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四川传统场镇之 <wbr> <wbr>大竹清河 <wbr> <wbr>史迹 [转载]四川传统场镇之 <wbr> <wbr>大竹清河 <wbr> <wbr>史迹](//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清河镇将军街,民国,四川省大竹县,四川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从渠县的中心汽车站到大竹县城,要翻越一些不大不小的山。大竹的特产有醪糟,长辈想到了清河再买些,谁知竟莫得卖了。
清河场镇的老街是民国时期川军将领范绍增主持修建的,也就是风靡全川的《傻儿司令》的原型。在镇外的哨楼湾,范氏又将数十幢老宅捐给国家。清河的老街取命将军街,就有纪念之意吧。一直想来看看的缘故是,老街属于中西合壁样式,并且是统一规划过的。
老街长380米,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砖木结构,临街房屋均两层,上下皆有廊,西式圆柱,柱顶装饰大白菜,木栏木窗也是一个模样。街口街尾都建有门,只要关上两边的门,内部就是封闭空间,防盗防寇皆好。如今街尾破坏较大,半边街被拆了,门也象是后来恢复的。街中段也有半边被镇政府和小学占用,估计过去是庙子,现已毁坏,建起楼房。保存较完整的是入口一段。不过老街外围建了一圈楼房,不是事先了解,谁会知道楼房遮挡住的,会是一段别有风味的老街呢。
立在老街中段靠后位置的省保碑
场镇大门,过往的班车都在大门左侧的街上停靠
刚入老街这段有个拐弯,出去一段也是如此
柱子顶部装饰白菜,下面则装饰梅兰竹菊等传统题材图案
这家摆了一天的宴席,黄昏才散去
孩子们舞着树枝在我面前闹场
![[转载]四川传统场镇之 <wbr> <wbr>大竹清河 <wbr> <wbr>史迹 [转载]四川传统场镇之 <wbr> <wbr>大竹清河 <wbr> <wbr>史迹](//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想拍张鸽子飞舞的画面而未能
接近黄昏的时候,老街也渐渐安静下来
上午还有游客,围着一位老人拍照
看多了错落有致,也需要整齐划一
当时想的是,柱子间多站着几个人,闲聊也好,张望也好,吃零食也好,会怎样
单位有同事是大竹女婿,说清河20分钟就可逛完。我一直想找个高处俯瞰,没成功,拍了无数根柱子。看过网友的照片,这些房子内部也是别有天地的,因为去了趟牌坊,没有时间再打扰老乡了。有时候想想,出门看到什么景,遇到什么人,都是缘分吧。
又想起一事,刚到时,好几个手拿炮筒的游客,围着一位老人。老人叼了根烟斗,背着背篼,背篼里坐个娃娃,吃着手指。大家一会让老人站柱子间,一会站街上,一会叼着烟斗,一会吐口烟出来。老人倒也配合,都应允。不知是他们偶遇了老人,还是专门请来充当一把模特。又想起在罗城,发烧友为了拍牌局,直接站到凳子上,这么接近被拍摄者,不知道当事人是否不适。也许我多虑了。
从牌坊步行回镇里,路过哨楼湾,进去逛了一圈。范氏故宅已经坍塌毁去,只剩下一截墙角,现建起六层高的哨楼,内部有民俗和袍哥的展览介绍,门票印象是2-3元。宅内挖有一口井,据高可守,不愁断掉水源。哨楼下有老宅若干,其中有座三合院,房子的台基颇高,有些气派。屋子两头恢复了以前的封火墙。
![[转载]四川传统场镇之 <wbr> <wbr>大竹清河 <wbr> <wbr>史迹 [转载]四川传统场镇之 <wbr> <wbr>大竹清河 <wbr> <wbr>史迹](//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新建的哨楼位于山头
![[转载]四川传统场镇之 <wbr> <wbr>大竹清河 <wbr> <wbr>史迹 [转载]四川传统场镇之 <wbr> <wbr>大竹清河 <wbr> <wbr>史迹](//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三合院,那天不少游客经过清河
这样的民居在四川很普遍,有高台基的大概算是殷实人家了
![[转载]四川传统场镇之 <wbr> <wbr>大竹清河 <wbr> <wbr>史迹 [转载]四川传统场镇之 <wbr> <wbr>大竹清河 <wbr> <wbr>史迹](//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范氏故宅仅存的墙角
屋内的井,第一眼看到感觉很新奇
![[转载]四川传统场镇之 <wbr> <wbr>大竹清河 <wbr> <wbr>史迹 [转载]四川传统场镇之 <wbr> <wbr>大竹清河 <wbr> <wbr>史迹](//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织布机?
居室复原,墙上就是范绍增的照片,解放后在河南工作
哨楼湾的民居,屋前有口塘,不知是否是客家习俗
从县城到清河路上,在进场镇前,看到路右边的牌坊,决心去看看,摩的一车5元。牌坊离清河虽近,却属于杨家镇龙台村。看到外地人来,附近的村民都围在牌坊下闲聊,还争论这牌坊到底属于哪个镇,听他们的讨论,似乎牌坊边上的农田就是清河的。
牌坊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为纪念两年前去世的李相魁妻朱氏(1837-1884),由其嗣子贤佑、贤佐,侄贤俊、贤健所建。明间刻有“圣旨旌表”、“节孝”,其下南面刻“松竹同操”及建坊事实,北面刻“冰霜若洁”及建坊官员名。楼部直接以整石叠起,用线刻花纹装饰。额枋上刻人物故事,抱鼓石刻龙、凤二字及动物花卉。其中一处抱鼓石是毁去后复原的。附近的大叔说,牌坊边柱的两侧也应有抱鼓石,他称为“耳子”,果然,柱外侧还留有凹槽。我习惯性以为是文革毁的,大叔说不是,有人家把房子建在牌坊下,就这么失去了三处抱鼓石。
2006年,杨家镇政府整理了牌坊附近的小环境,修建了现在的坝子,并恢复了中柱那处抱鼓石。大叔说花了数十万元,还说应把两边的抱鼓石也恢复了,不然这牌坊看着“晃脚脚,不稳当”。
这座牌坊的正式名称是平滩河节孝牌坊,今年刚列入四川省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未及立保护碑。
平滩河李母朱氏节孝坊,清光绪十二年,四川省大竹县杨家镇龙台村,四川省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
![[转载]四川传统场镇之 <wbr> <wbr>大竹清河 <wbr> <wbr>史迹 [转载]四川传统场镇之 <wbr> <wbr>大竹清河 <wbr> <wbr>史迹](//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县保碑,附近玩耍的小女生说最近好多人来看牌坊,表示了下困惑
平滩河上的桥和引水渠
![[转载]四川传统场镇之 <wbr> <wbr>大竹清河 <wbr> <wbr>史迹 [转载]四川传统场镇之 <wbr> <wbr>大竹清河 <wbr> <wbr>史迹](//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牌坊北面
官员题名,排最前的是大竹县学正堂,最后的是四川总督
北面明间的雕刻
同上
同上
南面明间雕刻
同上
下枋的吹箫引凤,当时只注意到骑凤人
三个女人一台戏
同上
次间的雀替
边楼上的线刻图案
正楼宝瓶,怀疑自己照了个背面
![[转载]四川传统场镇之 <wbr> <wbr>大竹清河 <wbr> <wbr>史迹 [转载]四川传统场镇之 <wbr> <wbr>大竹清河 <wbr> <wbr>史迹](//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中柱抱鼓石
![[转载]四川传统场镇之 <wbr> <wbr>大竹清河 <wbr> <wbr>史迹 [转载]四川传统场镇之 <wbr> <wbr>大竹清河 <wbr> <wbr>史迹](//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边柱侧面的凹槽
过去大路沿平滩河而行,从牌坊下穿过,现在仍能从阶梯的位置看出当年路的走向,并与河上的平桥相连。另一点需要关注的是,我准备离开时,有小女生用粉笔在中柱上写了一串字,我给她们普及了下爱护古物的重要性,也不知她们接受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