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往事》第一期——《天书奇谭》背后的故事

标签:
娱乐 |
分类: 动画往事 |
http://s11/mw690/002ZDcfety6UaFOSzjA1a&690
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从2015年7月27日起至8月底每周一至周五下午15:30播出《动画往事》特别节目,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博物馆携手推出。由第一期何婕、徐惟杰担任主持:
http://s6/mw690/002ZDcfety6UaEhRlQ1d5&690
2015年7月27日《动画往事》第一期节目首先采访了动画片《天书奇谭》的导演钱运达和配音演员丁建华,为我们讲述了《天书奇谭》这部动画片背后的那些故事。
相关链接(根据百度百科整理):
http://s15/mw690/002ZDcfety6UaJsdIGW4e&690
关于《天书奇谭》
《天书奇谭》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83年制作的,根据《平妖传》部分章节改编而成的动画长片,讲述天宫里的袁公将天书传给人间,向蛋生传授法术造福于民的故事,充满喜剧风格,节奏明快,娱乐性强。是国产经典动画长片代表作。
本片讲述了天宫“秘书阁”执事人员袁公乘玉帝赴瑶池聚会之际,击开石龛门,私取天书下凡,将天书文字刻在云梦山白云洞的石壁上。袁公因泄露天机,触犯了天条,玉帝罚他终身看守石壁天书。
一天,袁公踏云巡山,路遇蛋生,为了将天书传于人间,他嘱咐蛋生等白云洞口香炉升起彩烟,带上白纸,拓下洞中石壁上的天书。蛋生按袁公嘱咐拓下了天书。袁公又指点蛋生勤学苦练,运用天书为民造福。蛋生攻读天书,治蝗救灾,为民除害。狐狸精恨蛋生妨碍其作恶,耍阴谋窃去天书,勾结官府,继续祸害百姓。蛋生追索天书,与狐狸精多次斗法。
当蛋生与狐狸精争夺天书时,袁公到来,他收回了天书,从怀中掏出白色石镜,将狐狸精压死在云梦山下。袁公自料难逃天庭法网,把天书交给蛋生,嘱他赶快把天书文字记在心里。然后袁公用一把神火将天书烧尽。霎时雷电交加,玉帝圣旨下达,将袁公擒归天庭问罪。
评价:80年代的动画片种类很多,但更重要的是内容和艺术性都很好,而且别有特色。正如《天书奇谭》的整个场景,人物的造型设计,很好的继承了中国传统装饰绘画的特色,整个影片也充分运用许多民族的东西,赏心悦目。1983年的《天书奇谭》是中国第三部动画长片。是迄今为止美影厂六部经典动画长片中唯一一部具有原创情节的动画。作为一部长篇动画,《天书奇谭》情节曲折,充满悬念。众多人物的刻划无不栩栩如生,蛋生、袁公、狐狸精、县太爷、府尹、小皇帝都个性鲜明。整个故事精彩流畅,更难得的是,它具有国产动画片甚至整个中国电影中难得的幽默感。寺院里为争狐狸精大打出手的方丈和尚,聚宝盆里不断冒出来的县太爷爸爸,都叫人捧腹不已。无论在故事的原创,人物造型,动作设计,人物对白方面无不创下了一个中国动画的高峰。
美术风格:在经历了《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装饰味道极浓的美术风格之后,《天书奇谭》则采用了更为细腻的工笔重彩的艺术风格,更有“吴门画派”的影响贯穿始终,影片中的高山、田野、池塘、柳树、寺庙、街市、皇宫等等,无论浓墨重彩或是轻描淡写都是与影片的风格配合得天衣无缝,创造出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古代江南景象。中国味十足的美术设计在这部影片里也达到了顶峰。
国画材料的大面积运用,大背景的灰色国画与人物身上漂亮的图案饱和颜色形成和谐的对比。画面的每一个元素,亭台楼阁、山涧细水,都表现的十分民族化,突出了中国特有的文化氛围。每个画面的构图也非常的匀称。镜头的运用也比较简单,基本上也是采用一种固定的摄影运动方式,突出对场景的介绍,保持了摄影机一种平稳的状态。
影片的分镜处理流畅自然,毫不拖沓,也无累赘。画面构图极大的发挥了国画的形式美:仙气缭绕的云梦山,雨雾蒙蒙的江南乡野,还有如同《清明上河图》一样壮阔的市集街道等等。例如独腿狐精偷鸡一幕:画面中心是一座拱形的石桥,远景是繁华的街市,桥的左边是一棵古松,桥与松在此构成了一副极富美感的画面。(空镜1-2second)独腿狐精自左面入画跳到桥上,潇洒的滑到桥下并跳出画面。镜头切换到城墙边街市的空地上,独腿狐精在远处自左向右跳着。(连镜)跳了几步,转向画面,滑稽的左摇右晃向画面跳出来。镜头再次切换到一家熟食店里,透过挂着熟食和忙碌老板的剪影,独腿狐精跳着停下,贪婪地望着这一切,直到老板挥刀斩肉,独腿狐精被吓得夸张的脑袋飞起,便急着跳开出画面,这时镜头又切换到俯视的繁华街市全景,独腿狐精从下面街道的入口向画面中心跳去,这一组镜头的运用不仅表现出了独腿狐精贪吃贪玩的性格更将古韵十足的江南美景展现殆尽。
配音配乐:完美的配音也为这部影片的成功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例如嗓音略带磁性,沉着稳重的袁公;童音优美的小蛋生;慢声慢语,诡计多端的老狐精;细声细气,拿腔捏调的女狐精;说话没头没脑蠢得可爱的男狐精;语气老气横秋,爱装腔作势的老方丈;还有一着急就结巴的小和尚;贪玩调皮,说话喘气的小皇帝等等,每个人无论主角配角,都把声音塑造得生动鲜活,各得其位。影片的配乐活泼灵动,民族乐器的应用,对气氛的渲染洽到好处。
叙事结构:《天书奇谭》也是运用传统的戏剧叙事结构,根据主人公蛋生的命运形成线形的发展趋势。蛋生在戏剧中是善的代表,狐狸精是恶的代表。蛋生与狐狸精为天书争夺的冲突关系是明显的,而袁公与玉帝之间违反天条的冲突关系是暗的。在这两条线索中又展开了很多的小矛盾,环环相扣,形成因果链,具有很强的连贯性。狐狸精耍阴谋窃去天书,勾结官府,祸害百姓。蛋生追索天书,与狐狸精多次斗法。这便形成一个很强的因果关系,天书被盗,蛋生也一定要索回,之间必定会有激烈的争斗。给人一种即能想到下一步的发展,但又会有出乎意料的偶然。县太爷的贪心导致他戏剧性的有了很多爸爸;知府大人的贪色导致他生命的消失;蛋生被从天上仍下来,掉进井里,却又救了小和尚。这种给人以偶然感觉的情节设置,使故事的发展更有意思。
人物造型:《天书奇谭》的人物比较多,但他们的感觉是很到位的,充分运用了自己民族的形象来表现,能够体现出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及特色。因为人物的性格塑造对影片的结构也是很重要的。袁公的白衣高大形象,就充分的突出他敢作敢为,又深思熟虑的性格,表现出他在凡人面前是非常神圣的。但在天宫却只是一个“秘书阁”执事人员,连赴瑶池聚会也没有他的资格。寺庙里的师徒二人,都是贪在一个“色”字上,在这一方面人物表现的淋漓尽致,小和尚给狐狸精开门时,美貌与丑陋的敲门者,给予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还有开酒店的伙计,也有他特定的肥头大耳的形象,和店小二的瘦奸特点。
独腿的小狐狸精虽然不是主要人物,但他在整个的影片中,却也占了一定量的部分。更加丰富了故事的情节,他在成人形后,一条腿蹦来蹦去的,但也不忘去偷鸡吃,仍然不改狐狸的本性。他每次的出场总是坏事,却又很戏剧性的溜掉了,随后便引出了新故事的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他变成的知府的时候,没有隐藏好他的尾巴。被蛋生活捉后,又聪明的施展本性技能逃跑,随后便引出蛋生追至皇宫与狐狸精做最后一次争斗的精彩场面。独腿的小狐狸精成了整个影片的配角亮点。
《天书奇谭》的人物动作安排也是很成功的,很好的运用了舞台表演的流畅性与音乐的交叉。狐狸精施法及其高兴时的欢快动作,都非常流畅,漂亮。老狐狸做法,周围的元素,如花瓶等等,也都具有了人的动作特性,使整个的画面更丰富,更有意思。蛋生在吃饼时的动作表现,更是精彩。先吃中间,然后再套在脖子上,转着圈吃。灵巧,活泼即让人逗乐,又表现了主人公的性格特色。知府的形象也别有特色,两只眼睛每转一次,就有让人吃惊的话语出来。而且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正如知府刚出场的时候,小眼睛一转,便道:“我要请仙姑入府”。以及和知县的对话,眼睛不停的在转。转动的越快,坏心眼就越多,当他和女狐狸精成亲的时候,眼睛转的就特别的顺畅。眼睛转动的同时也有“卡卡……”的配音,就像是一对色子发出的声音,充分表现了知府的诡异与狡诈。
在故事最后,蛋生与狐狸精精彩斗法的那一幕中,龙虎的形象设计运用了中国民间年画的形象以及黑、黄、红色彩的使用,充分表现出龙虎相争的白热化场面。动作的运动自然大方连贯,虎吃龙,龙缠虎,虎吐火,龙吐水,相争相抗,引人入胜。
本片主要人员:
动画设计:范马建庄敏瑾
摄影:王世荣金志成
助理:楼英
绘景:李荣中汪伊霓张纪平方澎年徐庚生
动画:黄文平 彭戈颜景秀陈玉清张明达李国忠 杨艾华 张晓琪 仲云娣 韩秋芳 王光耀 徐祖明 陈锋
描线:顾文琴陆芬芬
上色:叶友娣孙梅华
调色:吴萍萍
录音:陆仲伯
剪辑:李开基
拟音:张元浩
录音助理:虞妙英
动画检验:许松坡
制片主任:李庆吉
编辑:顾汉昌
演奏:中央乐团上海交响乐团
指挥:韩中杰曹鹏
演员配音:
蛋生——丁建华
袁公——毕克
老狐狸——苏秀
美女狐狸——程晓桦
独脚狐狸——施融
老方丈——于鼎
小和尚——杨成纯
玉帝——孙渝烽
土地——胡庆汉
知县——尚华
村妇——刘广宁
胖厨师——乔榛
小二——严崇德
地保——伍经纬
太监——童自荣
公差——程玉珠
小皇帝——曹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