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渔夫 —— 克里特岛人(希腊)—— 爱琴海地区壁画

(2012-04-12 11:45:34)
标签:

杂谈

分类: 世界名画

http://s15/middle/a37c7e5egbd73417e6a6e&690—— 克里特岛人(希腊)—— 爱琴海地区壁画" TITLE="渔夫 —— 克里特岛人(希腊)—— 爱琴海地区壁画" />

 

   【名称】《渔夫》Fisherman 
     【作者】克里特岛人(希腊)
   【年代】约前1500年
   【类型】爱琴海地区壁画
   【尺寸】未知
   【收藏】希腊,雅典,国立考古学博物馆藏

 

发现轶事
  在地中海和爱琴海的交汇处,有一方小岛,名叫克里特(Crete)。它与希腊半岛、土耳其半岛相围,共享宁静的爱琴海域。如果没有19世纪末的一次偶然的考古发现,这里或许至今仍是希腊诸岛中最普通的小岛之一。

   1900年前后,英国考古学家阿瑟·伊文思爵士(Sir Arthur Evans)在克里特岛找到了庞大的建筑遗址,他认为,它们即是传说中由米诺斯国王在岛上修建的克诺索斯(Knossos)王宫。王宫不仅残留着柱廊、庭院和屋宇,而且在其内部保留下很多装饰壁画。这些壁画的大多数主题来自大自然,譬如海浪、水草、章鱼、海豚等,充分显现米诺斯艺术中充满律动和欢愉的气质。尽管其存在的时间与埃及文明颇为接近,但克里特岛人的艺术看上去一点都不呆板,他们尽情描绘周围的生活,在他们看来,到处都有模特儿——自然景物如花、鸟、海贝和各种海生物,日常生活的情景如种田归来的农夫、与公牛角斗的壮士和翩翩起舞向女神表示敬意的妇女。      任何人都不怀疑,伊文思爵士的发现意义重大,谜一样的克诺索斯王宫及宫墙上的壁画给前去参观的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一点想必伊文思本人也意识到了,当年,王宫刚刚被发掘出来的时候,伊文思一心想让人们追忆宫殿往昔的壮丽,于是聘请了瑞士画家用已发现的残部重新组合、描绘壁画。也就是说,尽管看上去仍然不失为精美迷人,但已经没有人能说清这其中有多少是原本就存在的,又有哪些是经过画家重新描绘,甚至是凭着伊文思的想象增添上去的。


评价
  克里特文明是被阿瑟·伊文思爵士给发现的,没有他,或许米诺斯王国只是一个传说。但是中国有句古话用在这里非常的合适,叫做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那些美丽的米诺斯王宫里的壁画,被他好心花钱请来的瑞士画家修补得失去了原汁原味,让人心痛扼腕叹息。然而事情却还没有那么让人绝望,在几十年以后,1967年,希腊考古学家波斯罗斯·玛丽那托斯在考察克里特北面的小岛锡拉岛的时候,发现了一些和米诺斯王宫壁画风格很接近的壁画。原来当时的米诺斯王国还统治了附近的一些小岛屿,包括锡拉岛,因此,锡拉岛上也有这样风格的壁画。最著名的就是这幅被保存了原汁原味的《渔夫》,后来被绘画界称之为克里特文明的典型代表作我们来看这幅《渔夫》。画面上是一个年轻的渔夫提着两大串海鱼。虽然还受着古埃及的“正面律”的影响,人物的头和腿都是侧面的形象,但是上半身和眼睛却是从正面看去的形象,但是人物无论从色彩还是动作,肌肉的线条上,都丰满而生动得多了,用力上举的双臂,微微突起的腹部肌肉,都那样的完美展现了年轻青春的躯体的气息。画面总体使用了红灰黄三种颜色,既鲜明又和谐。这些都说明了米诺斯王国的艺术家们在绘画技巧方面都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有人把《渔夫》称为爱琴海文明的第一缕艺术的曙光,事实上,西方后来走向以人体优美的形象为典型描述对象的那种风格,在这幅画上也可以初见端倪了,这是人类绘画史上第一副表现人类肌肉和线条之美的画作。

(转载自 百度百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