗人。名蕊珠,字月襟,又字韵芬、道华、浣云,佩兰为其自号。 昭文(今江苏常熟)人。诗人孙原湘之妻。为袁枚女弟子,故习染其“性灵”之说。亦善画兰。所著有《长真阁诗稿》、《傍杏楼调琴草》。
译文:
正是暮春时节,再也看不到百花盛开时的热闹场面了。往日那些娇艳的花儿禁不住阵阵风雨的吹打,早已飘落枝头,只留下空落落的树枝,告诉着人们春天曾经来过。树杈上,一只小小的蜘蛛正在忙碌着吐丝结网,莫非是它也舍不得春天离去,想网住那最后几片飘零的花瓣?
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在阳历四月五日左右。
欲断魂:指心里忧郁愁苦,就像失魂落魄一样。
遥指:指向远处。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译文:
清明节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杂的。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又平添了一层愁绪。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和酒的热流之中。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
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涧:山谷里的小溪。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野渡: 野外无人的渡口。
译文:
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紫烟:指日光照射的云雾水气呈现出紫色。
银河:又称天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九重天,形容极高的天空。
译文:
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落自九天。
田园四时杂兴(一)
宋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耘:锄草。
绩麻:搓捻麻绳或麻线。
当家:主持家务。这里指担当家庭的生产劳动任务。
童孙:指儿童。
未解:不懂得。
供:供奉。这里指“参加”、“从事”。
桑阴:桑树下的荫凉处。
译文:
白天锄草夜间搓捻细麻, 农家男女没有片刻闲暇。
小孩子不懂得耕田织布, 也靠在桑阴下学着种瓜。
田园四时杂兴(二)
宋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
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篱落:篱笆。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
蛱(jiá)蝶:蝴蝶。
译文: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
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
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注释 :
何其:多么。这句说:明日是何等的多啊。
蹉跎(搓驼):光阴虚度。以上两句说:如果天天只空等明天,那么只会空度时日,一事无成。
累(lèi类):带累,使受害。这句说:世上的人都受“待明日”的害处。
译文:
总是明日又明日,明日是何等的多啊!如果天天等待明天,那么只会空度时光,永远一事无成。世上的人都受“待明日”的害处,明日是无穷无尽的,但人却越来越老。从早到晚,一天天就像这滚滚东流水一样,飞逝而去,从古至今的漫长岁月,就是随着落日西下,慢慢过去。百年来的明日能有多少呢?请诸位听听我的《明日歌》。
唐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注解:
来日:指动身前来的那天。
绮窗:雕饰精美的窗子。
著花:开花。
杂诗:写随时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
寒梅:冬天开的梅花。
译文:
今天我真高兴,见到了从家乡远到而来的您。我已久很久没有回家看看了,那熟悉的家乡一定有了许多新的变化,您快和我说说吧!对了,不知道您来的时候,我家窗前的那一株蜡梅花开了没有啊?
江
唐
清江一曲抱村流,
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释:
清江:指浣花溪,在成都市西郊。
抱:环绕。
幽:幽静、安静。
但:只要。
译文:
在诗人的眼中,一切都是那么优雅、恬静,长期的动荡生活使 诗人深受离乱之苦,如今重又找到安静之处,栖身之所,重又与家 人团聚,怎能不让诗人为此感到欣喜和满足呢?疑弯清澈见底的清江水弯曲环绕着村庄缓缓流淌,漫漫夏日,村庄里一切都很幽静、安然。那梁间的春燕,那水中的白鸥,那痴情的老妻,那天真无邪的稚子,都让诗人感到无限的欢乐和惬意。 这种欢乐与惬意是表面的,而骨子里正隐藏着多少悲苦之情,诗人能享受这种村居之乐,是靠亲朋老友接济的禄米。贫寒困窘的诗人要靠他人的接济才能生活下去,这不能不让人伤感。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
日 暮 苍 山 远,
天 寒 白 屋 贫。
柴 门 闻 犬 吠,
风 雪 夜 归 人。
注释:
芙蓉山:地名。
苍山:青山。
白屋:贫家的住所。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
犬吠:狗叫。
译文:
夜幕降临,青山在暮色中遥远迷蒙,若隐若现。天气真冷啊,四周看不到一个人影,只有一座小小的茅屋孤零零地伫立在寒风中,越发显得萧条。半夜里,篱笆门外传来的一阵狗叫声,一定是小屋的主人冒着风雪回来了吧!
清
北高峰上月轮斜,
十里湖光共一涯。
破哓春天青白色,
东风吹冷碧桃花。
注释:
苏堤:杭州西湖上的一道河堤,是苏轼主持修建的 ,所以叫“苏堤”。
北高峰:杭州西湖西侧的山峰的名称。
月轮:月亮。
涯:区域,一涯指一个区域。
硗:qiào,薄,破硗春天指的是春天的早晨。
东风:春风。
译文:
一轮明月固定在北高峰上,洒下淡淡月光。湖光显山色,明暗成对比,十里西湖引向深远处。春天的破哓时刻天空呈现青白色,一阵东风吹来,乍暖还寒,但鲜艳的桃花已经报告春天醒了。
逢入京使者
唐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
京:指长安。使:使者。
故园:指作者在长安的家园。
路漫漫:路程遥远。
龙钟:眼前淋淳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凭:托附。君:指入京使者。
相关链接:
译文: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在马上相逢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给我家里报个平安吧。
采莲曲
唐
芙蓉向脸两边开。
闻歌始觉有人来。
注释:
闻:听到。
芙蓉:荷花。
罗裙:丝绸制作的裙子。
裁:剪开。
始:才。
译文:
归 园 田 居
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注释:
晨兴:早起。
理:治理。
荒秽:杂草丛生。
荷锄:扛着锄头。
但使:只要让。
愿无违: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译文:
独坐敬亭山
唐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注释: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县北,山上旧有敬亭。
闲:悠闲。
两不厌:诗人把山拟人化了,觉得自己与敬亭山互相看不够。厌,满足,厌倦。
尽:没有了。
译文: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高的敬亭山了。
唐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译文:
风吹落了很多的秋叶 ,催开了早春二月的鲜花。 吹过江,卷起千层高的大浪, 吹入竹林,吹歪了万竿的竹子。
八阵图
唐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遣恨失吞吴。
注释:
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相关链接:
《八阵图》旨在赞颂诸葛亮辉煌的一生,崇敬之情溢于言表。“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十个字,展现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极端崇敬心情。后两句惋惜诸葛亮不能阻止刘备对东吴用兵,导致鼎足之势失衡,遗恨千古。全诗跌宕有致,感情深沉。
译文:
春 望
唐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