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核心提示:唐维禄训李仲轩时是在尚云祥家的院子里,那儿摆着几个南瓜,唐维禄用脚钩过个南瓜,对李仲轩说:“你要能把这南瓜打碎了,你就去比吧。”他的眼神一下就将李仲轩震住了。南瓜很软,一个小孩也能打碎,李仲轩却无法伸出手来打碎那个南瓜。
本文摘自:《宜宾晚报》2010年1月19日第03版,作者:李仲轩口述 徐皓峰整理,原题:《民国武林往事》
李仲轩,天津宁河县人,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的弟子,武林名号“二先生”。其父系和母系均为京津地区的官宦大家族,因遵守“武林人士不能有官场身份”的门规,放弃做官机会。34岁自武林退隐,遵守与尚云祥的誓言,一生未收徒弟,晚年于《武魂》杂志上发表系列文章,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和拳理,被誉为“中华武学最后一个高峰期的最后一位见证者”。
薛颠,字国兴,河北束鹿县(今辛集市)理顺井村人,少年时读过几年私塾,不久弃文习武,拜李振邦、薛振纲为师,学习形意拳。李振邦为李太和之子、李老能之孙,直承形意拳嫡系,所传弥真。
李仲轩学拳时,正是薛颠名声最响的时代,他担任国术馆馆长,缔造了形意拳的隆盛声势,在李仲轩这些晚辈形意拳弟子心目中,他是天神般的大人物。
李仲轩的两位师父唐维禄、尚云祥与薛颠的关系极为密切,李仲轩跟随尚云祥在北京学艺期间,一度觉得功夫有了长进,其实只能算是入门后的第一阶段,可是心里真觉得自己可以当英雄了。当时有一念,想找薛颠比武。
李仲轩把自己的想法跟尚云祥讲了,尚云祥什么也没说,但过了几天,李仲轩的启蒙老师唐维禄就从宁河到了北京,将李仲轩狠狠批了一顿。唐维禄说薛颠身法快如鬼魅,深得变幻之奇,平时像个教书先生,可脸色一沉便令人胆寒,煞气非常重,他那份心理强度,别人一照面就弱了。
唐维禄训李仲轩时是在尚云祥家的院子里,那儿摆着几个南瓜,唐维禄用脚钩过个南瓜,对李仲轩说:“你要能把这南瓜打碎了,你就去比吧。”他的眼神一下就将李仲轩震住了。南瓜很软,一个小孩也能打碎,李仲轩却无法伸出手来打碎那个南瓜。
后来薛颠和师兄傅昌荣在一座两层的酒楼比武,薛颠说:“这不是一个比武的地方。”傅昌荣说:“打你不用多大地方。”这是激将法,薛颠仓促出手,傅昌荣一记“回身掌”把薛颠打下了酒楼。他是从二楼栏杆上摔下去的,摔得很结实,看热闹的人都以为他摔坏了,不料他马上就站了起来,对酒楼上的傅昌荣说了句:“以后我找你。”便走了。
薛颠一走就不知了去向,直到他的师傅李存义逝世后,薛颠重又出现,自称一直隐居在五台山。在一次有许多武林人士的集会上,他突然表演了一手功夫,不是打拳,只是在挪步,跟跳舞似的在大厅逛了一圈,但使所有人都惊住了,因为他的身体展出了野兽般的协调敏锐和异常旺盛的精气神,当时就有人议论薛颠的武功达到神变的程度。薛颠表演完了,便宣布向傅昌荣挑战。
薛颠与傅昌荣的比武,惊动了尚云祥。尚云祥说:“咱们师兄弟,怎么能斗命呢!”这场比武就给劝开了。尚云祥很赏识薛颠,让他以大师哥的身份,接了李存义的班,当上了天津国术馆馆长。
民国时,社会上有“强国强种”的口号,所谓强种要用练武来强,普传拳术是当时武林人士视为己任的爱国大事,流行出版武术书。可是由于形意拳自古的规矩,拳术心诀不能普传,所以许多形意拳的书都是在展示架势和一些练拳达到一定水准后方能看懂的口诀,对于读者并不能直接受用。
当时民族危机极其严重,普传拳术是武林人士视为己任的爱国大事。薛颠成为国术馆馆长后,他想让国民迅速强悍起来,手把手地授徒已感到来不及,开始着手写一本真正可以自学的书,这就有了《象形拳法真诠》。此书到了练形意拳的人手中,却有画龙点睛的妙用,多亏了薛颠当年有此利国利民的想法,才能使形意拳后辈窥见原汁原味的中华武学。可以想象,如果不逢民族危机,一个只在武林中讨生活的拳师,又怎能舍得将秘诀公开?
本文摘自:《宜宾晚报》2010年1月19日第03版,作者:李仲轩口述 徐皓峰整理,原题:《民国武林往事》
李仲轩,天津宁河县人,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的弟子,武林名号“二先生”。其父系和母系均为京津地区的官宦大家族,因遵守“武林人士不能有官场身份”的门规,放弃做官机会。34岁自武林退隐,遵守与尚云祥的誓言,一生未收徒弟,晚年于《武魂》杂志上发表系列文章,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和拳理,被誉为“中华武学最后一个高峰期的最后一位见证者”。
薛颠,字国兴,河北束鹿县(今辛集市)理顺井村人,少年时读过几年私塾,不久弃文习武,拜李振邦、薛振纲为师,学习形意拳。李振邦为李太和之子、李老能之孙,直承形意拳嫡系,所传弥真。
李仲轩学拳时,正是薛颠名声最响的时代,他担任国术馆馆长,缔造了形意拳的隆盛声势,在李仲轩这些晚辈形意拳弟子心目中,他是天神般的大人物。
李仲轩的两位师父唐维禄、尚云祥与薛颠的关系极为密切,李仲轩跟随尚云祥在北京学艺期间,一度觉得功夫有了长进,其实只能算是入门后的第一阶段,可是心里真觉得自己可以当英雄了。当时有一念,想找薛颠比武。
李仲轩把自己的想法跟尚云祥讲了,尚云祥什么也没说,但过了几天,李仲轩的启蒙老师唐维禄就从宁河到了北京,将李仲轩狠狠批了一顿。唐维禄说薛颠身法快如鬼魅,深得变幻之奇,平时像个教书先生,可脸色一沉便令人胆寒,煞气非常重,他那份心理强度,别人一照面就弱了。
唐维禄训李仲轩时是在尚云祥家的院子里,那儿摆着几个南瓜,唐维禄用脚钩过个南瓜,对李仲轩说:“你要能把这南瓜打碎了,你就去比吧。”他的眼神一下就将李仲轩震住了。南瓜很软,一个小孩也能打碎,李仲轩却无法伸出手来打碎那个南瓜。
后来薛颠和师兄傅昌荣在一座两层的酒楼比武,薛颠说:“这不是一个比武的地方。”傅昌荣说:“打你不用多大地方。”这是激将法,薛颠仓促出手,傅昌荣一记“回身掌”把薛颠打下了酒楼。他是从二楼栏杆上摔下去的,摔得很结实,看热闹的人都以为他摔坏了,不料他马上就站了起来,对酒楼上的傅昌荣说了句:“以后我找你。”便走了。
薛颠一走就不知了去向,直到他的师傅李存义逝世后,薛颠重又出现,自称一直隐居在五台山。在一次有许多武林人士的集会上,他突然表演了一手功夫,不是打拳,只是在挪步,跟跳舞似的在大厅逛了一圈,但使所有人都惊住了,因为他的身体展出了野兽般的协调敏锐和异常旺盛的精气神,当时就有人议论薛颠的武功达到神变的程度。薛颠表演完了,便宣布向傅昌荣挑战。
薛颠与傅昌荣的比武,惊动了尚云祥。尚云祥说:“咱们师兄弟,怎么能斗命呢!”这场比武就给劝开了。尚云祥很赏识薛颠,让他以大师哥的身份,接了李存义的班,当上了天津国术馆馆长。
民国时,社会上有“强国强种”的口号,所谓强种要用练武来强,普传拳术是当时武林人士视为己任的爱国大事,流行出版武术书。可是由于形意拳自古的规矩,拳术心诀不能普传,所以许多形意拳的书都是在展示架势和一些练拳达到一定水准后方能看懂的口诀,对于读者并不能直接受用。
当时民族危机极其严重,普传拳术是武林人士视为己任的爱国大事。薛颠成为国术馆馆长后,他想让国民迅速强悍起来,手把手地授徒已感到来不及,开始着手写一本真正可以自学的书,这就有了《象形拳法真诠》。此书到了练形意拳的人手中,却有画龙点睛的妙用,多亏了薛颠当年有此利国利民的想法,才能使形意拳后辈窥见原汁原味的中华武学。可以想象,如果不逢民族危机,一个只在武林中讨生活的拳师,又怎能舍得将秘诀公开?
后一篇:蟹肉三角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