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教材进行有效的重组整合
(2016-01-11 08:09:53)| 分类: 思考吧 | 
对语文教材进行有效的重组整合
“怎么看待教学,怎么使用教材,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即教学观)一直是教育实践的重要问题。” 
我们所说的“教学单元”是指经过优化组合后的意义单元,而 
1.重点课文可以一篇作为一个教学单元。因为这样的课文内涵丰厚,知识容量大,对这类课文的有效阅读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他文章的学习甚至是学生的写作提供范例。
2.以课本的一个主题单元作为教学单元。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五篇课文(《伟大的悲剧》《荒岛余生》《登上地球之巅》《真正的英雄》和《短文两篇》)均以探险为主题,体现了人类对未知世界伟大的探索精神。在教学时,如逐课施教,不可避免的就会在有些问题的探讨上重复啰嗦,不仅费时,还会使学生学得兴味索然。因此,我们将五篇课文作为一个教学单元进行“五环节”整体阅读,变传统的逐课学习为单元整组教学。
3.重组整合教学内容,形成适合“五环节”阅读的教学单元。
(1)根据体裁进行重组整合。同一体裁的文章具有这类文体的共同特点,我们据此把同类文章加以整合,并补充具有此种文体典型特点的文章,组成一个教学单元。这样在重视思想内容的同时,又能够很好地对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的指导与训练。
(2)抓住切入点,进行课内外整合。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单凭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需补充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我们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切入点,进行阅读内容的重组整合。例如杜甫的诗歌在语文课本中多次出现,且分散在不同年级。我们以作者为切入点,将杜诗整合在一起,并补充他的重点诗作,形成一个“教学单元”,开展杜甫诗歌的专题阅读。既拓宽了阅读视野,又加深了学生对作家作品的深入把握。
(3)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进行重组。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的第三单元,五篇课文:《敬畏自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旅鼠之谜》《大雁归来》《喂──出来》,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我们通过对教材的研究后感到:本单元第一课《敬畏自然》从内容和主题的角度讲,实际上是本单元其他课文的一个总领,后四课内容均是对本课主题不同角度的再现。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后四篇课文的语言相对来说比较浅显,易于理解;而《敬畏自然》一课的语言包含丰富的哲理性,八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来说,理解起来真的是颇有难度。因此,我们就大胆的改变了本单元的教学顺序,带领学生先学后四课,在和学生一起经历趣味旅行和严肃思考的过程,打下了一定的思想基础后,再来学习《敬畏自然》,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教学目标便容易达成了。这样,“总领”变成了“总结”,作用一样重要,但教学效果就好的多了。
(4)依据艺术风格进行重组整合。例如同是运用“象征”手法的文章;同是“以小见大”的文章;同是“托物言志”的文章;同是具有乡土气息的文章……可以据此整合为不同的“教学单元”,以单元整体进行“五环节”的教学研究。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