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独立思考:你的人生不再人云亦云~

(2017-08-04 16:21:50)
标签:

思维

批判性思维

读书笔记

自我成长

教育

分类: 读书笔记

如果你像我一样,常常墙头草,有人说这个课程好,就迫不及待要参加,其他人说那个方法有效,就赶紧去试。没有太多的判断,或者不会判断,凭感觉就从了;或者又像《奇葩说》现场的2万名观众,觉得公说的有理,婆说得也不错,而纠结于红蓝键。

那么我们需要训练我们的思维能力。

想要拥有属于自己的意见,不被他人所左右,我们需要三个步骤。

一、确认自己对这件事的了解程度。
  1. 检查自己对获得的信息是否真正了解。
  • 我们获得了一个信息,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充分的,所以我们先要判断下我们是否真的了解此事。
    【案例】国外的大学教育比国内的好。
    我们可以拿出一张纸,写下一些基本情况,比如:国外指的是哪些国家,国外大学教育是怎样的,有谁在主张这个论点…在纸的中间竖一条线,在左边写上我们知道的信息,在右边写上不知道的信息,然后对不知道的进行逐条分析。
  1. 切实说出不了解的部分是什么。
  • 对于不知道的问题,我们可以使用提问原则-5W1H:
    Who,What,When,Where,Why,How。
    【案例】我不知道国外大学的教育是怎样的。
    提问:有谁能知道国外的大学教育?留学生。他应该做过些什么?上过国外的大学。他什么时候上的?今年刚毕业。他现在在哪里?在国外或者国内。为什么他在这里?因为工作或者家人。他做得怎么样?现在的成就。
  1. 思考有效问题,最重要的是,把意见和事实分开。
  • 如果咨询了一个留学生,他觉得国外的大学教育很好,这就是意见。而他在大学的排名,分数,以及现在的工作情况,就是事实。
  1. 养成随时随地提有效问题的习惯。
  • 这是书里说的,但我更主张不耻下问,不管多肤浅的问题都可以去问,如果一味在乎自己在别人心中的看法,就过不好自己的人生。
    【案例】
    可以问问留学生说国外教育好的依据是什么?他成绩好和成就高,是因为教育还是本身很努力?国外大学着重培养了他什么能力?
二、从多个角度看问题,进一步深入思考一个事情。

两种方法:一是从局外人的角度,二是使用未来发生法。

  1. 局外人的角度
  • 从跟这件事完全没有关系的人的角度来考虑事情。可以用一人辩证法,想象你心里住了两个小人,一个天使,一个恶魔,两个人的观点完全相反。我们可以拿出一张 A4 纸,左边写上赞成的原因,右边写上反对的原因,来进行比较。
    【案例】
    正方:国外的大学教育好,课程比较新颖国际化;
    反方:课程国际化但不符合中国国情,要国际化的知识,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得,并不一定要出国留学。
  1. 将来发生法
  • 思考后果,预测未来,做一些猜测。预测未来可以问自己一系列问题:如果成为现实,会发生什么事?有没有可以采取的措施?这个措施有没有实现的可能?
    【案例】
    如果国外的大学教育好,将来会不断有留学生前去留学,到时候竞争肯定很激烈,如果也想送孩子去,他现在要先学习外语,多了解外国的文化,接触外国人。
三、完善地提出自己的意见

如果只是建立了完整的意见,但是无法表达,或是表达得不好,那我们还是无法说服别人听取我们的意见。在表达自我意见的时候,有一些需要遵守的规则。

  1.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正确的意见,只是有不同的意见。不要因为害怕出错,就不敢大胆地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
  2. 发表意见的时候,要使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和容易理解的结构流程。
  3. 根据“结论-根据-提议”这个流程说出的意见简单易懂。
  4. 重要的地方,我们应该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再三重复,确保他人接收到了重要的信息
  5. 当人给出回馈或是反驳,用一种对事不对人的态度,来看待这些他人给予的反馈或反驳。
  6. 接受他人的反驳,同时仔细思考,再把对你的反驳当成他人的提问。
  7. 最后,要反对别人的意见,那就要提出替代方案,就可以脱离为反驳而反驳的无意义讨论,而进入到让讨论更有深意、更具体的维度。
总结:
  1. 列出知道的和不知道的。
  2. 不知道的部分用5W1H原则提问。
  3. 把答案中的意见和事实分开。
  4. 不断地提问。
  5. 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
  6. 说出自己的意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