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上古文明史研究的巨大成果
作者:王琪
最近读了由著名学者王大有先生所著《三皇五帝时代》一书,深为书中所述我中华祖先上古文明的历史事实所震撼,以至久久难以平静。同时也为为追寻我中华祖先上古文明之源不懈努力二十年的王大有先生的坚定意志和艰辛付出所感动。
王大有先生为完成此书搜集和使用了大量古物、古籍、图腾、徽铭、岩画、古文字、古文、器物等,无可辩驳的证实了一直被认为是传说的中华上古文明在时间上和历史事实上的真实可靠。为此,我愿将王大有先生《三皇五帝时代》一书的研究成果简要作以下介绍。
一、中华民族上古文明有近万年历史。
(一)燧人时代(5—1万年前)
追寻我中华民族上古文明的源头是该书的主旨。作者认定中华民族上古文明的第一始祖就是钻木取火的燧人弇(音掩)兹合雄(音宏)氏,也称燧人氏。燧人氏能动的生火技术把人类带入了最初的文明。在书中王大有先生展示了大量上古时代反映燧人氏族本身及其文明成就的图腾、族徽、古文字、古文和器物,还有居然在北美洲发现的印第安人供奉的燧人弇兹合雄氏圣像等诸多实物。从而惊人地证实了燧人氏的真实存在和其取得的文明成就的可靠性,同时也证实了印第安人来自亚洲,是燧人氏后裔,与我们华人系同种。
据王大有先生研究,燧人氏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古羌戎族群,距今约五万到一万年间。后因雪线下移渐向黄土高原移动,其后裔扩散到了整个环太平洋地区。
燧人时期为中华民族上古文明的发轫时期。
(二)伏羲时代(9724—7008年前)
距今1.5万—9000年间,燧人氏的后裔在今河西走廊、湟水及六盘山地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繁衍出许多氏族,其中主要有弇兹氏、婼氏、华氏、胥氏、华胥氏、仇夷氏、雷泽氏、盘瓠氏。其中由华氏与胥氏相合形成的华胥氏就是后来伏羲氏的母亲族,而雷泽氏则是其父族。中华民族之华就源自华胥氏之华。据王大有先生推算伏羲时代存在于距今9724年—7008年之间
(自1997年上溯)。距今9771年,伏羲生于今甘肃西和县仇夷山,生活于今甘肃秦安县大地湾一带。伏羲氏是中华上古文明的集大成者,又是再创造者,受到上古诸氏族的拥戴,为百王之首,开创了伏羲时代。伏羲称帝于距今9724年,国号羲,年号罗奉。王大有先生认为,这应该是中华民族开国之始。与伏羲氏长期联姻的女娲氏族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伏羲时代系中华上古文明的奠基时代。
(三)炎帝、神农、蚩尤时代(7000—6513年前)。
由于灾害等原因,伏羲氏不断向中原地区迁徙,形成了伏羲-太昊-少昊的东夷族团,东夷的一部份在水患的情势之下,被分割成九夷,九夷逐渐发展出三苗九黎,三苗九黎的首领就是著名的蚩尤。
留在泰安大地湾一带的华胥—伏羲氏也由于水患于距今7400年前后迁徙到秦岭常羊山一带,并在这一地区繁衍出炎帝氏族和黄帝氏族,称西羌族团。
燧人—华胥—伏羲氏是东夷族团和西羌族团的共同祖先。这两个族团各自继承了燧人—伏羲时代的文明成就,都发展出了文字、彩陶、营建居邑、天文观测中心、弘扬八卦太阳历天文学、制历授时、农耕定居、百蔬医药、冶金术和金玉并用,创造了当时世界上最辉煌的文明。炎帝、神农、蚩尤时代为中华上古文明的繁荣时代。
燧人、伏羲、炎帝、神农、蚩尤时代为中华上古文明的三皇时代,即天皇、人皇、地皇。自黄帝起进入中华上古文明的五帝时代,他们分别是黄帝时代,距今6513年—6050年;少昊时代,距今6050—5790年;颛顼时代,距今5790—5380年,帝喾、帝挚时代,距今5380—4375年;尧舜禹时代,距今4357—4073年(以上年代均自1997年上溯)。
王大有先生考证,中华上古文明即使从黄帝起,距今也在6513年,并非5000年。河南濮阳蚩尤墓的发掘为王大有先生的考证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五帝时代为中华上古文明的鼎盛时期。
综上所述,王大有先生不仅追寻到了中华上古文明的源头,追寻和综述了三皇五帝各代的文化成就,同时也理清了三皇五帝各氏族的统治年代及其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
二、三皇五帝是氏族不是个人。
提到三皇五帝,人们常以为他们是一些个人,然而王大有先生的研究向人们证实了三皇五帝是氏族而并非个人,并且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自伏羲以后三皇五帝各代氏族的世系年谱。做到这一点是令人十分惊叹的。例如伏羲氏统治近三千年,传七十七代。
三、中华民族在九千年前的伏羲时已开始有了文字。
据近年来对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的考古研究证明,舞阳贾湖一带就是后来伏羲氏迁居中原的建都之地,出土文物最引人注意的有18个非常成熟的甲骨文字和25支用鹤骨做的笛子,(为7音节,人们用它成功奏出小白菜)年代为9000年前。这个发现表明中华民族在9000年前已经创制出文字。毫无疑问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他比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苏美尔的楔形文字都要早约两三千年。
四、辽河流域、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同为中华民族上古文明之源。
原来人们一直认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之源,然而由近年考古发掘研究表明,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与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同为中华民族文明之源。王大有先生更进一步指出这三地是同出于伏羲氏族的血缘和文化继承与发展关系。
五、蚩尤、夸父、共公等与炎黄同为中华民族的祖先。
皇帝战蚩尤的故事人们可能是熟知的。可能就因为这个故事,人们无视蚩尤甚至排斥蚩尤。这是不对的。因为蚩尤与炎帝黄帝一样同为伏羲氏后裔,并且是三苗九黎的祖先,蚩尤战败后,其氏族迁往南方及西南各地,形成了我国南方及西南各地少数民族,是我国南方及西南各少数民族的共同祖先。与炎帝黄帝一样,蚩尤氏族对上古中华文明作出过突出贡献。
六、印第安人、玛雅人、爱斯基摩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毛利人都是华族后裔。
以上人种均属黄种人,有着和亚洲人共同的外貌特征。印第安人怎样到达了美洲已有明确的答案,而王大有先生的研究更清楚地说明:
(一)燧人弇(音掩)兹合雄(音宏)氏、伏羲氏、炎帝、夸父、蚩尤、少昊、共公等也是印第安人的共同祖先。美洲印第安奥尔梅克人、那瓦霍人、赫比人文化保存的有关圣象、图腾、徽铭等物为证明上述事实提供了有力证据。
(二)华人向美洲迁徙前后有约上万年的历史,在陆路流落于东北亚和阿拉斯加一带的形成了爱斯基摩人;在水路流落于太平洋一些岛屿上的,形成了毛利人;到达了美洲的形成了印第安人、玛雅人、阿兹特克人以及印加人。实际上在五、六千年以前,华人已经建立了一个环太平洋的文化圈。
(三)玛雅人是中国商朝人后裔。
1953年美国的一支考古队在墨西哥奥尔梅克文化遗址祭祀中心地下发掘出16尊高约七、八英寸的玉雕人像和6支高23.6-27.3厘米、宽3-4厘米、厚0.95-2.1厘米的玉圭。这6支玉圭上刻划有文字,过去西方学者一直认为是“花纹”、“裂纹”。后经我国学者研究辨认,这6支玉圭上竟然是用中国商代文字契刻的殷商人祖先的祖谱。这是一组祭祀中国殷商人祖先的最高规格的神主牌位文献典籍,并有列祖列宗形象的国祀大典整体谱系。这一研究结果震动了世界,从而证实了玛雅文明是原原本本的中国文明确凿无疑。
这是怎么回事呢?据王大有等我国学者研究,在商朝灭亡时,商朝有一支约有10万人的主力部队正与东夷作战,来不及回救。这支部队加上当时林方、人方、虎方的15万人,共约25万人,统帅是攸候喜。在商朝灭亡后,这支庞大的部队却不知所踪,成为殷史的千古疑案。而几乎与此同时在大洋对岸的墨西哥尤卡坦地区兴起了玛雅文明。可以肯定正是那批人,得知商已灭亡,自己难有立足之地,遂决定出逃,经过千难万险到达了大洋彼岸,用原本的中国文化,建立了玛雅文明。在当地流传有《候喜王的故事》及《候喜王歌》,而候喜王就是攸候喜。久久以来,一些中外学者就在疑惑:玛雅文化怎么好象中国文化?由于上述玉圭和玉雕像的出土与研究,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如今不少印第安人和玛雅人后裔已经知道自己祖先的来源。
王大有先生《三皇五帝时代》一书内容非常丰富,新发现、新观点甚多,限于篇幅不能一一叙述,请读者谅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