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主要的生物进化学说有哪些,它们的内容和特点是什么?你更接受和赞同哪一个,为什么?

(2012-04-30 03:18:19)
标签:

杂谈

分类: 胡七八侃

生物进化学说

主要的生物进化学说有以下十几种,依次介绍如下:

1、神创论

神创论也叫特创论。

神创论认为生物界的所有物种(包括人类),以及天体和大地,都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世界上的万物一经造成,就不再发生任何变化,即使有变化,也只能在该物种的范围内发生变化,是绝对不可能形成新的物种的。神创论还认为,各种生物之间都是孤立的,相互之间没有任何亲缘关系。十八世纪以前,《圣经》及其宣扬的神创论或创世说、特创论在西方学术界、知识界以及整个西方文化中占据着统治地位。

     2、布丰的“物种可变”

在《自然史》中他提出了进化论点,认为物种是可变的,特别强调环境对生物的直接影响,当物种生存环境的改变,尤其是气候与食物性质的变化,可引起生物机体的改变。

    可是由于这个进化论点和教义明显不一致,布丰经不起宗教势力的压迫而公开发表了放弃进化观点的声明。

     3、居维叶的“灾变论”

他反对生物进化论,但他正确地提出了物种(及种上类群)自然绝灭的概念,并论证了现存种类与绝灭种类之间在形态上和“亲缘”上的相互联系,在客观上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科学的证据。

     他根据各大地质时代与生物各发展阶段之间的“间断”现象,提出了“灾变论”。地球上的绝大多数变化是突然、迅速和灾难性地发生的。是自然界的全球性的大变革,造成生物类群的“大绝灭”,而残存的部分经过发展与传播又形成了以后各个阶段的生物类群。

     4、拉马克进化思想

生物种是可变的,所有现存的物种,包括人类都是从其他物种变化、 传衍而来;生物本身存在由低级向高级连续发展的内在趋势;环境变化是物种变化的原因,并把动物进化的原因总结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两个原则。

    拉马克认为,环境变化使得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生物有的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发达,有的器官则由于不用而退化,这就是“用进废退”。这种由于环境变化而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下去,这就是“获得性遗传”。拉马克的进化学说中主观推测较多,相对的争议也较多,但他的学说较系统和完整,内容更丰富,为达尔文的科学进化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他的《动物哲学》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被称为现代进化论思想的两大源泉。

5、自然选择学说

由于对食物和空间的竞争,以及对捕食者的作用,可影响某一种群的组成,结果那些对周围发生有利变异的生物存活下来,不利变异的则被消灭。达尔文把这种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新类型。

自然选择的作用比遗传漂变大得多,自然选择在大小种群中都能成为它们进化性变化有效动力。自然选择是种群内所产生的经过遗传得来的变化。因为某些个体和其他个体留下更多的后代,许多世代以后,具有能使生物存活和留下更多后代的特征的基因,靠牺牲那些提供较少适应度的基因来增加其频率,只要环境中有足够的变异让不同的遗传品系去适应环境的不同部分,一个种群就能够对自然选 择作出反应而分歧,这种对环境异质性充分协调的现象在所有有机体类型中,甚至在种群水平上,都是一种极其普遍的现象。

6、跃变论

新形态和器官的形成,是来自于大的跃变,而不是微小变异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缓慢而逐渐地累积下来的。部分古生物学家由于化石的不连续性而持有这个观点。

7、直生论

生物体内有一种“种系动力”驱使生物朝着固定的方向进化,这种进化是非适应的,与环境没有关系,在某些情况下能使物种灭绝。如哺乳动物的牙齿和角的进化是呈直线不断增大的。

8、新拉马克主义

生物体活动而出现的结构变化能够传给后代,导致后代出现适应环境的进化。核心是后天获得的性状能够遗传。

9、突变论

生物统计学派代表威尔登和皮尔森认为连续变异是重要的,而不连续变异是异常现象,没有意义。遗传学派代表贝特森认为不连续的变异更普遍和重要,进化是以跳跃的方式进行的。当时遗传学和生物统计学互相排斥,冲突激烈.威尔登和贝特森反目为仇。

10、群体遗传学

费歇,荷尔登 ,莱特为三位群体遗传学的奠基人。他们将基因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真正的统一起来,为现代进化论奠定了数学基础。费歇是剑桥大学数学和物理专业毕业,毕业论文《孟德尔主义与生物统计学》。1931年完成《自然选择的遗传理论》。荷尔登接受牛津大学人文学教育,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1932年出版《进化的因素》。莱特在哈佛大学学习生物学专业。研究出一种统计方法(通经系数法)。1931年发表《孟德尔群体中的进化》。

11、中性学说

生物进化的主导因素不是自然选择,而是不好不坏的中性选择;新种的形成主要不是由微小的长期有利变异积累而成,而是由那些无适应性的、无好坏利害之分的中性突变积累而成,因此自然选择对它们不起作用。

中性突变通过遗传漂变而被固定下来或消失,由突变提供的进化原材料是偶然的,进化的途径和方向也在很大程度上由几率决定,即由生物分子的随机自由组合决定,而与周围环境无关。这种随机的变动称为遗传漂变。它是生物分子进化的基本动力,而不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

    中性突变的速率等于分子进化的速率,其速率是恒定的,这种一致性、恒定性是分子进化的主要特征,即每一种生物大分子在任何生物中其速率是大致恒定的,而与种群的大小、物种的寿命、物种的生殖能力无关,也与周围环境因素没有关系。

12、现代综合进化学说

 

我更赞同和接受的是现代综合进化学说,又称“现代达尔文主义”,是达尔文进化论在20世纪的新进展。由遗传学家、美藉俄人杜布赞斯基于1938年建立。

杜布赞斯基在种群遗传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突变论和自然选择综合起来,进一步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机制。现在详细阐述如下:

综合进化论的主要理论是: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是指在同一生态环境中生活,能自由交配繁殖的一群同种个体。由于绝大多数生物都生存于种群之中,所以杜布赞斯基提出,进化是群体在遗传成分上的变化,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是种群进化的关键。他把进化定义为“一个群体中基因型变化”。

(二)生物进化有三个基本环节,即突变、选择和隔离。杜布赞斯基认为,广义的突变就是基因的突变和染色体的畸变;突变是生物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关键;在任何种群内都存在有足够的突变材料,对任何环境的变化进行反应,以满足物种进化的需要。综合进化论认为,突变是进化的第一阶段,而选择则是进化的第二阶段。自然选择则是对有害基因突变的消除,对有利基因突变的保持,结果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进化。隔离是固定并保持新种群的一个重要机制。如果没有隔离,那么自然选择的作用则不能最终体现。杜布赞斯基把隔离机制分为二大类:一是地理隔离,即空间性的隔离。它在物种形成中促进性状的分歧。二是生殖隔离,即遗传性的隔离,它是物种形成的重要步骤。综合进化论综合了选择论和基因论的成就,提出了自然选择的多种模式,把种群遗传学原理引进了进化机制的研究之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达尔文进理论,为进化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现代综合进化论彻底否定获得性状的遗传,强调进化的渐进性,认为进化是群体而不是个体的现象,并重新肯定了自然选择的压倒一切的重要性,继承和发展了达尔文进化学说,能较好地解释各种进化现象。因此,也在近半个世纪以来,在进化论方面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