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博平牛营村石雕滚龙柱

(2013-12-07 23:51:19)
标签:

转载

分类: 鲁西菏聊德滨东

    1、牛营村的文化广场

[转载]博平牛营村石雕滚龙柱    2、自东向西依次拍摄八根石雕滚龙柱(1)
[转载]博平牛营村石雕滚龙柱    3、自东向西依次拍摄八根石雕滚龙柱(2)
[转载]博平牛营村石雕滚龙柱    4、自东向西依次拍摄八根石雕滚龙柱(3)
[转载]博平牛营村石雕滚龙柱    5、自东向西依次拍摄八根石雕滚龙柱(4)
[转载]博平牛营村石雕滚龙柱    6、自东向西依次拍摄八根石雕滚龙柱(5)
[转载]博平牛营村石雕滚龙柱    7、自东向西依次拍摄八根石雕滚龙柱(6)
[转载]博平牛营村石雕滚龙柱    8、自东向西依次拍摄八根石雕滚龙柱(7)
[转载]博平牛营村石雕滚龙柱    9、自东向西依次拍摄八根石雕滚龙柱(8)
[转载]博平牛营村石雕滚龙柱    10、碑刻文字
[转载]博平牛营村石雕滚龙柱    11、碑刻文字
[转载]博平牛营村石雕滚龙柱    12、碑刻梅花小鸟
[转载]博平牛营村石雕滚龙柱

    13、碑刻梅花小鸟

[转载]博平牛营村石雕滚龙柱

    14、梅花石柱

[转载]博平牛营村石雕滚龙柱    15、碑刻文字(此为最西侧石柱,在其侧面上刻有一些文字,因磨损,大部分看不清。此四字好像是“禄在眼前”)[转载]博平牛营村石雕滚龙柱    16、爷孙俩在欣赏梅花石柱
[转载]博平牛营村石雕滚龙柱    17、石臼
[转载]博平牛营村石雕滚龙柱    18、石臼
[转载]博平牛营村石雕滚龙柱    19、雕龙
[转载]博平牛营村石雕滚龙柱    20、碑刻文字(此为最东侧石柱,在其侧面上刻有一些文字,像是劝人从善一类的文字,字迹较清,但是大部分不认识)
[转载]博平牛营村石雕滚龙柱    21、碑刻文字(此为最东侧石柱,在其侧面上刻有一些文字,像是劝人从善一类的文字,字迹较清,但是大部分不认识)
[转载]博平牛营村石雕滚龙柱    22、碑刻文字(此为最东侧石柱,在其侧面上刻有一些文字,像是劝人从善一类的文字,字迹较清,但是大部分不认识)
[转载]博平牛营村石雕滚龙柱    23、碑刻文字(此为最东侧石柱,在其侧面上刻有一些文字,像是劝人从善一类的文字,字迹较清,但是大部分不认识)
[转载]博平牛营村石雕滚龙柱

    24、碑刻文字(此为最东侧石柱,在其侧面上刻有一些文字,像是劝人从善一类的文字,字迹较清,但是大部分不认识。此四字好像是“劝善庠员”)

[转载]博平牛营村石雕滚龙柱    25、石碑(座落在广场北侧中间,碑的上部分可能截掉)
[转载]博平牛营村石雕滚龙柱    26、石碑(座落在广场北侧中间,碑的上部分可能截掉,时间为“康熙三十四年”)
[转载]博平牛营村石雕滚龙柱    27、石碑(座落在广场北侧中间,碑的上部分可能截掉,写有“重修碑记”)
[转载]博平牛营村石雕滚龙柱    28、石碑(座落在广场北侧中间,碑的上部分可能截掉,碑阴写有“修关圣帝君庙”。据村民介绍,该村原有一座建筑规模宏大的关公庙)
[转载]博平牛营村石雕滚龙柱    29、牛营村的村文化广场
[转载]博平牛营村石雕滚龙柱    下面文章转自聊城新闻网,感谢作者——

    《500岁的石雕滚龙柱时隔八年再“安家”》

    今年10月份,八根石雕滚龙柱得到保护性妥善安置,茌平县博平镇牛营村村民无不感到振奋。“这八根柱子经历了500多年,今天终于再次安家了。”距今五百多年的滚龙柱并不多见,村民都说这是全村的宝贝,要永远留在牛营村。
    在牛营村的村文化广场上,八根滚龙柱自东向西排列在广场南侧,与八根水泥柱共同搭建起一条长廊。“今年10月份才将这几根滚龙柱保护性地安置在文化广场,经过历史的摧残,滚龙柱还能安全地立在这里,很不容易。”牛营村的村民说。
    总体来看,这八根滚龙柱保存完好,但也存在些许问题。有两根滚龙柱上的对联字迹已不清晰,还有一根已出现了近两米的裂纹。“中间两根滚龙柱的下半部分经过多年风吹雨打,风化严重。对于这些出现问题的滚龙柱,我们在重新安置它们时,都针对问题做出了特殊处理。”牛营村书记王长生介绍。
    “这八根滚龙柱最早是在一个小岛上的祠堂里,那个小岛东南西侧方圆百米都是水,岛上的祠堂大门朝南,南北宽4米,东西长8米。”王长生介绍说,“祠堂的四个角各有一根滚龙柱,另外四根位于祠堂内。”
    据考证,确定建碑距今500余年,在明朝年间。也就是说,那座祠堂始建于明朝。
    “其实还有一块石碑,记录的是祠堂建立之时的内容,但在‘文革’时期那块石碑被埋在了那座祠堂的北侧,后因修路,那块石碑便没再挖出来。”
    2004年,王长生注意到几根滚龙柱快要倾倒在湖里,于是用吊车将几根柱子吊上岸,并妥善保存了起来。这一保存就是八年。王长生等人一直在考虑,如何重新安置这些柱子。
    经历长年累月的风吹日晒,滚龙柱难免受到破坏。事实上,这只是其中一方面原因。更重要的是,八根滚龙柱经历了十年“文革”这场浩劫。
    “听老人讲,本来柱身镌刻的龙还有龙角,都被砸掉了。幸运的是,八根柱子被破坏得并不是很严重,至少保存了百分之八十五。”王长生表示。
    在这八根滚龙柱中,最东侧和最西侧的两根镌刻着一副对联,西侧滚龙柱上的字迹经过仔细辨认还能认出,写的是“一卷春秋磨砺出忠肝义胆”;而东侧滚龙柱上的字迹已有一多半无法辨认,仅能辨识“三分王业”四字。
    牛营村书记王长生说:“这副对联的字迹原来还能看清楚,在‘文革’时期,被人拿锤子等工具破坏掉了。”
    如何对出下联一度成为难题。后来镇上一位热爱研究对联和书法的张荣义和几位朋友得知对联一事后,便开始围坐在一起研究。根据字体残痕,最终对出下联——三分王业培植就帝胄天硕。
    注:古代建筑柱子上盘有雕龙的叫做“滚龙柱”。    (邹越侯晓)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