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回:除了吃的果真路不拾遗
槐树湾边留下一段佳话
学校里没有一个热水瓶,胡老师客客气气地道:"小邹初次临门,我去烧开水泡茶,你们先到办公室坐坐。"忽听一间教室停了书声,好像有学生在吵架,只好先到教室去了。
肖佐人道:"我去烧开水,你先歇歇。"
邹莉笑道:"我不喝茶,就喝冷开水。"佐人陪同到办公室坐下。
佐人赶紧拿了自己的大搪瓷把缸到厨房去倒开水,一提炊壶,沉沉的,想到罗老师喝煤油的事,就先倒了一把缸喝了,又倒了一把缸出来递给邹莉。
邹莉看见把缸上的「奖给先进教育工作者,潭城县人民政府」这些字之后,笑着问肖佐人:"这是奖把你的?"
肖佐人点点头,看着邹莉喝完,抬眼瞧墙上的自鸣钟,对邹莉道:"快十点了,我们抬木头去。从后门去近多了。"
两个人离开办公室,出了后门往油铺走,胡老师在后面喊:"好事成双,天生一对!有缘分有缘分!"
肖佐人听得明白,甜滋滋地偷眼瞟邹莉,只见她面如桃花,更漂亮了。
两个人到了炼铁土高炉旁,邹莉见那座土高炉已经塌了一小半,留有明显的雨淋痕迹,便道:"太可惜了。"
肖佐人叹了口气道:"这里就一座,冯家岭上几十座,没开一次火,没炼一炉铁,如今都快倒完了咧!"
肖佐人从旁边一大堆杉树木头中挑了一根两丈多长头尾直径相差不大的,用稻草把灰尘擦干净。
邹莉问道:"要不要问问主人。"
"谁管这些东西!如今上头说搭帮毛主席跑步进入了共产主义,不久就会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过上最幸福的曰子。"肖佐人笑道:"只有能吃的就有人要,用的东西掉在地上也无人捡咧!"
一根两丈长的杉木,树头直经超过一捺(张开大姆指与中指的宽度),树尾不到一捺;肖佐人把树尾擦了又擦,确认没有一点灰尘,才抬起来招呼邹莉:"来,我帮你上肩!你走头,快慢由你定。"
邹莉笑道:"我干过许多农活,还打过土車子哩!我自己来!"她早已解开脖子上那条旧方花围巾,垫在右肩旧兰花布罩衣上,走过来扛起树尾。
肖佐人听了心里一紧,忙问:"你屋里是贫雇农?"
"不是!是富裕中农。"邹莉笑道:"作过几十亩田咧!"
肖佐人不再多问,走到树头边,喊道:"注意,我上肩了!"说完扛起树头才喊:"走吧!"
这一对青年男女教师抬着长长的一根杉木,合齐脚步往华石水庫工地去。
谚云:「十月小阳春」,正是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碧兰的天空上斜挂一轮太阳的初冬时节,两个人抬根大木头,穿的大棉袄,渐渐一身发热;走到槐树湾大槐树下,佐人见邹莉在用围巾抹额头上的汗,便道:"歇歇气吧!"
邹莉喘吁吁地道:"好吧!"
肖佐人道:"我喊,一二三、到三就把木头卸到草地上。"邹莉应了一声,俩人同时卸下大木头,相互望了望,不约而同地笑了,就坐在木头上歇气。
肖佐人看到筒車停了转,因为无人维修,只剩几个开了坼的竹筒,筒車圳里没有水,要喝水,得到涓河里去,这里却是母亲投河的地方,不禁伤感不想下河。
邹莉却朝远处望,看见一栋四个大伞柱的大瓦屋,指着问佐人道:"那么大一栋大瓦屋,肯定是大地主的家吧!"
肖佐人脸一红,沉黙一会才道:"是的,都扫地出门了。"
"我爷(父亲)说地主都是有本事的,没本事成不了地主。"邹莉好像在自言自语,佐人听了心中一暖,笑道:"我就住在这栋大瓦屋侧边那间屋里。"
邹莉笑道:"你屋里分了大瓦屋,是贫雇农啰!"
"不是的,我是在那大瓦屋里长大的。"肖佐人小声道,好像底气不足,望了望相隔丈把坐着的邹莉,看她怎么囘话。
"难怪李菊泉老师说你有点真本事,肯定你屋里是大地主是不是?"邹莉笑道。
漂亮的李菊泉老师竟如此欣赏自己,肖佐人受宠若惊,顿时长了志气,他是怎么囘答邹莉的呢?请看下一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