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没时间这回事》:时间管理“干货集”

标签:
阅读笔记时间管理励志自我成长 |
分类: 读书笔记 |
满满的干货,吞进肚子里,能否转化为能量落实到行动上,还是一条肠子通到底,因人而异。
1.先整理心情,再整理事情。
2.按照时间顺序写下每天的日常事务,每天必做或者每周做两三次的事情,还可以列出你未来二三个月希望自己做到的事情。

3.把起床之后要做的事情列出清单,按顺序排好,按照清单去做。

4.将一天划分为若干段,并进行安排。

5.安排的原则根据时间、地点、物品、环境、他人和自己的身心状态,来确定这个时间段做上面的哪件事情,会比较合适。

6.养成早起的习惯:要质量不要时长。
7.早起的好处。
8.建立碎片清单:各种碎片的事情,突发奇想,随时记录。
- 工具:随身携带又便捷,手机就不错。
- 方法:写的内容要简短,不作思考。
- 内容:见下图。
- 每天经常回顾梳理。
9.碎片时间可以用来做几件事:处理碎片清单、发呆、随机之事和制定计划。
10.建立每日任务清单:
- 不断梳理碎片清单进入每日任务清单,移出“不做”、“以后做”和“现在做”这三类。留下“安排时间做”、“找人做”和“怎么做”,放进每日任务清单。
- 很多时候计划完不成与计划本身和执行力无关,而是欠缺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经验,需要积累。
- 困难的任务做久了,抽空搞定两个简单的小任务,增加成就感。
- 怕打扰的工作尽量放在干扰少的时段,比如早起赢得的时间。
- 在列计划及所需时间前,必须有思考过程,包括列大纲,写提要,理清步骤等,再预估执行所需时间。
- 每天要经常看看。
11.建立专注力,打造“眼里静,耳里清,心里宁”的环境。
- 消除掉环境中的刺激碎片。如:手机设置为静音,取消各种通知,扣放在桌上。
- 用纸笔代替电脑。
- 意识到自己走神,先停止走神,做一些不需要思考的事情,即放空自己,如:溜达,喝水,吃点心,收拾桌子等。
- 训练禅修或冥想。
- 如果大脑突然想去完成别的事情,就立刻切换去搞定。
12.打卡的学问:通过记录给予自己鼓励和信心。
- 培养某个好习惯时,只打勾,不打叉。
- 戒掉某个坏习惯时,同时打勾又打叉。决不能只打叉。
- 每周回顾一次。
13.碎片化每日小结:
14.其他小贴士:
- 不计较一两天的得失,要把自己放在更长的周期去观察,计算概率,达到60%就是养成了习惯。
- 想清楚自己要培养的习惯,并定义成可操作的行为,才能观察和坚持。
- 培养习惯≠重复,要灵活调整,找到最适合你的习惯。
- 培养习惯要确定时间、确定地点、提前准备有趣方便的物品、创造良好环境、关注身心情况、剔除诱惑者和观众,寻求导师、同伴和监督者。
- 创造行为发生的条件,比如培养一系列仪式。
如果能挑选其中一个积极行动,那我们自律之路就有了相当好的开头。
后一篇:我的自卑,你怎么还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