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拔群看到从长沙会战前线运回来的伤兵太多,护理人员太少,忙不过来;他想到看过介绍美国独立战争时,华盛顿组织民间志愿人员,救护伤病员的故事,决定照办。
赵拔群自写【招募伤兵之友】的启事,在县城张贴;这时其妻王洪杰经婆母桂九娭毑安排,带着四岁的卓伢子和岁半的恕伢子来到县党部探望丈夫。
王洪杰看到党部门口的启事,对丈夫说:“我愿当【伤兵之友】。”蘭七笑道:“好极了!”湘潭的许多年轻媳妇,待嫁姑娘来报名,她们自备饮食,不要报酬,护理在长沙会战中受伤的国军官兵。
当年医药器材奇缺,血污的绷带换下来要洗干净在阳光下晒干再用;那鲜红的血水吓得许多妇女发晕,不敢洗;王洪杰主动干这件事,卓伢子、恕伢子就坐在脚盆边的小凳子上看妈妈洗。
赵拔群设计出直径一寸的圆形证章,上书【伤兵之友】四字,下有个红十字,请礼陵瓷厂烧制;礼陵瓷厂免费烧制数百枚,赵拔群亲自给每个志愿者送一枚,她们佩戴后很高兴。
赵拔群在王纶的支持下,在白坨乡建立了【湘潭抗日战时服务队】训练场,分运输、医疗、宣传、侦探四个队,经短时训练后奔赴前线为长沙会战服务。
公元1939年10月,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束,中国军队毙伤日军两万多,打退了日军;但是许多难民无家可归,露宿街头。
赵拔群向县长王纶建议:将难民分送各乡镇再分保寄养,请各慈善救济机构发放粮米寒衣,难民衣食无忧,没有流离失所。
最麻烦的是一些可行动的伤兵常到饭铺白吃,到戏院、电影院白看,发生纠纷;赵拔群一方面找长潭师管区的负责人,请他加强对伤兵的约束;一方面请戏院电影院留一部分座位,免费招待伤兵,请商会慰问伤兵。
赵拔群向县长王纶建议把民生工厂改作【抗属工厂】,主要招收县内牺牲的抗日军人的家属进厂做工,养家糊口,让抗日军人没有后顾之忧。
赵拔群的这些措施有力支援了前方,几十里外的长沙炮火连天,国军浴血苦战,保卫着湘潭;湘潭城里安静如常,店铺照旧做生意,百姓安居乐业;运输队不断把大量物资运往前方,运回国军伤兵。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派人来到县党部,对赵拔群说:“我处要求迁来湘潭办公,请书记长支持。”
赵拔群回答说:“可以。我支持,欢迎你们来。”1939年11月9日,八路军驻湘通讯处顺利迁到湘潭县城,很快就开始办公,从来没受到过干扰。
由于赵拔群执行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政策很有诚意,环境宽松,中共湘宁中心县委机关迁到城郊朱家汑李家湾(今湘潭市郊区长城乡白云村),次年二月,中共湖南省委亦迁于此,在抗日期间,这两个机关都平安无事。
赵拔群在县长王纶的支持下在梅林桥乡建立国民兵训练基地,经过半年训练毕业后在各乡镇筹集资金,自购武器,组建自卫队,做好抗击日本鬼子,保护地方安宁的准备,并筹备开全县国民兵运动大会。
湘潭人全力支持长沙大会战,打退日军的进攻,日寇恼羞成怒,不断用飞机来轰炸湘潭县城;赵拔群协助王纶组织警报员和救护队,动员百姓自挖防空洞,大大减少了百姓伤亡。
注:赵拔群支持长沙大会战史料见居台湘潭人士抗日战争时任花石乡乡长陈扬焕著【湘潭赵拔群先生传】。中共县委和省委机关迁来湘潭办公史料来自1995年编印的【湘潭县志】20页【大事记】。
湖湘文学社社长陈定乾2018年10月13日在【涟水河博客】上发表文章说: 1939年赵拔群主导建立湘潭县抗日战时服务队。抗日战时服务队设立训练场于湘潭县白圫乡。当年抗日战时服务队设为四队:运输、医疗、宣传和侦探。由张序初为训练场题联:
联合军民成四队,保障桑梓为一心。
1940年 梅林桥国民兵训练毕业典礼有塾师李星桥赠联:
明耻教战,备御不虞,卒乘既精操,何忧海国妖风,必斩鯨鲵成壮志;
编甲成军,求敌是杀,版图易恢复,重建河山锦绣,早从草莽造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