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辽囯并存时,党项羌族亦繁荣,羌族南北朝时期,居于青海东南边,各部散落新川青,自为其政不相统,其中最强拓跋氏,归附唐宗赐姓李;黄巣造反占长安,拓跋思恭率軍来,参与镇压黄巣軍,赐姓并封夏国公,五代十国战争频,拓跋乘机大扩充,夏州周围设官衙,征收赋税势力增,宋初互相通友好,不相侵扰往来频,后有首领彝兴故,党项羌族讨宋封,宋晋其爵为夏王,尊号追封予彝兴。
宋太宗时欲灭夏,迫其献地五州呈,羌人首领李继捧,愤愤不平怨气生,族弟继迁起兵反,联辽拒宋作抗争,夏辽通婚示友好,宋则赐姓暂不攻;宋辽对夏虚委蛇,夏王势力日益增。
继迁死后德明立,宋辽对夏皆给力:宋封德明平西王,银绢茶叶年年赏;辽封德明夏国王,怂恿德明抗宋朝。
公元一0三八年,德明死后子继承,此人名叫李元昊,文武双全抱负大,建都银川叫兴庆,正式称帝建西夏;礼仪杂用唐宋制,政权官府仿宋朝。
西夏最善制甲胄,若无硬弓射不透,元昊曾创夏文字,武力扩充其疆域;往东直到黄河边,往西到达玉门关,南临宁夏同心南,古时此处叫萧关,北控大漠有绿洲,夏骑驰骋卷尘沙。
西夏经常扰宋边,宋夏之间多战争,宋朝皇帝无能人,妥协退让求安宁;有位名臣范仲俺,力主练兵防夏侵;还有将軍叫韩琦,奏请宋皇重甲兵,宋皇犹豫不釆用,就怕权臣拥重軍。
公元一0四0年,夏国向宋大进攻,夏軍直捣三江口,宋軍全无防备心,见夏来攻便溃败,两员主将被夏擒。
公元一0四一年,宋夏再战好水川,宋将任福战中亡,万余宋兵死陣中;次年定川又交战,宋将又丧葛怀敏。三战三败朝野惊,宋皇才思要重軍;元昊虽然三连胜,軍将伤亡亦惨重,财力不济困难多,百姓普遍心生怨,元昊被迫仃进攻,宋朝得以暂时宁。
宋朝官府极臃肿,冗官冗兵冗费沉,宋的囯土比唐少,官却五倍于唐朝;宋朝何来这多官,世袭恩荫闲职多,比如优待柴王后,子子孙孙皆为官。恩荫是笔胡塗账,隋心所欲把官授;科举一次取千人,进士及第要官名。
宋官几乎终身制,老病庸才不撒换;当年名人欧阳修,曾经撰文揭其丑:郢州知府王昌运,年老体弱不能动,毎日两人扶持他,昏头昏脑坐官衙,耳聋目瞆仍据位,三年无力理州政;宋廷派官接替他,古稀刘依坐官衙,昏眜更胜王昌运,更加无力理州政。
仁宗在位数十春,州府官员多昏庸,百姓如是盼好官,才有民间夸包公,包公姓包单名拯,铁面无私把案审,皇亲国戚敢判刑,龙虎狗铡分三等,曾铡驸马陈世美,却与正史相违背:世美确是宋朝人,一位州府小官员,为官清亷又正直,不循私情断官司,有个文痞去求他,世美秉公不枉法,文痞痛恨陈世美,虚构写成「包铡美」,移花接木赞包公,民间流传影响深,世美成了负心汉,杀妻灭子人唾骂;含冤负屈数百春,无人为其把寃伸。文痞歪风传后世,弄出多少寃枉事,几多文痞乱撰文,后囘给君说分明。
包拯的确是清官,陈州放粮将侄惩,包拯幼年父母亡,其嫂将忚来抚养,包拯称她为嫂娘,感恩戴德不曾忘;嫂子包勉是贪官,灾年竟贪赈灾粮,此事包公查得明,嫂娘为子来求情,包拯不因嫂娘恩,循私枉法免侄刑,秉公执法将侄斩,愿奉嫂娘至终生;百姓如是赞包公,铁面无私青天称。
后世戏剧演包公,面黑如铁少笑容,如今安徽合肥巿,包拯之墓仍然存,百姓建有包公祠,只是「亷泉」成枯井。
公元一0四三年,范公仲俺掌相印,再劝仁宗图富强,「庆历新政」上朝纲,杜衍富弼与韩琦,几位名臣亦支持,八大家中欧阳修,「醉翁亭記」名篇留,也曾支持范仲俺,进行改革求富强;改革共计十方面:官吏升迁查政绩,恩荫太滥要限制,保举选派任良吏,裁并州县减徭役,劝课农桑修水利,精修武备御夏辽,责官亷洁均公田,严肃中央之政令,普及皇恩泽百姓,取信于民讲诚信,黎民欢迎贵族恨。
公元一0四四年,新政推行成效生,西夏知宋不可侵,双方议和仃刀兵;宋赐西夏银绢茶,册封元昊为夏王;西夏则向宋称臣,重开榷埸贸易兴;此后西夏与北宋,维持和平无战争,庆历新政推行中,贵族拖延难实行。
公元一0四五年,保守势力气势凶,仲俺受挤离朝廷,新政措施皆叫仃,支持新政多免职,仁宗徒有皇帝名;沉迷山水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满怀悲愤范仲俺,「岳阳楼记」留名篇;先天下之忧而忧,而天下之乐而乐;名句流传育后人,名楼盛景至今存。
新政废止旧政行,百姓又陷苦难中,饥寒交迫难度日,引发反宋烽烟起,首举反旗是王伦,此人本是一书生,王伦喜穿黄色衣,表明自己亦皇帝,部众脸上刺「天降」,流动作战反宋朝,宋派禁軍来镇压,王伦失败战陣亡,王伦造反这件事,确曾记录在宋史。
后世有位施耐菴,著有一本「水浒传」,王伦首占梁山泊,白衣秀士代黄衫,陣亡改成火併死,完全相悖于正史;小说可以虚构成,可叹王伦背恶名。
另有张海郭邈山,亦曾聚众把宋反,湖南桂阳瑶族多,不产食盐靠官销,官盐质差价又贵,瑶民便把私盐贩,官府却禁贩私盐,盐贩唐和举反旗,战火延续四五年,田地荒芜缺口粮,宋軍围歼张郭死,重金诱得唐和降。
公元一0四七年,王则反宋贝州城,称王拜相建囯号,刺面称佛争天下;宋令宰相文彦博,督师攻打贝州城,贝州今叫清河县,当年城墙极坚固,彦博佯攻城北门,暗掘地道于城南,王则全力守北门,宋軍地道进南城,王则乃从东门逃,又中埋伏成囚徒;押往汴京处极刑,历时两月王则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