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弘扬田家炳精神,争做“三好学生”

(2012-10-14 23:23:26)
标签:

杂谈

分类: 规矩吧

弘扬田家炳精神,争做“三好学生”

——在北碚田家炳中学冠名三周年庆典上的讲话

同学们:

大家好!

嘉陵涌浪,岁月如歌;缙云无言,见证蹉跎。更名仪式的鲜花好像还在眼前闪烁,耳边似乎还响彻着激越的号角,嘹亮的歌声如同还萦绕在碚城的山河。不经意间,三个春秋寒暑,我们已经走过。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党、政、工、团及全体师生员工对我校冠名三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对田老先生对我校的慷慨捐助表示真诚的感谢!田家炳精神是我校建设发展之根,是我校教育发展之魂。我们每位同学都要认真学习田家炳精神,继承和发扬田家炳精神,把田家炳先生作为学习、做人的楷模,把田家炳精神作为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

我们要学习田老先生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教育的无私奉献精神。

田家炳先生把一生艰苦积攒的财富,义无反顾地资助于发展祖国的教育事业之上。先后捐助港、澳、台、大陆大、中、小、幼学校 320余所,图书馆1350间,以慈善、仁爱义举,极大地推动了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回望我校宽敞明亮的教学大楼,田老先生也捐赠了250万元善款,开始了我校如火如荼的建设发展,田老先生的恩德鞭策着我们奋发上进。

我们要学习他“勤、俭、诚、朴”的高尚品德。

田翁自幼好学,手不释卷,孜孜以求,他除中文外,还懂英语、印尼语,对化工、建筑技术、工程设计等方面颇有研究。可谓知识渊博,爱好广泛,人们称他为儒商。田翁从16岁学徒到老板,即使当董事长之后,也常常亲自去做,率先垂范。田老先生的宏图大业是凭他的智慧和勤奋执着的精神干出来的。

田翁自奉节俭,从不奢侈和浪费,数十年如一日坚持过着一如普通人的俭朴生活。他穿的袜子是打着补丁的;西服是“数十年一贯制”的;手表只有两颗针,古老而陈旧;餐桌上从不留剩饭菜,连吃红薯也不剩皮;外出常挤公共汽车、地铁……他薄己而厚人,对他人的帮助,对祖国的教育事业的捐助,总是慷慨解囊。

田翁待人处世,始终不渝地遵奉诚信原则。尤其是香港金融风暴时期,由于资金无法按时回收,为了兑现承诺,他竟然把自己居住了37年的别墅廉价卖掉,以兑现承诺。可见,田老先生做人以诚信为本的崇高品质。

在做人处事方面,他时刻恪守“宁可实而不华,切忌华而不实”“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的做人准则。与人交往常常将心比心,设身处地考虑对方的利益和感受,规规矩矩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在人生价值方面,他认为:人生的价值是你自己能够常常想到别人家的利益,能为他人作出一点贡献,你自己能够做到什么,你自己尽力去做,特别是不惜损己利人的情况下,能长期坚持这个原则,我觉得这就是人生的最高价值。

在教育和人才观上,田老认为:品德比学问更重要。在科技竞争、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里,不能只为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而忽略了精神文明的提升。有德而无才,社会还可以用;有才而无德,将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田老先生是这样认识的,也是这样做的。几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

田老先生将数十年的心血倾注于祖国的教育事业,就是希望民族振兴,祖国强盛,教育繁荣,尤其对我们青年学生寄予了殷切的希望,为青年学生提出了“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的“三好标准”。

     那么,我们又如何来做到田老先生提出的“三好”呢?

“在家做个好孩子”就是要求我们孝顺父母,尊老爱幼,常怀孝亲之心,感恩之心,生活自理,勤于家务,为父母分忧。

“在校做个好学生“就是要求我们遵规守纪,学习勤奋,尊敬师长,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学业上积极进取,力争优秀;语言上文明有礼,不说脏话、粗话,不骂人;行为上文雅规范,不乱丢乱扔,乱写乱画,讲究卫生,爱护环境,举止文明;着装仪表朴素大方,仪态端庄;品德修为上,思想纯洁,诚实守信,常怀善良、包容、谦让、感恩之心。

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就是要遵纪守法,有爱国思想,奉献精神,乐于助人,仁德爱心,见义勇为,谦让和谐。

同学们,田家炳先生的闪光思想激励着我们,田家炳先生的崇高精神鼓舞着我们,田家炳先生的伟大人格陶冶着我们。作为田家炳中学的一员,我们应该认真向田老先生学习,把他的闪光思想、崇高精神、伟大人格和可贵的品质化作工作、学习、成长、修德的不竭动力,使之在我校发扬光大,为把我校建设成北碚中学教育的特色名校而努力奋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