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议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特色

(2013-01-08 17:14:40)
标签:

文化

浅议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特色

 

 

 

  《围城》是钱钟书的一部长篇小说,创作于1944---1946年。小说描主要写了30年代一群知识分子的工作、生活、爱情、家庭。在作者笔下的每个人物都被赋予了形象显明的个性,众多人物的形象特点被惟妙惟肖地勾画出来,小说中独特鲜明的人物形象、戏剧性、幽默性的故事情节都被作者饶有特色的文字表现得淋漓尽致。

   《围城》的成功之处除了故事内容的现实反应外,主要还在于其文字的艺术特色。读罢全篇,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作者幽默风趣、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个人认为这部小说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语言艺术特色:

 

一、    精美绝伦的比喻

(一)   将抽象的思维和感觉运用具体事物来比喻,或者反将具体事物抽象化

“围城”是一个樊笼,是人和社会都逃离不了的困境,墙内的人想出来,墙外的人想进去。作者引述了英国古语作比,“结婚象金漆的鸟笼,笼外的想飞进去,笼内的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了终结”。运用这句这句古语把抽象的、哲学的人生问题说得具体可感,深入浅出的道出了“围城”的内涵和本质。又如:“方鸿渐把信还给懒唐小姐,他个人的天地忽然从世人公共的天地里分裂出来,宛如与活人幽冥隔绝的孤魂野鬼瞧着阳世的乐事,自己插不进去,瞧着阳世的太阳,自己晒不到”,通过这样一个比喻就把当时方鸿渐的失恋心理表现得恰到其分,活看着自己心爱的唐晓芙与别人柔情蜜语。

(二)   比喻的多样性

文中的比喻在取材上具有多样性,作者见识广博,机趣睿智,比喻也绝不重复雷同,常把人比作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某种事物,也会把人比作低级动物。如:

1、你们新回国的单身留学生,像新出炉的烧饼,有小姐的人家都抢不匀呢。

2、只是黄泥地表示夜来有雨,面粘心硬,像夏天热得半溶的太妃糖,走路容易滑倒。

3、鸿渐忽然回过脸来,狗抖毛似的抖擞身子,像把周围的雨抖出去,开步走了。

4、李梅亭多喝了几杯酒,人全活过来,适才不过是立春时的爬虫,现在竟是端午左右的爬虫了。

5、看见他那个四喜丸子的脸,人就饱了。

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见到的事物,若单独使用难免平淡无奇,运用到比喻句中却显得既通俗易懂又生动贴切。

(三)   夸张式的比喻,本体和喻体毫不相干

在比喻的语法讲解里,比喻即是用两个相似或相关的事物来描述说明其中一个事物。但在《围城》里,钱钟书先生刻意拉开了本体和喻体的距离,故意把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扯混在一起,根据需要创造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新鲜比喻。如:他在描写穿着裸露的鲍小姐时,把她比喻成“熟肉铺子”、“真理”,大家都明白真理是赤裸裸的摆在人们面前的,但鲍小姐也并不是一丝不挂,他又把她改为“局部真理”,这真理和鲍小姐本身是没什么联系的,不清楚作者意图的还会误以为是要表达鲍小姐的虚伪。

(四)   出乎常人预料的离奇比喻

钱钟书的比喻大胆而新奇,极富创造性。如:他叫董斜川“同情兄”,因为走同一条道路的叫同道,在你同一个地方学习的叫同学,有同一个师傅的叫同师兄弟,所以,有同一个情人的就“同情兄”,这个“同情兄”新鲜又妙趣横生。

二、    幽默风趣的讽刺

(一)      对人物的刻画充满幽默

文中在对每一个出场的人物都是一番幽默描写,如对沈太太的刻画:“她眼睛下两个黑袋,象圆壳行军热水瓶,想是储蓄着多情的热泪,嘴唇涂的浓胭脂给唾沫带进了嘴,把暗黄崎岖的牙齿染了道红痕,血淋淋的象谋杀案里的侦探线索”,这个幽默的描写既是对沈太太的肖像描写也是讽刺,一箭双雕的效果。

(二)      对文中内容的议论、点评极富幽默

文中幽默的点评很多,如:赵辛梅说“也许那时我年轻,阅历浅,没看清人,但我想这些年高松年地位高了,一个人地位高了会变得糊涂的”。作者论述:“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上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爬到树上,尾巴就供大家瞻仰”。既是比喻有事幽默,点评内容细细品味意味深刻。

《围城》以精妙的语言征服了广大读者,这是钱钟书语言魅力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