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研组第3次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2013-05-02 19:14:33)分类: 8、6次集体备课表格、教案 |
水头二中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规范)
科学集体备课(3)活动
教研组:科学
项目名称 |
第三次集体备课 |
项目负责人 |
陈迎春 |
||||||||||||||||||||||||||||||||||||||||||||||||||||||||||||||||||||||
活动时间 |
2012年11月5日 |
活动地点 |
门楼二楼会议室 |
||||||||||||||||||||||||||||||||||||||||||||||||||||||||||||||||||||||
活动主题 |
《文本解读》 |
主讲人/主备人主评人/开课人 |
陈治丰、苏园园、余青如 |
||||||||||||||||||||||||||||||||||||||||||||||||||||||||||||||||||||||
参加对象 |
全体教师 |
申请学时 |
|
||||||||||||||||||||||||||||||||||||||||||||||||||||||||||||||||||||||
活动内容 及 进 程 |
《动物的行为》教学案例
苏园园
设计思路 1、《新课标》建议:本节内容主要是研究动物行为的特征及意义。教师可以利用本节课的特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教师提供的素材,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获取动物行为方面的有关知识。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到周围环境中去观察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 2、教材分析: 动物的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动物生存必须获得食物,躲避敌害;动物繁衍必须求偶、交配和哺育。行为的产生都是自然长期选择的结果,每种特殊的行为都有其特殊的生存意义。 3、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的学习是建立在前一节神经系统学习的基础上的,而且学生对动物行为的各种类型有一点的感性认识,加之学生课前收集了部分动物行为的图片资料,在此基础上学习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及其区分要轻松得多。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理解动物先天行为和后天行为的特征及人的高级神经活动 2.通过观察思考获取信息并交流的能力 难点:1.理解动物的后天学习和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不同。 2.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的能力 5、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动物行为的图片及资料。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 课堂教学实录: 引入:让学生观察两幅图片:鸟的飞翔和飞机飞行的图片;蝙蝠和雷达的图片 新授:一:动物的行为 师:一般说来,行为是指动物的动作,包括动物的爬行、奔跑、游水、飞行、以及其他的运动方式。不仅如此,还包括动物的取食、繁殖、攻击和防御的动作,甚至连动物竖起耳朵、发出声音、改变体色、静立不动、注目凝视,都是动物行为的一部分。 (一)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本能) 师:动物的先天性行为的形成是由其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动物与生俱来的,有固定模式的行为 1、与生俱来的,有固定模式的行为 师:实际上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也遵循同样的道理,学习要不断练习,经常复习以达到巩固的目的,否则很容易前功尽弃。 二、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本领) (小测试: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 讨论:科学老师家有个小弟弟,弟弟出生以后第一次去医院打预防针时哭了,几次后,后来去医院他一看到穿白大褂的医生就哭了,再后来要去打针前他听到妈妈说“去医院打针”他就哇哇大哭。 这三次哭分别属于什么行为? ◆教学反思 1、本节课在设计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引导学生对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断。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的参与到分析和讨论中,在表达交流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更好的掌握动物的行为的特征 2、加入情感教育,通过对比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认同人类自己要想认识世界,就必须是“学习、学习、再学习”,让学生体验学习的重要性 3、动物行为是动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范畴,对于研究人类各种行为的形成有重要意义。而学生对动物行为的区分比较清楚,关键在理解动物行为的意义上有些难度。 4.在上课过程中给学生的思考时间过短,所以导致有些环节学生都被老师牵着走,失去了一定的探究意 七年级科学备课组第3次集体备课 主备 余青如 第二章 第5节 常见的植物(第2课时) 课程类型:科学,新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45分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的主要区别以及相关代表植物的名称; (2)说出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3)学会分类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和实物观察,发展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发展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强化分类技能训练; (3)通过探究活动,掌握科学探究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习科学的热情和探究科学的兴趣。 4、STS: (1)通过阅读《林奈与生物分类》,了解科学史对科学学习的意义; (2)通过对植物世界的认识,体会科学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明确种子植物与无种子植物的根本性区别; 2、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的主要区别; 3、植物分类的方法。 难点: 1、孢子和种子的区别; 2、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的主要区别。 教具:多媒体、葫芦藓、海带、带有孢子囊的蕨、带豌豆豆荚的植株、解剖刀、放大镜 教学方法: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教学进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复习引入】在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对种子植物的两个类别——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先来大致的复习一下这些内容。 是否所有的植物都能产生种子呢? 生:不是;…… 二、 讲授新课,探索新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常见植物的另一个大类——无种子植物。既然这类植物无法产生种子,那么,它们靠什么来繁衍、传宗接代呢? 【活动】 1、 观察蕨和豌豆植株,看看蕨的叶子背面是否有与豌豆植株不同的结构? 生:有,孢子;…… 2、 孢子和种子有什么不同?(展示种子结构图和孢子图) 生:…… 孢子是植物产生的一种进行生殖或具有休眠作用的单细胞,它没有种子复杂。 【活动】仔细观察蕨、葫芦藓、海带等实物,说说它们在器官上有什么异同? 生:……(众说纷纭,有对也有错) 【小结】根据特征,可分为三类:蕨类:根、茎、叶;苔藓类:茎、叶;藻类:无茎、叶分化。 【活动】观察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的生活史图片,说说它们一般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生:…… 【小结】蕨类:树林、田野、河流或湖泊边的阴湿环境;苔藓类:树干、墙头或其他潮湿的环境;藻类:池塘和海洋中。它们的受精作用必须在水中进行。 你还能说出其他的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吗? 生:蕨类:胎生狗脊;苔藓类:地钱;藻类:水绵、海带、紫菜。…… 展示蕨类植物(胎生狗脊、满江红、卷柏)、苔藓植物(地钱、葫芦藓)、藻类植物(紫菜、水绵、海带、裙带菜、石花菜)的图片。<</SPAN>提示: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起着固定作用;藻类植物如海带、紫菜的根状物不是根,叶柄和叶状体不是叶。> 我们在《常见的动物》中已经知道了如何对生物进行分类,即要根据生物的……? 生:特征;…… 在我们对常见的植物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们再来根据植物的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ppt呈现书本p50的植物分类表),同时也可以使我们自己得到更进一步的巩固。 【练习】五类植物类群比较(有打“√”,没有的打“×”。种子、孢子选一种。)
【活动】请用你已学会的分类方法对下列15种生物进行分类:虎、梨、马尾松、螺、蕨、乌龟、葫芦藓、蛔虫、海带、鱿鱼、鹰、青蛙、蚊、蚯蚓、海蜇。 生:……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讲到这里就结束了。接下来,请大家回顾一下,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结合ppt进行课堂小结) 四、课后作业
|
||||||||||||||||||||||||||||||||||||||||||||||||||||||||||||||||||||||||
活动反思 与 意 见 |
本次集体备课三个备课组主备者认真负责,全员参与,圆满完成。
|
||||||||||||||||||||||||||||||||||||||||||||||||||||||||||||||||||||||||
过程确认 |
教务处或教科室负责人签字:林 彭 |
说明:1、活动后一周内,项目负责人及时上传记录表到博客的相应版块中。
2、每次活动负责人根据工作行事历安排内容准时开展并及时上传4样东西:(1)、活动记录表;(2)、照片(插在活动内容及进程后面);(3)、考勤表(必须拍照并放在此表最下方);(4)、主备、主评、主讲、开课者相关材料。
水头二中教科室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