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说课》壹-读书笔记(全)

(2017-05-26 11:22:04)
标签:

文化

读书笔记

分类: 读书笔记
1.譬喻的重要性:1:3=2:6的作用。举例:一颗痣因肉体的白/成为一座岛:我想念/你衣服里波光万顷的海。
2.折磨读者,不给答案,留下空间。平庸的读者像检察官,他把所有的心力都集中在找出正确答案上,对他而言,真相最重要。然而聪慧的读者在意的不是正确答案,他在意的是哪一项选择才能呈现出人性的复杂度。
譬喻,曹操,关羽
3.内在面貌比外在面貌重要,即性格比长相重要。举例关羽(外在)和曹操(杀吕伯奢全家的故事)。
4.情景交融很重要,不要忽视场景。像《命若琴弦》里开头场景和最后场景一模一样,读起来感受不同,象征了重复和轮回。
5.用对话来描写,议论,说明,叙述。像海明威的《白象似的群山》里的对话,表面谈论白象和山,实则表露心迹,塑造人物性格。
6.开场实现代入感。像《百年孤独》的开场白,主人公在当下场景想起小时候的一件事,就引起读者疑问,紧接着回到小时候,这件事就隐含了主人公的性格,塑造了现在。
7.让性格决定命运。塑造了人物的性格,人物会自己发展,走向他的命运。像哈姆雷特,优柔寡断的性格决定了最后的悲剧。所以把人物性格刻画出来,他会自己选择应该选的道路走下去。
8.形式。无视时间的存在,让读者看了一目了然。像陈村的《一天》,用主人公的一天从少年变成老年,来暗示主人公重复单调的人生,最后一点惊喜让人顿时感情汹涌。
9.矛盾与两难的故事。人物内心与现实的矛盾。像格雷厄姆·格林的墓碑上刻了一段话:我爱看的是:事物危险的边缘。诚实的小偷,软心肠的刺客,疑惧天道的无神论者。这句引自英国诗人罗伯特·勃朗宁。人物处境的两难,不能两全其美。比如黄春明的赛鸽的故事,要么杀死鸽子拿100万,要么放走鸽子失去100万。
10.双重两难的故事。像黄春明《儿子的大玩偶》,为了赚钱养儿子而去演不喜欢的小丑,好不容易可以不演了,又因为儿子只认小丑的爸爸而再演不喜欢的小丑。即为了温饱而放弃尊严,有了尊严又失去亲情,为了亲情又放弃尊严,总之,小人物从来没有选择权。
11.谁来说故事最好?是最明白的人,最不明白的人,还是半明白的人?像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里面有三个人,分别代表最明白,最不明白,半明白的人。无论是谁来说,优秀的小说家都能找到亮点。
12.叙事角度。“我”、“他”,全知观点。如果是“我”,那就只能告诉读者我所知道的事,只能描述别人的外部动作,而不能透露其内心意识。“全知观点”是独立于小说外的人来说故事,像神一样,是无所不知的,包括每个人都外部动作,内心意识。“他”则是全知观点和第一人称观点的综合体,说故事的人独立于小说之外,只聚焦在某一角色“他”身上,他以外的所有人,只知其外部动作,不知其内心意识。像高行健《母亲》。
13.编织真诚可信的谎言。读到最后发现是遐想的,假的故事。像布尔斯《鹰溪桥上》,假想自己活着回到妻子身边,其实还是死了,将人的灵魂和肉体拆解开来。
14.不同的聆听者的反应来反应情感。像契科夫《苦恼》,不同聆听者对主人公的反应,表现主人公失去儿子后的苦恼—没人听他说话。
15.顺叙,倒叙和插叙。像余华《十八岁出远门》。
16.转场的时间技巧。用共同属性的事或物,将前后两场不同时空背景的戏连接起来。像黄帆的《赖索》,电风扇和大螺旋桨,挤痘痘连接了两年前和现在。
17.无视时间。把过去和未来纳入现在,像张大春的《将军碑》。P89 18.穿越时空:时光机/有异常出现/莫名其妙。依次对应《回到未来》,《黑洞频率》,《扭转乾坤》。 19.穿越时空:因果,果因,前世今生来生。像罗伯特·海因莱恩《你们这些回魂尸》。 20.自定规则,并越早越好。像卡夫卡《变形记》,从开头就说主人公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 21.迟滞效应。像迪诺布扎蒂的《七个信使》,有一个数学应用题。
22.蝴蝶效应。微小的错误引发不可挽回的局面。像夏佩尔的《小事情》。
23.想象力。动用想象力进行自圆其说的天马行空式创作。像作者的《为什么都没有人相信》。
24.内心景观。通过描述内心世界来表达,优秀小说家笔下的爱情,主角永远是人,爱情不过是拿来烘托人性的道具。像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
25.表达寂寞。通过心理和行为来描述寂寞。像张爱玲的《倾城之恋》。
26.反常的情节。用不合常理和逻辑的故事来表达。如阿加莎·克里斯蒂《东方快车谋杀案》。
27.障眼法。用第三者的表达来免去对主角的直接描写,来反映主角的性格。像《三国演义》。
28.装神弄鬼。动用鬼神来写小说。如星新一的《金色的别针》。
29.人情世故。小说充斥着人情世故的人和事。如黄春明的《青番公的故事》。
30.绕远路。曲折地传递信息,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如李仪婷的《流动的邮局》。
31.冲突。安静的冲突来表达情感。如童伟格的《我》。
32.凌迟。故意让读者知道一个秘密,来折磨读者,如《神雕侠侣》。
33.三番两次地表达。为了达成某种目标,动用不同的手段,一件事三番两次地讲。如《西游记》,《那山那人那狗》。
34.消失的时间。小说中某块时间被留白,留下无限想象。如作者的《漂泊的湖》。
35.附会杀人。用恐怖的传说来装饰尸体。如阿瑟·柯南·道尔的《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36.削弱因果关系。通过弱因果关系的描述来让读者探索的因果关系。如村上春树的《国境以南太阳以西》。
37.罗生门。对一种结果有N种不同的事实。如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
38.不可思议的情节。如《第三个河岸》。
39.不可能的情节。如三岛由纪夫的《孔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