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5.1多边形》评课稿

(2012-04-10 21:53:10)
标签:

杂谈

下午听了吴炳桥老师的《5.1多边形》一课,深有感触。

一:巧妙的设计与精心的准备。

本节课吴老师事先一定对教材进行进行深入的研究,他从学生熟悉的三角形入手后自然地引出多边形的概念,再让学生猜想四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度数,进而引导学生去证明。通过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既活跃了课堂,也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教师教学思路清晰,语言简明扼要,各环节过渡自然,一气呵成,浑然一体。同时该教师课前也作了充分的准备,比如事先在黑板上画了很多的多边形备用,还准备很多的纸片(每人六张)让学生动手拼图。设计了一系列的由易到难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拼折过程中,引发学生的兴趣,提炼数学的本质。

二: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管是概念教学还是性质教学,总是从三角形到四边形,再到多边形。这样的安排能让学生体验到类比的数学思想。接着要证明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度时,充分让学生思考,要求学生一题多解,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在让学生独立、小组交流中体会到证明四边形(多边形)内角和的本质是要转化为三角形来解决,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转化的思想方法,同时也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三:灵活驾驭课堂,语言精练,板书合理工整。

教学过程中,老师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灵活运用教学机制,处理课堂得当。语言简明准确,充分体现了该教师扎实的基本功。

商榷之处                                   

教师提问有时不够明确,比如在教学四边形概念时,老师问学生“四边形是什么?”,学生就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

总之这节课很成功,值得学习。

评课人:陈碧

20123月23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