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卓先生是老一辈自学成才的典型之一。先生读过私塾,上过新学,在湘潭县立中学初中没有毕业,就辍学回家种田。后来居然做了中学教师。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先生担任高考辅导班的语文、政治主讲,为国家输送不少人才。刻苦自学是先生成功的诀窍。先生自幼嗜书如命。博文中有一个细节,曾经让我感叹不已。他护送一个远房亲戚去长沙治病,人家为了感谢他,赠送很有价值的物品,被他婉言谢绝,就只要了几本废旧书籍,当即就在街边昏黄的路灯下如饥似渴读起来,夜深了,人睏了,捧着旧书在街边睡着了。
有位君子直言道:“小说中的故事、情节都是真实的,只有名字是假的。”读先生的小说完全证实了这一点。先生的小说真实地再现湘潭某地从大军南下湘潭解放到农业合作化近十年的地方史。所谓移风易俗的年代实际上是改朝换代的年代。各阶层人物纷纷登台,扮演各种社会角色,根据自己的需求淋漓尽致地表演。人物形象鲜明,个个栩栩如生。贫穷的农民参加斗地主为了获得赖以生存的土地和住房,流氓无产者企图从中分一杯羹。那些地方土财主和富裕农民不知道大难降临,还认为地主是土地的主人,富农是富裕农民,实在让人忍俊不禁。当然,他们后来都吃了不少苦头。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命运。此后,分了田地的农民为了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过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幸福生活,成立互助组、农业合作社。各怀心思,各有各的需求,因而矛盾错综复杂,斗争愈演愈烈,皆为人性使然。
小说严格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都能对应现实中的某一个人。主人翁肖佐人原型即作者赵先生。这是我的理解,不是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吗?他是一个心地善良勤奋向上乐观地面对生活且乐于帮助他人的堂堂正正的湘潭汉子,一生为社会释放正能量的中国人。解放初期,白天下地劳动,晚上做农民夜校群师,帮助农民脱盲,分文不取;接着做高小民办老师,每月领取五元补贴,课余回队里赚工分。后来由民办转公办,以中学一级教师身份退休,现今定居长沙,与优秀的儿女和孙男孙女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再次证实好人必有好报。
告白:【移风易俗的年代】改名【怒放的昙花】请赏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