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的生物进化学说有哪些,它们的内容和特点是什么?你更接受和赞同哪一个,为什么?
(2012-04-30 03:18:19)
标签:
杂谈 |
分类: 胡七八侃 |
生物进化学说
主要的生物进化学说有以下十几种,依次介绍如下:
1、神创论
神创论也叫特创论。
神创论认为生物界的所有物种(包括人类),以及天体和大地,都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世界上的万物一经造成,就不再发生任何变化,即使有变化,也只能在该物种的范围内发生变化,是绝对不可能形成新的物种的。神创论还认为,各种生物之间都是孤立的,相互之间没有任何亲缘关系。十八世纪以前,《圣经》及其宣扬的神创论或创世说、特创论在西方学术界、知识界以及整个西方文化中占据着统治地位。
在《自然史》中他提出了进化论点,认为物种是可变的,特别强调环境对生物的直接影响,当物种生存环境的改变,尤其是气候与食物性质的变化,可引起生物机体的改变。
他反对生物进化论,但他正确地提出了物种(及种上类群)自然绝灭的概念,并论证了现存种类与绝灭种类之间在形态上和“亲缘”上的相互联系,在客观上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科学的证据。
生物种是可变的,所有现存的物种,包括人类都是从其他物种变化、 传衍而来;生物本身存在由低级向高级连续发展的内在趋势;环境变化是物种变化的原因,并把动物进化的原因总结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两个原则。
5、自然选择学说
由于对食物和空间的竞争,以及对捕食者的作用,可影响某一种群的组成,结果那些对周围发生有利变异的生物存活下来,不利变异的则被消灭。达尔文把这种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新类型。
自然选择的作用比遗传漂变大得多,自然选择在大小种群中都能成为它们进化性变化有效动力。自然选择是种群内所产生的经过遗传得来的变化。因为某些个体和其他个体留下更多的后代,许多世代以后,具有能使生物存活和留下更多后代的特征的基因,靠牺牲那些提供较少适应度的基因来增加其频率,只要环境中有足够的变异让不同的遗传品系去适应环境的不同部分,一个种群就能够对自然选 择作出反应而分歧,这种对环境异质性充分协调的现象在所有有机体类型中,甚至在种群水平上,都是一种极其普遍的现象。
6、跃变论
新形态和器官的形成,是来自于大的跃变,而不是微小变异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缓慢而逐渐地累积下来的。部分古生物学家由于化石的不连续性而持有这个观点。
7、直生论
生物体内有一种“种系动力”驱使生物朝着固定的方向进化,这种进化是非适应的,与环境没有关系,在某些情况下能使物种灭绝。如哺乳动物的牙齿和角的进化是呈直线不断增大的。
8、新拉马克主义
生物体活动而出现的结构变化能够传给后代,导致后代出现适应环境的进化。核心是后天获得的性状能够遗传。
9、突变论
生物统计学派代表威尔登和皮尔森认为连续变异是重要的,而不连续变异是异常现象,没有意义。遗传学派代表贝特森认为不连续的变异更普遍和重要,进化是以跳跃的方式进行的。当时遗传学和生物统计学互相排斥,冲突激烈.威尔登和贝特森反目为仇。
10、群体遗传学
费歇,荷尔登 ,莱特为三位群体遗传学的奠基人。他们将基因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真正的统一起来,为现代进化论奠定了数学基础。费歇是剑桥大学数学和物理专业毕业,毕业论文《孟德尔主义与生物统计学》。1931年完成《自然选择的遗传理论》。荷尔登接受牛津大学人文学教育,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1932年出版《进化的因素》。莱特在哈佛大学学习生物学专业。研究出一种统计方法(通经系数法)。1931年发表《孟德尔群体中的进化》。
11、中性学说
生物进化的主导因素不是自然选择,而是不好不坏的中性选择;新种的形成主要不是由微小的长期有利变异积累而成,而是由那些无适应性的、无好坏利害之分的中性突变积累而成,因此自然选择对它们不起作用。
中性突变通过遗传漂变而被固定下来或消失,由突变提供的进化原材料是偶然的,进化的途径和方向也在很大程度上由几率决定,即由生物分子的随机自由组合决定,而与周围环境无关。这种随机的变动称为遗传漂变。它是生物分子进化的基本动力,而不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
12、现代综合进化学说
我更赞同和接受的是现代综合进化学说,又称“现代达尔文主义”,是达尔文进化论在20世纪的新进展。由遗传学家、美藉俄人杜布赞斯基于1938年建立。
杜布赞斯基在种群遗传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突变论和自然选择综合起来,进一步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机制。现在详细阐述如下:
综合进化论的主要理论是: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是指在同一生态环境中生活,能自由交配繁殖的一群同种个体。由于绝大多数生物都生存于种群之中,所以杜布赞斯基提出,进化是群体在遗传成分上的变化,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是种群进化的关键。他把进化定义为“一个群体中基因型变化”。
(二)生物进化有三个基本环节,即突变、选择和隔离。杜布赞斯基认为,广义的突变就是基因的突变和染色体的畸变;突变是生物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关键;在任何种群内都存在有足够的突变材料,对任何环境的变化进行反应,以满足物种进化的需要。综合进化论认为,突变是进化的第一阶段,而选择则是进化的第二阶段。自然选择则是对有害基因突变的消除,对有利基因突变的保持,结果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进化。隔离是固定并保持新种群的一个重要机制。如果没有隔离,那么自然选择的作用则不能最终体现。杜布赞斯基把隔离机制分为二大类:一是地理隔离,即空间性的隔离。它在物种形成中促进性状的分歧。二是生殖隔离,即遗传性的隔离,它是物种形成的重要步骤。综合进化论综合了选择论和基因论的成就,提出了自然选择的多种模式,把种群遗传学原理引进了进化机制的研究之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达尔文进理论,为进化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现代综合进化论彻底否定获得性状的遗传,强调进化的渐进性,认为进化是群体而不是个体的现象,并重新肯定了自然选择的压倒一切的重要性,继承和发展了达尔文进化学说,能较好地解释各种进化现象。因此,也在近半个世纪以来,在进化论方面一直处于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