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年级语文的有效性教学》教学论文
(2012-12-05 09:46:00)分类: 教育教学随笔 |
浅谈一年级语文的有效性教学
一年级是小学阶段的开始,语文学习,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不言而喻的。
09年9月我担任了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在这段时间的实践教学和不断思考中,我深刻得认识到一点:如果学生在语文课上没有好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没有和老师进行互动,也没和同学展开交流的话,那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无从谈起了。如何才能提高一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我就谈一点自己的想法。
一、认真的备课、备好课,科学地组织教学
认真的备课和备好课,才能全面的了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根据重难点设计出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教学。师要吃透教材内容,了解教学大纲,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上好每一节课,向三十五分钟要质量。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学生集中注意力,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紧凑性,要注意教师口语表达的艺术性。
科学组织教学是指教师运用科学和适当的方法,在课堂上想方设法集中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一系列工作。任何一堂课都是以组织教学开始,并贯穿于一节课的始终,所以我认为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特别是在小学一年级的课堂教学中,由于这些学生注意的稳定性、持久性和集中性较弱,组织教学就越发显得重要,作为低年级的教师必须要学会善于对学生“察颜观色”,能及时而准确地洞察学生的心理变化,机智而巧妙地“驾驶”课堂教学的方向,使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尝试各种教学方法
1. 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语文课程的发展呈现出生活化、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从而也导致了教学方法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教学中,好的内容可以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思想火花,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一年级语文课堂上,我们比较多的是创设情景组织教学。比如说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时,我设计这样一个情境:伴随着《雪地里的小画家》的音乐,听着教师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们用想象的翅膀来到雪地,画起画来。此时,学生完全被美妙的幻想所牵引,学习兴趣极浓。如果是这样的话,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也在情境中得到了体验,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他们读起课文来时一定会有自己不同的个性。在《小小的船》这节课时,我创设这样的场景:月亮微笑的看着我们,这么可爱的月亮船,你们想不想上去坐一坐?那么请闭上眼睛,听着音乐,乘着想象的翅膀开始飞翔,飞出了教室,飞上了蓝天,坐上了月亮船。学生伴随着音乐,像真的做上了月亮船一样,高兴极了,被美妙的幻想所牵引着,自然而然的喜欢上了这节课。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标对课堂教学的目标要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通过创设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适当的奖励机制,给予充分的鼓励,丰富课堂鼓励性语言
发挥教师情感在教学中的激励作用,让学生产生自主发展的愉悦感。孩子的性格不同,在课堂上表现也不尽相同,老师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为学生提供方式各异的表现自我的机会。你是“识字小能手”,他是“朗读小百灵”,我是“小小书法家”……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重在诱导和鼓励。一次动情的朗读,一句准确的表述。。。。。。都需教师或他的同伴投去真诚赞许的目光,他的心情肯定是乐开了花。他的自主学习之火也即被点燃了。
孩子们在老师的激励中产生愉悦,时时觉得自己在进步成长,我们的自主教学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向前推进,从而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教学中,既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成功的可能性,但也存在着失败的可能性。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效应,强化激励性批评,为学生找出失败的原因,帮助他们找到成功之处。用尊重、理解、宽容的态度,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唤起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信心。
3.运用形象的具体的直观的教学方法,能做实验的做实验,能运用课件的用课件教学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学、爱学,从而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4. 合作讨论,使其在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小组竞争,同学之间的监督,每个人争拿小红花
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同桌、前后桌或小组讨论的模式,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想象创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小老师”领读很有激励作用,学生之间互相的合作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使课堂保持浓厚的合作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发挥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5. 游戏化、活动化
课堂教学中各种各样的游戏(摘苹果、学儿歌、猜谜语、找朋友、当小老师)以及听故事、竞赛等趣味活动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一年级的教学更应该多样化,让学生在动脑的同时,身体也动起来,让课堂中加入活动化、游戏化的乐趣,让学生玩中学,乐于学习。
6.学生间自我相互评价
在课堂上我面对的是四十五个学生,每个学生都各具特色,仅凭课堂上的接触是无法全方面地了解他们各自的学习风格和心理品质的。因此,我往往不能全方位地去评价每一个学生。同学之间相处最多,平时学在一起,玩在一起,相互间的了解也就更加的深刻。如果让学生自己、其他同学都参与到评价中来,成为评价的主体,使得评价主体多元化,我想评价会更真实有效,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学生自我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和能力,有利于自我反馈、自我调节、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
三、拓展空间,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学生在积极参与宽松的教学活动中乐于自主发展
教师创设宽松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灵活记忆。老师告诉学生课文中每个字都是大家的好朋友,有的已经认识了,有的还不认识,怎样和不认识的教上朋友?在老师领读后,学生就会在小组交流中自己找办法?无论学生采取哪识字方法,哪怕是通过问老师、问小伙伴有了识字的意识就要给予肯定。在教学中,老师范读后,先请识字能力强的小老师领读。再由学生在阅读中想办法识字。然后“老师把同学们的生字朋友请出家门”让学生独立认读词语,通过词语接力棒巩固识记的词语。最后“同学们已经和新的词语朋友很熟了,我们把它们送回家(课文)好不好?”和小伙伴再读课文时已解决识字障碍,教学中就加强朗读、背诵、表演、口述、想象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中有读,读中有悟。
五、展示真实的课堂
教师要把真实的自己和真实的课堂展示出来,才能以自己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与教师对话,与文本对话,与自我对话,才能赢得大家的支持和共鸣。
以上是我担任语文教学工作以来,在实践教学和不断思考中,对语文的有效性教学提出的几点想法。作为语文教师,我要再接再厉,认真摸索语文教学的规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真正的做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