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研组校级公开课活动记录表(1)

分类: 9、校级公开课表格、教案 |
水头二中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规范)
语文公开课活动(1)
教研组:语文
项目名称 |
校级公开课(1) |
项目负责人 |
郑银杏 |
|
活动时间 |
2012年10月17日 |
活动地点 |
七年(2)、(1)班 |
|
活动主题 |
|
主讲人/主备人主评人/开课人 |
白玲玲、兰天丽 |
|
参加对象 |
全体教师 |
申请学时 |
|
|
活动内容 及 进 程 |
济南的冬天 白玲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一提到冬天,你会想到哪些词语? 生:寒冷、萧瑟、白雪皑皑等 师:是啊,冬天给人留下的印象总是如此寒冷、萧瑟的。那么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之称的济南,它的冬天又是如何的呢?下面请大家跟随老舍先生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板书:济南的冬天) 二、感知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济南的冬天总体特点是什么? 生:响晴 无风 ——温晴 师:诚然,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那么文章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济南的“温晴”这个特点呢?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2-5段,思考。 生:2段 济南的地理环境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这儿准保暖和” 生:5段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生:3段“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微微露点粉色” 师总结:好一个温暖晴朗的济南!如此宁静、惬意,难怪乎老舍称之为“宝地”!由此可见,济南的冬天不仅“温晴”,就连济南的人们也是充满“温情”的! 三、探究文本: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仔细游览一番济南,体味一下济南人们温情的一面。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思考:文章中哪里体现了济南人们的“温晴”?(注:你可以从字词句入手) 生1:“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师:对比原句与改句,哪句更好,为什么? a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b你们放心吧,这儿一定暖和 生2:“就是下小雪吧,济南市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师:对比原句与改句,哪句更好,为什么? a就是下小雪吧,济南市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b就是下雪吧,济南市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生3:“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师总结:是啊!济南的冬天不仅气候“温晴”,人亦“温情”。 四、情感探究: 诗人王国维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对于这样一个气候温晴,人亦温情的济南,作者借这些景语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情语呢?请同学们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品品景语所代表的情语,说说你的感想。 生:喜爱济南 师:一个如此慈善的冬天,一个令人倍感温暖的济南,怎能不令人喜爱呢!最后,让我们齐读2-5段,一起感受那个充满温情的济南! 附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论语》十则 兰天丽 学习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 课前准备 ① 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 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交流探究 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态度、个人修养以及儒家核心思想三个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 8、10两则主要阐述了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 合作探究 课文前五则 ①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a.多媒体展示下列词句,先让同学读,其他同学评价,最后教师再打出正确读音。 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不亦说(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 传(chuán)不习乎 诲女(rǔ)知之乎 不知为(wéi)不知 是知(zhì)也 b.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并用多媒体展示: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c.质疑交流:根据对课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或某同学回答。 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探究的词句摘要: 朋、 三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②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 a.学生自主阅读。 教师要求学生思考: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教师再要求学生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是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b.班上讨论、交流以下两个问题: ◆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作业 ①必作:“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②选作:课外阅读《论语》,了解孔子的其他教思想。
http://s11/mw690/a35f0be3gdc322814e1ea&690 |
|||
活动反思 与 意 见 |
通过集体备课、研课,促使全体教师更深入研究文本,进而拓展教师学科素养,使课堂教学更富有活力。 |
|||
过程确认 |
教务处或教科室负责人签字:林 彭 |
说明:1、活动后一周内,项目负责人及时上传记录表到博客的相应版块中。
2、每次活动负责人根据工作行事历安排内容准时开展并及时上传4样东西:(1)、活动记录表;(2)、照片(插在活动内容及进程后面);(3)、考勤表(必须拍照并放在此表最下方);(4)、主备、主评、主讲、开课者相关材料。
水头二中教科室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