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号是库存管理基础,如何控制新料号的产生,对企业是一种挑战,控制得不好,会产生多料一号,一料多号等诸多问题。最终会库存管理混乱,呆滞料,报废料与过期料混存,责任人不清,问题不易暴露,成本加大等问题。
料号是什么?料号是在规模生产中对物料进行控制的识别号,关键字, 那如何控制新料号的产生呢?
1。首先应明确:料号只对一个BOM负责,不对所有BOM负责;
2。其次要理解什么是共用料:共用实质上是研发所说的借用,是研发为了节省时间,从而借用其它BOM的料号生成BOM;
3。再次要清楚:若在一个BOM中,完全可以替换的两个型号的料,或不同版本的料,都应是一个料号。而不应型号有差别或版本不同就申请新的料号。这一点有的企业可能会问:型号不同或者版本不同,不是不同的2个料么?其实,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2个事物,之所以企业能把先后生产出来的编为一个型号,并非他们完全一样,而是他们在人们眼中,可以相互替换。所以不同料号不是针对有差别的料,而是针对在企业产品上无法相互替换的料。
什么叫不能替换呢?大致有以下原因:功能参数有差异,外观尺寸不同,客户指定品牌等,
什么叫完全替换呢,就是在不改变外部环境的前提下,完全混用,做出来产品能满足客户要求。什么是客户要求?客户要求有可能有以下:客户指定品牌,规格参数要求,国家法律要求。什么叫外部环境?就是生产流程以及与之相配合其它零件的参数,尺寸等。
笔都曾经看到过这样一种情况,有的企业机械图纸从A升级到F,结果料号编了6个料号,但只有F版的料号有BOM在用,A-E版的料都有库存,但没有BOM在用,结果造成以下问题:
1。研发不愿报废应报废的物料,造成研发成本数据失实;
2。新旧版本能混用,但在BOM里建了新了料号,造成旧版本库存无法在BOM里体现而造成呆滞,增加企业成本;
3。若因设计错误导致版本升级,由于不直接对老料进行处理而是申请了新料号,容易滋生不严谨的工作作风。相关研发部门则通过总是申请新料号来归避责任。
4。有些本该报废而没有报废的金属件,若时间太长,金属氧化变质,会失去最佳变卖机会,不利于企业节省和回收成本。
以上,你理解并做对了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