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认识角》课例研究

(2012-05-07 15:24:26)
标签:

杂谈

分类: 数学之家
 

一、    教学设计思路: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在以往的教材中是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内容。而今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却把“角的认识”这一课安排在二年级下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通过“找一找”、“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直观认识角;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抽象思维等能力;在活动中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从学生认知水平来看,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在教学中,这就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几何图形的抽象概括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怎样去解决这一矛盾呢?我认为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对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因此,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引导学生观察街景图开始,通过看、说、折、摸、画等活动环节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玩活动角等加深对角的认识。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根据这一思路我是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

 

二、    第一次教学设计过程:

(一)、 感知角:

老师这儿有个口袋,里面装了好多图形,你们愿意猜一猜吗?

请三名学生上台每人摸一个口袋中的图形猜,并让他说出图形的特点.(有几个角)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角,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有关角的一些知识。(板书:认识角)。

(二)、 实践探究:

1、观察挂图。

(1)      师:图中有哪些角?

(2)      指名口答。

(3)      再与同桌说说观察到的角。

2、活动一:找角。

(1)在教室里找角。

(2)汇报找到的角。

(3)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角?

3、活动二:折角。

(1)拿一张圆形纸,折一个角。

(2)摸一摸,探究角的特点。

师:摸一摸刚刚折的角,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① 尖尖的。②平平的、直直的。

    4、画角。

(1)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角,根据学生发言,取名称。(板书:顶点、边)。

(2)写出角的记法,读法。

5.小结:以后我们只要看到像这样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的图形,我们就可以认定它就是一个角。

(三)、练一练。

1、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灯片)

http://www.xsj21.com/YXSJ/UploadFiles_9892/200709/20070915145905886.jpg

 

 

2、数一数,下面图形各有几个角?(灯片)

http://www.xsj21.com/YXSJ/UploadFiles_9892/200709/20070915150059469.jpg

     

3、游戏:变大与变小。

(1)           师示范用活动角把角变大、变小,并问:你们会变吗?

(2)           师出示一个角,要求变得比老师的角大。

(3)           学生出示一个角,要求其他人变得比他的角小。

(4)           问:你发现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5)           生汇报。

小结: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

4、比较下面两个角的大小,大的划“√”P65.

5、观察下面两个角,谁大谁小。(灯片)

生汇报,师问:你根据什么判断的?

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6、数一数,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灯片)

http://www.xsj21.com/YXSJ/UploadFiles_9892/200709/20070915150131905.jpg

 

(四)、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三、    同伴互助,自我分析。

经过老师们的评议和课后的自我分析,发现有如下的两个问题:

(1)教学环节设计过多、过细,留给学生活动的时间不充足。

例如:在教室里找角的活动时间只有30秒,有的学生可能还没来得及说,这一环节就结束了。接下来又马上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角?”让学生感觉应接不暇,来不及思索。因此,教师可以把这两个环节合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来交流。

(2)比较角的大小的练习题,通过幻灯片演示不够清晰。

练习第5题,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虽然通过灯片的重叠进行了比较,但是两个角的颜色一样,显示得不是很清楚。不能突破问题的难点,并且缺乏吸引力。如果能用多媒体演示,会更清晰,并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效果会更好。

解决问题的策略:

1、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说明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因此,我在原来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设计了画角的课件,通过动画演示画角的过程,让每个学生都能清晰的看清楚画角的步骤,比黑板上画效果要好了很多。角的大小的比较也通过动态的多媒体来演,示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功能,通过它的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表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

2、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交流,我将有的教学环节进行了合并。

例如:找教室中、生活中的角,放在一起进行,减少分组活动的次数,却使活动的时间增加了,使活动得到落实。通过游戏“超级变变变”让学生在一次游戏中就突破了教学难点,理解了影响角的大小的因素。

四、改进后的课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师:今天有一群图形王国的小伙伴来到了这里,你们想知道是谁吗?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好吗?(拿出一个小方盒)

1、   师在盒子中摸一个图形,并说出图形的特征,让学生猜。

2、   一名学生上台摸让大家猜,然后拿出大家验证。

3、   学生摸一个猜出是什么图形,再拿出来让大家验证。

4、   师:刚才大家见到的这几个图形,除了有直直的边以外,它们还都有什么?(角)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各种各样的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课题)

(二)、认识角。

1、师:今天我们先到大街上去找找角。(出示挂图)

问:图中哪些地方有角?

(1)指名说。

(2)  与同桌说。

2、还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角?

(1)在小组内说说。

(2)指名汇报。

3、折角:用圆形的纸折出一个角。

4、摸角:摸摸你折的角,你有什么感觉?

5、画角:(CAI)下面我们观看大屏幕,边看边书空,学习画角,并记住画角的步骤。

问:你发现画角时要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最后画什么?

谁能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就可以认定是角?

a) 小结:那么,像这样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图形,我们就判定它是角。

(三)、练习

1、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CAI

 

 

2、数一数,下面图形各有几个角?(CAI

 

 

3、游戏“超级变变变”。

(1)           教师用活动木条,变出大小不同的角,并问:同学们,你们发现了让角变大变小的秘密了吗?

(2)           学生活动:

 问:谁的角比同桌的大,你是怎样判定的?(板书)

谁手中的角比老师的大,你根据什么来确定的?(板书)

(3)           齐读板书: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张口有关,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

4、比较下面两个角的大小,大的划“√”(CAI)

5、观察下面两个角,谁大谁小。(CAI)

6、数一数,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

 

 

7、实践活动:剪角。

把一张长方形纸沿直线剪掉一个角后,剩下的部分是几边形?它有几个角?

(1)             学生尝试。

(2)             展示学生作品

(3)             电脑演示不同的剪法。

五、    评议:

第二次课老师们一致认为比第一次精彩,原有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课的导入很精彩,游戏激趣法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一切客观事物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的启蒙教育。

       感知角由学生身边熟悉的街景图开始,再从生活中找出角,使学生更好地初步感知角。接着通过看、说、折、摸等活动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再过渡到几何上抽象的直观图,贴近学生的生活,便于学生理解。

     利用计算机的动画功能,展示画角的过程,直观、印象深刻。

     让学生到讲台上展示作品,说剪角过程,以便全体学生观看,可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教师的教学思路是感知角——建模——解决问题。学生在边操作、边思考中从认识静态中的角过渡到动态中的角,观看木条的张合产生大小不同的角,木条的长短对角的大小没影响,由此渗透角的本质特征,学生轻易掌握难点。并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述,使操作、思维、语言有机结合,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用多媒体展示探究过程,即便于学生观看,又便于学生比较、归纳出结论。

    充分利用媒体优势,由实物直观过渡到抽象直观,突破重点。

    通过前面对角的感知,逐渐过渡到“画角”,使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到抽象过渡,完成了“物——形——初步认识”的过渡,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利用计算机对“顶点”、“边”的闪烁及相应的声音,直观、形象,学生对画角加深了认识。教师适时给予讲解指导,如画边时要强调边要画直、均匀。

    在学生对角建立起概念的前提下,让学生做判断、比较练习,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增强分析、判断能力。

     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时,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用动画演示结合学生动手操作,不但更形象生动地说明两个角一样大,而且也教给了学生比较物体大小的不同方法,蕴含了数学学法的指导。  

    设计思考题以本节知识为基础,具有趣味性、思考性,意在因材施教,提高智能,开发智力,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说课稿的要求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