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均数说课稿

(2012-07-15 23:31:42)
标签:

杂谈

分类: 说课

                 

4.2 平均数说课稿

水头一中 陈尔海

 

一、              说教材:

1、      教学内容:浙教版义务教育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

2、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抽样之后进行教学的。它包含两部分内容:即理解              平均数的含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3、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平均数的概念,会计算平均数。了解加权平均数,会             计算加权平均数。会用样本的平均数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

能力目标: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根据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小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品质,体验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二、              说教法: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识规律和教学的启发性,直观性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因,积极创设源于生活的问题情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              说学法:在学法指导上,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和合作精神;让他们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与他人合作,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              说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设计上以能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学生的主体意识,学习能力的养成为主,具体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Ⅰ、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正是苹果成熟的季节,某果农种植的100棵苹果树即将收获.一慈善家叔叔想要收购一批苹果,然后将所赚的钱捐给希望工程。在付给果农定金前,需要对这些苹果树的苹果总产量进行估计.

<1>果农任意摘下20个苹果,称得这20个苹果的总质量为 4千克.20个苹果的平均质量是多少千克?

<2>果农从100棵苹果树中任意选出10,数出这10棵苹果树上的苹果数,得到以下数据(单位:):154, 150, 155, 155, 159, 150, 152, 155, 153, 157.你能估计出每棵树的苹果个数吗?

 

 

根据以上两个问题,你能估计这100棵苹果树的苹果的总产量吗?动动你的小脑筋,帮帮这为慈善家叔叔。

由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能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这个引入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Ⅱ、动手操作  建构概念:

  接着,每组请一位同学上来,分别给他们5649根火柴棒,让他们自己想出一个办法使他们每个人手中的火柴棒一样多,下面的同学也一起思考。这样通过操作,讨论,交流,

可以概括出“移多补少”的方法,最后让学生为操作得到的结果“6”起个名称。从而引出平均数及其含义。指出在实践中常用样本的平均数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例如引入部分的例子。这样体现了“小组合作发现——全体交流汇总”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然后让学生练习“做一做”题目{定义,板书}

Ⅲ应用新知  体验成功

   数学其实是对实际生活的提炼,应还原于实际生活,因此我对书本例题增加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背景。让学生通过谈论与交流等活动,及时内化对平均数的理解,与求平均数的方法。鼓励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情境一:新学期,在新生的军训活动中,某同学进行了15次的射击训练,中靶数如下:67877810988998109  求这训练中该学生射击的平均成绩。

先让学生用最基本的求平均数方法,求出平均数。然后让学生观察:算式中有几个6,几个7,几个8,几个9几个10n15与这些相同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由前面的分析然后让学生说出平均数X的算式还可以怎样写。(四人一组进行讨论)

从而引出加权平均数和权的概念。(板书)说明权对加权平均数的影响。

课内练习1(学生上黑板板演)

 

情境二:在学校一次广播操比赛中,八年级各班各项的得分如表所示:

83

82

90

八(三)

80

78

98

八(二)

87

84

80

八(一)

动作准确

动作整齐

服装统一

 

 

 

 

 

 

 

 

 


 

(1):如果根据三项得分的平均数从高到低确定名次,那么三个班的排名顺序是怎样的?

2):如果学校认为这三个项目的重要程度有所不同,而给予这三个项目权的比为153550,以加权平均数来确定名次,那么三个班的排名顺序又是怎样的?

情景2中的第一小题学生容易理解。

第二小题涉及加权平均数,而且已知“这三个项目的权比为153550”这种说法与前面的权的定义有所区别,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学中我做如下的解释:不妨以(一)班为例,表中三个数据为:X1=80X2= 84X3 =87给定的三个项目的比为153550即表示为:F1:F2:F3=153550,因此可得F1= 15k, F2= 35k,F3=50k  (k>0)这样就能把808487这三个数据的重要程度区分开来了。

课内练习2(请一个学生说出思路)

为了让学生感受平均数的用途广泛,让学生自由交流生活中所见到的平均数,体会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Ⅳ 评价总结拓展延伸

   课末让学生当评委给这节课打分,当学生为最后的得分争论不休时,及时设疑:“以谁的分数为标准呢?什么分数是最公正的呢?”引导学生主动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最后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让学生自我评价,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对课堂的拓展延伸,进一步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Ⅴ 布置作业认识深化:

课后作业题123456为必做题。

选做题: 八年一斑共有学生46,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58m, 小明身高为1.59m,

但小明说他的身高在全班是中等偏下的,班上有25个同学比他高,20个同学比他矮,这有可能吗?

就这样我完成整节课的教学。预计创设情景,引出概念需要15分钟,应用新知约23分钟,评价总结5分钟,布置作业2分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