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县松台村位于县城南十来里处。相传这个村子最初的村名与汉文帝刘恒有关。刘恒是刘邦第四子,公元前196年,汉高祖镇压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朝廷军政大权。公元前180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
传说,刘恒为代王时,曾亲率侍卫游猎于五台县松台村附近的南神垴。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南神垴不过是长着些杂草灌木,两千多年前,这里一定是一个森林茂密、野兽出没之地,要不,刘恒也就不会兴师动众的大老远的跑这地方来狩猎。期间,刘恒遇到一位美丽的女子,一见倾心,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发生了一段婚外情,并与这位女子生了一个儿子。按皇家的规矩,所生的孩子不能入宫,于是,刘恒就把孩子托养于松台村中一户姓刘的人家,村子由此取名为托儿村。
多少年过去以后,应该是汉朝灭亡了以后的事吧,村里有人觉得这个村名起得太直白,应该换个含蓄一点的、文雅一点的。因村中建有永新寺,寺内寺外塔林高耸,松柏参天,于是就更名为塔儿村。这样,村名既体现了村子的景物特点,又包含了村子的历史。开始的时候,人们对这个村名还感到很满意。但是,时间久了,村里的人们就慢慢儿的发现,这个村名有时候听起来其实很别扭,因“塔儿”与“他儿”音同。每当塔儿村人出门在外,遇到有人问:你是哪个村的?塔儿村的人回答:塔儿的。这让外村人老听成他们说得是他儿的,你说这能不让塔儿村人感到别扭吗?当初老祖宗改村名的时候,哪里能想到这么多。后来村民们再遇到外村人问的时候,就把那个“儿”字省掉了,说成是塔的上的,尽量不说是塔儿的。年代长了,不仅外村人,就连许多塔儿村人也忘了村子的真实村名,提到塔儿村的时候,都改叫塔的上了。大约在明末清初,塔儿村改名为松台,从此一直沿用至今。
附记:有关塔儿村改名为松台村的时间,由于找不到明确的记载,所以推测如下:元朝时五台县设四个乡,其中有个松台乡,考虑那时没有松台这个村名。到了明朝时,地方行政实行都甲制,松台乡这个行政区域名也就取消了。但是,据有关史料记载,上五台刘家庄在明嘉靖年间名“松台乡”,后来因村里刘姓居于多数,才改名为刘家庄。由以上推测,塔儿村改名为松台的时间大约在明末清初。不知以上推测有无道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