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汝州陵头魏王墓石刻

(2014-06-27 17:31:33)
标签:

转载

分类: 大河南北
原文地址:汝州陵头魏王墓石刻作者:老松
[转载]汝州陵头魏王墓石刻

[转载]汝州陵头魏王墓石刻

[转载]汝州陵头魏王墓石刻

[转载]汝州陵头魏王墓石刻

[转载]汝州陵头魏王墓石刻

[转载]汝州陵头魏王墓石刻

[转载]汝州陵头魏王墓石刻

[转载]汝州陵头魏王墓石刻

[转载]汝州陵头魏王墓石刻

[转载]汝州陵头魏王墓石刻

河南汝州有陵头镇,在脾山之下陵头村,原为陵头乡,“陵头”的来历,即因村头有宋代陵墓而来。

虽然此陵早无踪影,但村东头田地里露出半截的石像生,对世代在此居住的人来说,都有着深刻的印象。民间也一直流传,这些石像生所守护的,正是宋代的魏王赵廷美的陵墓。

岁月在流逝,随着这些石像生越埋越深,加上多数少头没脸,人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村东头,还埋着宋代的一位大人物。

2012年10月,这里的石像生因新闻媒体的报道,一下子又闯进人们的视野,报道称,汝州农民犁地时发现石像。这个报道让知道真相的人啼笑皆非:石像本来就在那里,虽然身体大半埋进土里,肩以上多露在地面之上,何来犁地时发现?如今一些人写篇报道想吸引人眼球,真是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了。

我的故乡在脾山脚下,只是在山南,陵头在山北,虽说一山之隔,因山不大,距离也就五六公里,而且还有亲戚在陵头乡,因此对那里也并不陌生,我哥、姐他们早年去陵头,也都见过地里的石人像,至今说起来仍记忆犹新。只是我却一直没见过,前段时间回家给母亲上坟,返回时拐到陵头,一睹魏王墓前石像生真容。

关于这些石像生是魏王赵廷美墓前之物,有《宋史》和《直隶汝州全志》记载,《宋史》有“改葬汝州梁县之新丰乡”记载,而《直隶汝州全志》记载:“脾山下有宋魏王墓,在州西北二十里。”基本将地理方位说得很清楚。

魏王赵廷美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三弟,生前历任军政要职,是显赫一时的重要人物。赵廷美曾任嘉州防御使,山南西道节度使,永兴军节度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太保,侍中,京兆尹。太宗赵光义继位之初,对赵廷美仍很器重。加封他为中书令,开封尹,封齐王。又加检校太史,从征太原,进封秦王。

据说,后来,因赵廷美得知了“金匮之盟”内容,渐生谋位之心,终被贬,38岁即抑郁而终。关于“金匮之盟”,《宋史》有好几处提到,《杜太后传》里面记叙:“建隆二年(961),太后病,太祖始终在旁服侍不离左右。太后自知命已不长,召宰相赵普入宫。太后问太祖:‘你知道怎样得天下的吗?’太祖曰:‘我所以得天下者,皆祖先及太后之积庆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统治天下耳。假如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所拥有乎?汝死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能立长君,国家之福也。’太祖顿首泣道:‘敢不如教诲!’太后转过身对赵普说:‘尔同记吾言,不可违背也。’赵普于床前写成誓书,普于纸尾写‘臣普书’。藏在金匮,命谨慎小心的宫人掌之。”《宋史》又载:“初,昭宪太后不豫,命太祖传位太宗。因顾谓赵普曰:‘尔同记吾言,不可违也。’命普于榻前为约誓书。普于纸尾书云:“臣普书”。藏之金匮。或谓昭宪及太祖本意,盖欲太宗传之廷美,而廷美复传之德昭。故太宗既立,即令廷美尹开封,德昭实为皇子。……德昭不得其死,德芳相继灭绝,廷美始不自安。……他日,太宗尝以传国之意访之赵普。普曰:‘太祖已误,陛下岂能邪?’于是廷美遂得罪。凡廷美所以得罪,普之为也。”这些记述,揭示了问题实质。太宗的思想转变和赵普的参与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太平兴国七年(982)三月,柴禹锡等告“秦王廷美骄恣,将有阴谋窃发”。太宗遂罢廷美开封尹,授西京留守。宰相赵普以廷美谪西洛非便,复教知开封府李符上言:“廷美不悔过。怨望。乞徙远郡,以防他变。”诏降廷美为涪陵县公,房州安置。雍熙元年(984年)廷美至房州。因忧悸成疾而卒,年38岁。太宗闻之,遂下诏封廷美为涪王,谥曰悼。

真宗即位,追复皇叔廷美西京留守,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河南尹,秦王。咸平二年(999年)闰三月,改葬汝州梁县新丰乡。徽宗即位改封魏王。

有关资料显示,魏王陵在脾山北坡向西北延。整个陵园规模很大,埋葬着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三弟赵廷美及他的10个儿子和30多个孙子。其中有赵廷美长子高密郡王、护国军节度赵德恭之墓,赵德恭卒于景德三年(1006)五月,年45岁。元丰五年(1082)五月二十二日,与夫人□□源县君李氏合葬于此。有赵德恭子唐州防御使赵承寿之墓。说明此处不只是赵廷美个人的墓地,而是他家族的墓地。

在陵头镇陵头村村东头的田地里,终于看到了这些石像生,由于前年的所谓“发现”,文物部门对这里进行了开挖,有5座被挖出,石像有石兽、文武官等,但大部分石像头部损坏,地面还堆放着一些石像残件。整体看,规模较小,实在无法与巩义宋陵的石像生相提并论,但此处陵墓,足以佐证北宋一段历史史实,仍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0

后一篇:[转载]法玩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