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弘一法师(李叔同)轶事几则

(2012-10-24 16:47:31)
标签:

文化

弘一法师

书法

弘一法师轶事

分类: 艺术资讯

 

http://s15/bmiddle/a37d5072gccca2888b7ae&690
  

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书法宣扬佛法

 

弘一法师(李叔同)同在未出家时,精研书法、绘画、音乐、演剧、篆刻乃至诗词等艺事,皆有独到之处。出家以后,各种艺术大多放弃了,只是为了宜传佛书佛法,仍坚持书法。他造诣深湛,得者宝之。他曾谈过写字方法:“须由篆字下手,每日至少要写五百个,再学隶,入楷,楷成,学草。写字最要紧的是章法,冬章法七分,书法三分,合成十分,然后可名学书。”
   当1929年弘一大师五十岁时,他的旧友夏丐薄将他在俗所临的各种碑帖集在一起,名《李息翁临古法书》,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发行。在这里弘一大师写了一段自叙:“居俗之日,尝好临写碑帖,积久盈尺,藏于丐尊居士小梅花屋,十数年矣。尔者居士选辑一轶,将以援版示诸学者,请余为文冠之卷首。夫耽乐书术,增长放佚,佛所深诫,然研习之者能尽其美,以是书写佛典,流传于世,令诸众生欢喜受持,自利利他,同趋佛道,非无益央。冀后之览者,咸会斯旨,乃不负居士倡布之善意耳。……”也说明了他以书法宣扬佛法的用意。
   弘一大师曾一度发愿,要刺血写经,但经印光法师劝阻,告以不必这样做,以免因“血耗,而“神衰”,乃未果行。晚年把华严经的揭句,集成楹联三百,有人请他写字,总是写用那些渴句集成的联语。用笔更来得自然,于南派为近,但以前学北碑的功夫,终不可掩,因之愈增其美。据大师自己说,他生平写经写得最精工的,要算1926年在庐山枯岭五老峰后的青莲寺所写的《华严经》“十回向品”、“初回向章”,含宏敦厚,饶有道气。所以他很珍视这一部分原稿,力嘱在付石印时,万不可将原稿污坏。

 

 

弘一法师(李叔同) 出家前试验断食的始末

 

弘一法师(李叔同)是于1918年披剃出家。他在出家之前,曾于1916年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和南京高等师范教课的秋间,去到大慈山虎跑寺试验断食,兼旬始返。他的这个行动,是受朋友夏丐尊的影响。

有一次夏丙尊从日本的杂志上见到一篇关于“断食,的文章,说“断食,是身心“更新”的修养方法,自古宗教上的伟·人,如释血、耶稣,都曾断过食。“断食”能使人除旧换新,改去恶德,生出伟大的精神力量。弘一法师(李叔同)经夏丙尊的介绍读了这篇文章,很感兴趣。后来弘一法师(李叔同)秘而不宣地竞独自去实行“断食”了,这是他出家前一年新年假期间的事。

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家眷住在上海,平时他每月回上海两次,年假和‘暑假,他当然都要回上海的。阳历年假很短促,仅有十天。那年放年假以后,夏丐尊就回家了,但到假满返校,却未见弘一法师(李叔同)归回。过了两个星期,他才姗姗而来。据他说在年假中他没有回上海,而是去虎跑寺试验“断食”去了。

弘一法师(李叔同)那次独自试验“断食”,共经历三个星期之久。据他说第一星期逐渐减食至尽,即渐减食盆,并渐薄其质,由两碗而一碗,而半碗.而断粒,由饭而粥,而汤,而水。第二星期除水以外,完全不食。第三星期起,一反第一星期的顺序而行,以至复原,即由粥汤逐渐增加到平常的食量。据他说,经过这样由断食而再复食,不但并无苦痛,而且身心反觉轻快,有级飘欲仙的样子。他“断食”以后,食量大增,且能吃整块的肉(平日虽不茹素,也不多食肥腻肉类),自己觉得是“脱胎换骨,了。用老子“能婴儿乎”之意,改名李要。据夏丐薄说,这时弘一法师(李叔同)只是看些宋元的理学书和道家的书类,佛学尚未谈到。

弘一法师(李叔同)于虎跑寺试行“断食”归来以后,曾自书“灵化”二大字,并附注:“丙辰新嘉平,入大慈山,断食十七日,身心灵化,欢乐康强,书此奉稣典仁弟,以为纪念。欣欣道人李欣椒同。”下嵌二印:一为“李息”,一为“不食人间烟火”。

弘一法师(李叔同)自虎跑寺“断食”归来,虽仍回到学校任教,可是他在生活上不同于以前了。他开始茹素,持念珠,看佛经,并在他的住室内供上了佛像。有一次,他曾访晤他的友人马一浮居士,告以虎跑寺如何清静,僧人招待他如何殷勤等等情况。马趁机对他阐述佛教教义。转年,即1917年(民国6年)新春岁首,弘一法师(李叔同)饭依虎跑寺的退居老和尚了悟为在家弟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