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婆茶(杨绛)

(2015-05-19 05:29:36)
标签:

生命

生死

幸福

高考

分类: 美文共赏

孟婆茶(全文)

杨绛

我登上一列露天的火车,但不是车,因为不在地上走;像筏,却又不在水上行;像飞机,却没有机舱,而且是一长列;看来像一条自动化的传送带,很长很长,两侧设有栏杆,载满乘客,在云海里驰行。我随着队伍上去的时候,随手领到一个对号入座的牌子,可是牌上的字码几经擦改,看不清楚了。我按着模糊的号码前后找去:一处是教师座,都满了,没我的位子;一处是作家座,也满了,没我的位子;一处是翻译者的座,标着英、法、德、日、西等国名,我找了几处,都没有我的位子。传送带上有好多穿灰色制服的管事员。一个管事员就来问我是不是“尾巴”上的,“尾巴”上没有定座。可是我手里却拿着个座牌呢。他要去查对簿子。另一个管事员说,算了,一会儿就到了。他们在传送带的横侧放下一只凳子,请我坐下。

我找座的时候碰到些熟人,可是正忙着对号,传送带又不停的运转,行动不便,没来得及交谈。我坐定了才看到四周秩序井然,不敢再乱跑找人。往前看去,只见灰蒙蒙一片昏黑。后面云雾里隐隐半轮红日,好像刚从东方升起,又好像正向西方下沉,可是升又不升,落也不落,老是昏腾腾一团红晕。管事员对着手拿的扩音器只顾喊“往前看!往前看!”他们大多凭栏站在传送带两侧。

我悄悄向近旁一个穿灰制服的请教:我们是在什么地方。他笑说:“老太太翻了一个大跟头,还没醒呢!这是西方路上。”他向后指点说:“那边是红尘世界,咱们正往西去。”说罢也喊“往前看!往前看!”因为好些乘客频频回头,频频拭泪。

我又问:“咱们是往哪儿去呀?”

他不理睬,只用扩音器向乘客广播:“乘客们做好准备,前一站是孟婆店;孟婆店快到了。请做好准备!”

前前后后传来纷纷议论。

“哦,上孟婆店喝茶去!”

“孟婆茶可喝不得呀!喝一杯,什么事都忘得一干二净了。”

“嗐!喝它一杯孟婆茶,一了百了!”

“我可不喝!多大的浪费啊!一杯茶冲掉了一辈子的经验,一辈子不都是白活了?”

“你还想抱住你那套宝贵的经验,再活一辈子吗?”

“反正我不喝!”

“反正也由不得你!”

管事员大概听惯这类议论。有一个就用扩音器耐心介绍孟婆店。

“‘孟婆店’是习惯的名称,现在叫‘孟大姐茶楼’。孟大姐是最民主的,喝茶决不勉强。孟大姐茶楼是一座现代化大楼。楼下茶座只供清茶;清茶也许苦些。不爱喝清茶,可以上楼。楼上有各种茶:牛奶红茶,柠檬红茶,薄荷凉茶,玫瑰茄凉茶,应有尽有;还备有各色茶食,可以随意取用。哪位对过去一生有什么意见、什么问题、什么要求、什么建议,上楼去,可分别向各负责部门提出,一一登记。那儿还有电视室,指头一按,就能看自己过去的一辈子——各位不必顾虑,电视室是隔离的,不是公演。”

这话激起哄然笑声。

“平生不作亏心事,我的一生,不妨公演。”这是豪言壮语。

“得有观众欣赏呀!除了你自己,还得有别人爱看啊!”这是个冷冷的声音。

扩音器里继续在讲解:

“茶楼不是娱乐场,看电视是请喝茶的意思。因为不等看完,就渴不及待,急着要喝茶了。”

我悄悄问近旁那个穿制服的:“为什么?”

他微微一笑说:“你自己瞧瞧去。”

我说,我喝清茶,不上楼。

他诧怪说:“谁都上楼,看看热闹也好啊。”

“看完了可以再下楼喝茶吗?”

“不用,楼上现成有茶,清茶也有,上去就不再下楼了——只上,不下。”

我忙问:“上楼往哪儿去?不上楼又哪儿去?”

他鼻子里哼了一声说:“我只随着这道带子转,不知到哪里去。你不上楼,得早作准备。楼下只停一忽儿,错过就上楼了。”

“准备什么?”

“得轻装,不准夹带私货。”

我前后扫了一眼说:“谁还带行李吗?”

他说:“行李当然带不了,可是,身上、头里、心里、肚里都不准夹带私货。上楼去的呢,提意见啊,提问题啊,提要求啊,提完了,撩不开的也都撩下了。你是想不上楼去呀。”

我笑说:“喝一杯清茶,不都化了吗?”

他说:“这儿的茶,只管忘记,不管化。上楼的不用检查。楼下,喝完茶就离站了,夹带着私货过不了关。”

他话犹未了,传送带已开进孟婆店。楼下阴沉沉、冷清清;楼上却灯光明亮,热闹非常。那道传送带好像就要往上开去。我赶忙跨出栏杆,往下就跳。只觉头重脚轻,一跳,头落在枕上,睁眼一看,原来安然躺在床上,耳朵里还能听到“夹带私货过不了关”。

好吧,我夹带着好些私货呢,得及早清理。

 

一九八三年十月底

 

孟婆茶·

杨绛

我登上一列露天的火车,

但不是车,因为不在地上走;

像筏,却又不在水上行;

像飞机,却没有机舱,而且是一长列;

看起来像一条自动化的传送带,很长很长,

两侧设有栏杆,载满乘客,在云海里驰行。

 

 

------------------------------------

不要害怕死亡,在漫长的生命中,生和死会交换位置,

死亡变轻了,而活着才是最沉重的事。

希望当你背负着越来越沉重的人生往前走时,

依然不会失去感受幸福的能力。

 

------------------------------------

人不能只允许自己遇到好事,不允许自己遇到坏事。

当不顺或困境找到我时,我会反问自己:

“为什么不可以是我?”

于是就能平静地去面对。

 

 

关于高考前一天

佚名

真奇怪,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到的是高考前最后一堂语文课。

 

那时,初夏已是暖风熏人,各科考卷多如牛毛。复习课统统变成了答疑,我不听课,借来同学的手机玩泡泡堂。不听课的占了多数,除了打游戏,也有人睡觉、聊天、自顾自复习。老师也不管我们,自顾自讲课。

 

在那节语文课上,我偶尔抬头,看到一道阳光将教室一劈为二,光柱下有点点碎尘,老师就站在这碎尘之中。她不紧不慢、娓娓而言,每一粒碎尘都炫目地飞扬着,构成了我高中生活最后的图景。

 

老师正在分析一篇现代文阅读。这真是我在学生时代看到过的最奇怪的一篇文章,开头便是:

 

“我登上一列露天的火车,但不是车,因为不在地上走;像筏,却又不在水上行;像飞机,却没有机舱,而且是一长列;看来像一条自动化的传送带,很长很长,两侧设有栏杆,载满乘客,在云海里驰行。”

 

句句隐喻,仿佛梦呓,拿它来做阅读理解,让人抓狂。老师问:“你们有谁看懂了这篇文章吗?”

 

回应者寥寥。当她的眼光扫过我时,我赶紧摇头,她便微笑:“我不指望你们能看懂,但我非常喜欢它。”

 

于是,在我高考前最后一堂语文课上,我的老师倚着讲台,从杨绛的这篇《孟婆茶》开始,散漫地与我们谈生死。她说,那是一列通向死亡的列车,我们每个人终会登上它。她讲钱钟书和钱媛的先后离世,“不要害怕死亡,在漫长的生命中,生和死会交换位置,死亡变轻了,而活着才是最沉重的事”。在最后的铃声响起来之前,老师说:“我希望各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但我更希望,当你们背负着越来越沉重的人生往前走时,依然不会失去感受幸福的能力。”

 

很多年后,我试图回想起,听到这些话时的心情……大概是哼了一声吧。整个高中,我都觉得,这个语文老师是一个情感细腻过头的人,总是生老病死,死呀活呀的,让当时的我很不耐烦,那年我18岁,中二倔强、充满朝气、自以为是,死亡对我来说就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而活着,又怎么可能变成一件沉重的事情呢?

 

半个月后,我的最后一门高考结束了。在走出考场的路上,看到她和其他老师一起,站在门口送考。人群如潮,我们只有匆匆一会,她见我喜上眉梢,便问:“考得不错?”

 

当时我点着头,心里想着,这一天终于来了,我终于能够抛开过去,抛开那无聊的、重复的、课业繁重的每一天。我满心骄傲地计划着:“从今天起,我要为了自己的理想快乐地活”。

 

多奇怪,那么多年过去了,当我回忆高考时,关于考场的种种印象均已模糊,我只想到了老师在最后一节语文课上说的那些话。很多年以后,我开始多多少少明白了其中的意思:我高考前的人生轻薄如纸,越往后走,生活才越显出复杂与沉重的本来面目,如果有一天我们再相见,我一定想要问她:“究竟怎样才不会失去感受幸福的能力?”

 

可惜不会再有与她倾心交谈的机会。2012年初,我的老师于春秋鼎盛之年因病逝世。

 

在她追悼会的前一晚,我梦见自己回到高中,穿过人来人往的校园,紫色的花瓣像蝴蝶一般停留在我的肩头,又翩翩而去。我看到老师在人群中出现了,带着微笑,许多学生走上前揽住她,于是他们并肩走一段又分手。而我在不远处凝望,偶尔她看向这里,我就招招手,她并没有回应我,然后在斑斓轻柔的风里消失了。

 

第二天,我去送她,所有学生都传看着她生前的最后一封信,里面写道:

 

“从知道得病至今我一直坦然和平静,我总是想,人不能只允许自己遇到好事,不允许自己遇到坏事。当不顺或困境找到我时,我会反问自己:‘为什么不可以是我?’于是就能平静地去面对。”

 

那天,我看着这两句话,用袖子擦着泪水,但越擦越多。

 

如今,距离老师去世,竟然又过去了三年。每当夜深之际,看到她留下的这些话,眼泪依然会夺眶而出。老师啊,倘若你我还会相逢,大约会是在那辆“在云海中驰行”的列车中了,我并未辜负你“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第一个希望,想来也不应辜负你的第二个希望:背负着沉重的人生向前走时,也不会失去感受幸福的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520525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