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湘潭县花石镇白龙潭赵家营人,1935年生,1949年在湘潭中学读完初中一年级后停学务农。1957年受白龙潭高级社之聘开办民办高小
班,成了民办教师,1959年转公办,从此离开白龙潭赵家营在公办中小学教书。1995年退休投靠子女,定居长沙,几十年很少和白龙潭赵家营族人联系。
2024年我发现微信上有【中湘白龙潭赵氏群】,于是加入,不久就收到忠哥的微信:“我家有一个瓷盆,是您父亲的东西。”他发来瓷盆的照片。
我细看瓷盆图,图上有“寺南主任惠存鐵血團湘潭援滬全軆團员敬贈”一行繁体字,没有写时间。我知道父亲曾用寺南为名,这盆的确是父亲的。
儿子知道后就开车陪我到忠哥家去看这盆。到了忠哥家,才知他是族侄长明的儿子,就住在我老家后面。他拿出盆给我看,我问:"你怎么有这盆?”他说:”我祖母帮您家带过您妹会林,您妈给这个盆抵工钱的。”
我想起他祖母叫云嫂,的确在1950年时帮母亲带过会林,但我家不至于用个瓷盆抵工钱。我记起长明结婚时,按习俗要用个盆盛红枣,花生,桂园,瓜子在唱赞床歌时砸在坐在新床上的新郎新嫂身上,寓意早生贵子。云嫂家没盆,就从我家借了这个盆用。不久土改抄了我家,云嫂就留下盆没还。云嫂夫妇和长明都过世了,长明妻和忠哥不知,我也用不着争。就说:“我想买这盆,你要多少钱?”忠哥说:“不想卖,我要留着。”
我不能强求,儿子就拍下瓷盆的照片,我们回到长沙。
我在抗日时期听说过铁血团,可他们为何要送这个盆给寺南主任呢?我于是把盆的照片发到微信上,请知情人告诉我真像。
不久,赵杰先生发来微信,提供很多AI整理的铁血团的史料。史料里有:‘’1931年11月湘潭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热血青年
组成铁血团湘潭分部,1932年2月湘潭分部20余名团员援沪和湘潭县立高小学生彭季纯留信离校参加铁血团‘’等事迹。
我教过历史知道一二八淞沪抗战是1932年。铁血团第一次援沪就是这一年。我记得母亲说过1931年父亲因家境困难从湖大退学后应湘潭县立第四高等小学校长堂哥子端之聘任该校训导主任兼教地理。子端伯父说过当年发生了九一八事变,我父对日寇侵占我国东三省极其愤怒,讲课时声泪俱下,控诉日寇罪恶,学生极为感动。我想彭季纯可能是四高的学生,他和一些同学受寺南主任地理课的影响要加入铁血团去抗日,铁血团很敬佩寺南主任,于是敬赠了这个可以写字留念的瓷盆给训导主任兼教地理的老师,尊称寺南主任。
史料里说“赵拔群(国民党湘潭县党部书记长)曾与铁血团有交集,可能参与协调资源。”我记得母亲说父亲受湖大恩师之荐离开四高修过潭宝公路和洞庭堤围,后来接受湘潭县政府任命任湘潭贫民习艺厂改建的民生工厂厂长,才改名赵拔群,因办厂很有成就,被好友陈大榕拉入国民党,1938年被省党部指派为湘潭县党部书记长,参与国共合作抗战八年。他与铁血团有哪些交集呢?
我细心看赵杰先生提供的史料:1931年11月铁血团湘潭分部成立后,用演讲,发传单控诉日寇暴行,呼吁人们起来抗日救亡,极大激起湘潭民众的爱国热情,不少人捐钱捐物支持铁血团的抗日行动。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打响,2月铁血团湘潭分部20余位团员奔赴上海支援抗战,男团员编入作战部队投入战斗,女团员编入救护队救护伤员。
史
料里记载男团员陈阿生,本是铁匠,他担负给战士输送弹药的任务,当看到战友中弹倒地后,就拿起战友的枪投入战斗,击毙好几个日寇,他手臂受伤,仍不肯下火线。女团员李桂兰不顾日寇炸弹在身边炸响,跪在鲜血染红的地上为伤员包扎止血,她说多救一位伤员,战斗就多一份力量。
史料里还有铁血团支援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的事迹,我父亲当年是湘潭民生工厂厂长,如果是这年送的就该写拔群厂长惠存,因此可肯定这瓷盆是支援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时送的。
史料里说赵拔群在湘潭白托乡建立战时服务队训练基地,青年在此学习军事技能与抗日理念,是铁血团精神在地方实践的生动注脚。
我记起1943年我八岁时跟母亲去父亲工作的县党部小住,有一天参加了党部欢送铁血团团员去支援长沙会战摄影留念,这说明父亲与铁血团的确有交集,铁血团支援过多次抗日会战。
由此可见送给我父亲的这个瓷盆是湖南救国铁血团支援淞沪抗战的铁证,是很有历史意义的文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