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鄄城县什集镇北王召村苏氏祠堂

标签:
转载 |
分类: 鲁西菏聊德滨东 |
8点聚集,天气寒冷,遍地冰霜,又加上雾霾浓重,为今天的骑行带来了不便。然而“小红帽骑行队”的热情早就把严寒档在身外,一路欢声笑语,很快就穿越小留进入鄄城地界。
老远就看到一座耸立在浓雾中的牌坊,这就是苏述御史牌坊,雕刻相当生动、细腻。
来到苏氏祠堂,眼前的景象没能让我欣喜。门前垃圾成堆,石碑散乱,菏泽市的文物管理工作啊,让我说什么呢!
相关历史记载:
牌坊横跨14米,高15米,横架大石梁3个,上有横立石板,上书"山西巡抚浙江监察御史进士苏述"。角上是石檐、石瓦、石脊,有立石方柱4根,高约4米,两侧有雕刻石墙。雕刻以人物为主,间有车马,皆为浮雕,线条细致鲜明,栩栩如生。雕刻精美而壮观,人物、山水、花鸟、鱼虫栩栩如生,立体感极强。由于黄河泥沙淤积,牌坊大部分被埋在地下;又因遭遇地震等自然灾害及日寇破坏,三梁石雕大部分被破坏。1935年上截被毁,1938年中层又被日军破坏,今唯存下部,原淤于地下,今已掘出,重新立于原处。
苏式宗祠
鄄城蒙古苏氏居地现存一宗祠,建于明初,座落在北王召。蒙古语称寺庙为“召”,顾名思义,北王召即北王庙,意为从北大都王室徙来的义王之庙。因该庙屡遭黄河水患,几经重建,仍保留了始建时期的建筑风格与特点。宗祠为砖木结构,三合古院,占地约二千平方米正殿三间,门前两侧各有一石狮。堂内画梁雕栋,金柱闪屏。据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专家毕宝启先生鉴定:“门前石狮一对系明初时物”,“苏氏家祠正堂三间木构梁架系清嘉庆道光时物”。
苏述,字绍尼,万历丙午年举人,丁未年进士。历任尉氏县知县,浙江道监察御史。天启二年赴云贵尝边,长途跋涉,积劳成疾,是年回乡伺疾,朝廷褒扬其功,钦赐敕建石坊一座,荣耀族里。石坊始建于天启三年,延请嘉祥名工巧匠,精雕细琢,历二载而成。石坊古朴浑厚,威严庄重,气势恢弘,或蟾宫折桂、或桑梓渔猎、或官宦宴乐,花鸟虫鱼,猛禽走兽,无不微妙微肖,栩栩如生,为世所仅见,轰动乡里,百里扶老携幼负食往观者络绎不绝。
苏祐(1493—1573),字允吉,一字舜泽,别号榖原,蒙古族,明代东昌府濮州(今鄄城县什集镇苏老家村)人,文学家,官至兵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