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七包得按旧规矩 接老客力求最隆重(上)
北满婶是个直性子,南七娘子不计较,一边炒菜一边道:"你的明天再晒一天,也可以进仓了吧!我们会抓紧的,你放心!"
当天气由晴转阴的时候,晒谷坪里只剩下维人的一坪谷还冇进仓;申哥过来了,他对桂九娭毑道:"今年不不轮到新屋接接祖,我爹是是新亡,我我要要接客客。"
桂九娭毑一听就伤心,她仃了纺棉花,从大胸襟衣上扯手帕擦了擦眼睛,才道:"七包你都按时烧好了么?‘
「烧七包」是一种乡俗,人死以后的笫七天要烧化七个用钱纸包成的财包,让亡者冥中受用;第二个七天烧十四个,以此类推,第七个七天时烧四十九个,叫烧七包。
申哥道:“我我按规炬烧烧了。”
东九爷去世后,烧七包的事由申哥负责,接新亡老客的事,自然也落在东九爷长子申哥身上。
转眼就到了七月中元节,自古相传,到了七月初五,闫王会打开鬼门关,让阴间的鬼魂回到阳世,接受后人的祭拜,拿取后人焚化的钱财到阴间享用;七月十五晚上,鬼魂则按时返囘阴间,到了子时,闫王又关闭鬼门关,逾期不归的鬼魂会被逮捕打入十八层地獄受苦。于是民间形成了中元接祖的习俗,沄城人称为「接老客」。
肖家庄人接老客以新屋最为隆重,民国三十七年中元节,肖峙南弃官不做,赋闲在家,正撞上文楚公子孙轮流接老客的规矩轮到了新屋,肖峙南与峙东九作了充分的准备。
七月初五,就开始打钱纸,封财包,从始祖到二十一代嗣孙病故的泽人,嫡传的亡灵有一份详细的花名册,每个亡灵都有一份财包;会写毛笔字的觉人、育云等填写封条,忙了好几天,财包码在横堂屋象一堵墙似的。
南七娘子等要打扫卫生,浆洗被帐,清洗专门用来接老客的金边碗盏,乌木筷子以及锡制酒壶,烛台香炉,准备客房。
峙南七则要撰写祭文,峙东九则要筹备十多桌八大碗以及及祭品、香烛、鞭炮,都忙得不亦乐乎。
七月初九傍晚,居住在蔡家瓦屋、刘家湾、黑龙潭西的文楚公曾孙峙字号兄弟相继来到新屋,他们个个身穿蓝洋布长衫,脚踏青官布白底布鞋,一脸严肃;夜幕降临,由峙东九为首,峙字号兄弟鱼贯其后,人字号兄弟尾随而行,出了大槽门,到护家塘泄洪口处列队躬身;老长工楊大公公放了一封千响,峙东九领呼:“魂兮归来!”众人一齐三次作揖,恭迎祖先魂灵;稍待片刻,峙东九领着返囘进入大槽门,在大禾坪列队,又一次三揖相迎;然后上了阶基,再次三揖相迎,那虔诚真象在迎接尊贵的客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