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哈利波特》与《纳尼亚传奇》

(2012-12-08 17:52:44)
标签:

抽风随笔

杂谈

书评

分类: 阅读笔记

论《哈利波特》与《纳尼亚传奇》

大家都知道,《哈利波特》与《纳尼亚传奇》是两个系列以“创造魔法世界”而闻名的小说。那么为什么上文学与阅读课的人都一致认为《哈利波特》要比《纳尼亚传奇》要强很多呢?排除由于出版时间不同的原因外,经过仔细思考,我决心从背景、结构、人物、情节四个方面入手,来对比一下这两本书的异同。

 

故事背景

《纳尼亚传奇》中创造的世界可以说书现实生活并无多大联系——尤其是在时间差异这一点上。纳尼亚中已经过去了几千年,现实世界才过了不到一个暑假。这样的世界仅凭戒指、衣柜、象牙角等物相恋,从而保证了不会发生时间错乱。顺便说一句,如果一次题材写一篇小说,效果应该不错。而《哈利波特》中的魔法世界,遗照罗林所述,仿佛就在我们身边。这就出现了一群天真的小孩子,以为转个街角就能看见破釜酒吧,或者与你擦肩而过的就是某个巫师。虽然这些幻想都是不切实际的,但他们在读者心中留下了美好的愿望——但你听说过有人希望遇见白女巫吗?倒是大部分HP的读者都曾渴望过见到伏地魔。

还应该被提到的一点是宗教信仰——其实我一直很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的作品中都要加入相当一部分的宗教色彩。相比较而言,HP中的成分似乎比纳尼亚要多一些,而且HP中也或多或少得有一些不太赞同天主教的意味,比如说中世纪天主教会焚烧女巫、巫师受到天主教徒歧视等。然而纳尼亚相对来说较为温和,只是借用了一下亚当、夏娃、莉莉丝等人的传说。也许这也与作品的诞生时代有关:如果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大肆吹鼓女巫等“不那么吉祥的东西”,会遭到他人的疏远等。因此虽然纳尼亚比较保守,但他得以较好地流传了下来。而HP却是“适应这个时代”随着人们意识的改变而被湮没。

 

结构设置

同样是七本书,但为什么HP让人有一种一口气读完的欲望呢?如果要拿史书来做比较的话,HP就是一本纪传体史书(虽然只有一个人),而纳尼亚则是一本编年体实数。HP七本书从头到尾都讲述的是一个人的成长故事,读起来具有连续性,这也是为什么看过HP魔法石的人一般都会一直读完死亡圣器,可以说七本书是一个紧密的整体。但纳尼亚则不同,每本书似乎都可以独立存在。如果说七本书凭什么成为一套书的话,那就是Aslan和the Land of Narnia了。除此之外,纳尼亚缺乏一个一贯到底的人物作为线索——甚至是几对国王与王后交替出场,脑子不好使的人就容易被这混乱的时间轴所弄晕。

但如果要提到伏笔的话,似乎纳尼亚做得更好一些如第一部中的国王与王后种下的苹果树在后面几本书中就有大用。再如第二部中圣诞老人送了Susan一把弓箭用于救人,但第二部中并未对这把弓箭的具体用途有细致的说明与描写,实则在第四部中真是因为有了这把共建,并用它就了一个落难的矮人,才引发了四个人拯救Narnia之行,又如第二部结尾Professor的话,“你们下次不会再由衣柜进入Narnia了”“不用你们去,麻烦自会找上门来”等,则会让人明白为什么四个人会被一股神奇的力量直接拉入Narnia。但这些只是不太容易被注意到的细节,即使疑惑了,也会一闪而过,不会留下什么印象。至于HP,是我太过粗心还是怎么了,似乎没有发现对下文有一定暗示作用的文字。即使有,也仅限于一本书内。

这一项上可以说两套书平分秋色,分不出孰高孰低。

 

人物塑造

俗话说得好,人物是一切小说的核心,是作者情感的载体。虽然在这样的科幻小说中人物所承载的东西已经被淡化,但其性格仍是一大看点。

HP中的霍格沃兹就像是一个真正的社会,形形色色的人都汇集到这里。虽然其中大多数都是未成年的孩子。这里邪恶的人,可以说是被描写的淋漓尽致,比如贝拉特里克斯、罗道夫斯、伏地魔等;书中有些人虽然站在食死徒的阵营,但内心也不完全被恶填满,比如德拉科、纳西莎、小矮星彼得等,也包括格林德沃;同时站在白巫师阵营的人心中的邪念也被罗琳写了出来,如邓布利多的秘密情史、罗恩的不信任、玛格丽特出卖DA等。没有一个人的性格在这里是一成不变的,这也就增加了HP这套书的可读性。

纳尼亚中的人则比较单一。真正的恶人在书中出现的不多(有可能这与当时二战刚刚结束有一点关系),每本书中只有一个大坏蛋,其他的都是好人。他们的性格除了勇敢、善良外,似乎就没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了。即使第二本书中有提及Edmund的背叛,但这也不足以让纳尼亚中人物的性格具有多样性,也许这与作者的个人意识(理想主义)有关?

从人物这一点上来讲,HP似乎更胜一筹。

 

情节设置

读小说首先要读故事。如果没有好的情节,故事不会吸引人。

如果用一句话来点评纳尼亚的情节,那就是“改写的不写,不该写的瞎写”。如第一部中花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四人如何进入衣柜、如何发现了纳尼亚、如何在路上行进,但对于杀死白女巫的那场战斗的描写却寥寥无几。因此,纳尼亚传奇改变不了它只是一套儿童读物的事实(虽然Peter和Susan已经十六七岁了)。即使是在The Last Battle一本描写决战的书中,也没有出现类似“黑暗笼罩了纳尼亚”这类的场景。

而HP则不然。在火焰杯的结尾,伏地魔的回归埋下了战争的种子,而死亡圣器一本书中更是常常出现审讯、虐待、人物死亡、背叛等情节。从一到七,情节逐渐暗黑化,因此HP受到了各个年龄段的欢迎(虽然电影在中国放映的时候由于过于血腥被截了一段)。

但同时,两本书的作者都是喜好美好事物、向往光明的人,因此故事的结局都是美好的,所谓“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虽然这个结局很俗套,但HP将这个过程描写的更加艰难一些,其情节的跌宕起伏也因而成为了一大看点,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相比较而言,HP在情节上似乎更加吸引人。

 

关于这两本书的结论

评判作品好坏的其中一种形式,就是比较它的受欢迎度和流传时间的长度,所谓红极一时的书并不会流传百世。时间已经证明了纳尼亚经过了这六十多年后依旧被人欣赏,HP也曾创下过全球销量之最,但HP能否继续这样受欢迎下去呢?六十年后他有会怎样呢?电影的拍摄以及周边产品的推出(因为版权期)能否让纳尼亚升温?

根据目前状况来看,六十年后也许HP原著不会再像这样受人热捧了,但电影、同人小说以及各类纪念品却会以另一种方式流传下来。而纳尼亚的电影推出后并未引起极大反响,其余死部是否将会推出还没有形成定局

两套书究竟会如何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蹭课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