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30年代赵拔群的表妹夫周小舟是中共党员,内弟武石也是中共党员,为何他们没动员赵拔群加入中共?
赵拔群的堂叔桂八爷是周小舟(原名周怀求)结发妻子彭瑞池的亲舅父,周怀求新婚后与妻子来赵家营新屋拜见桂八爷,桂八爷请赵拔群陪周怀求。吃午饭时八仙桌只坐六个人,空两个座位,周怀求提出要两个抬彭瑞池的轿夫同桌吃饭,桂八爷没同意。为此事周怀求和赵拔群发生了争论。
周怀求说这是岐视勞动者,大夸苏俄如何重视勞动者,把镰刀象征农民,把锤子象征工人作为党旗。
赵拔群在湖大机械系读书时用的是美国教材,对美国的先进工农业很了解,就说:“镰刀和锤子代表的是落后的生产力,苏俄这样做只是利用工农为它服务。”还说:“体力勞动者饭量大,吃饭不能像我们斯文,与我们一桌吃反而受拘束,不能吃饱。”两个争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周自然不会介绍赵拔群入党。
武石原名冯子澍,他在湘潭中学读书时就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办农运,冯子澍积极支持,大夸农会干得好;可对美国民主法制很了解的赵拔群说抓了乡绅戴高帽子遊乡是侮辱人格,不尊重人权。两郎舅为此争得面红耳赤,冯子澍自然不会介绍赵拔群入党。
两次争论之后,周怀求去了延安,冯子澍建立地下党支部,把大姐的儿子吸收入党,抗日时投奔新四军。
赵拔群和他们从此没见过面,也没联系。赵拔群不赞成以俄为师,不赞成毛式农运,但一直关怀表妹彭瑞池一家和冯子澍的父母,两家平平安安到了新中国成立。
土改时周冯两家都划地主成份,没收土地房产,但周小舟把彭瑞池接到长沙安置在桐荫里一栋民房里,因有了新夫人,不能同居。我去过一次,没见到周。1959年周从省委上倒台,彭瑞池不知所终。
周平反后重建被拆毁的故居,我去看过,陈列有贫下中农送还的家具,见到周的住房壁上只挂有彭瑞池的单人照。我们与周的后人没有联系。
武石上世纪90年代才回家,在被挖掉的母亲坟地上嚎啕痛哭。回到长沙知道赵拔群两个孙子在长沙工作,就召到省委招待所见面,当时有省委副书记陪同。我在乡下教书,没见过这位舅父。他死后,舅母送了我一本中国人民解放军博物馆为纪念武石誕辰一百周年印的【武石画集】,我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看过武石画展。现在与他子侄有联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