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思维 |
如果今天天气预报说明天80%会下雨,20%不下雨。结果你明天带伞了,而没下雨。你会有何反应?
我的直接反应就是:天气预报也太不准了吧。
所以我没学好概率。
我对于概率的认知有问题。80%的概率虽然高,但不是100%。如果天气预报说100%下雨,后来没下雨,那就是天气预报不准。80%会下雨的高概率不能直接抵消20%不下雨的概率。所以没下雨应该是预料之中。
很容易我就联想到医生经常对要做手术的病人家属说:多少多少的成功率。这个成功率是否没什么意义?做手术应该是个独立事件。就比如投硬币,前面10次都是正面朝上,不代表下一次反面朝上的概率就高了,还是50%。因为投硬币是一个个独立事件。而手术是不是也是如此?
手术的概率那有什么意义?可能就是让病人家属有个心理准备。而万分之一的概率碰到了就是100%。而且概率的意义不光只在于百分比。还要看基数,看样本。1万个人做同样的手术20%的成功率,治好2000人,和100个人做同样手术,治好20人。感受是不同的。所以在概率的基础上,应该还要看下基数是多少。
又联想到现在的电视养生节目。什么食物好,什么食物不好,什么食物可能会导致什么疾病风险…看的时候我们有认真去核对过,去查证过,去了解过吗?
印象最深的就是说不能吃隔夜菜,隔夜水,真的就这么去做了,还有说酸菜有患癌风险 ,就再也没吃过这种食物,但是我们真的有去了解清楚吗?会导致多少的患癌几率?基数有多大呢?多少摄入量会导致风险?有临床案例吗?这种食物百害无一利吗?
我们更多可能就是只在乎结论,并且急于得出结论。因为我们很要求效率,但往往自己不做判断,而直接交给专家,这是“伸手党”的习惯,我们很容易养成,但是很容易被误导。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力,即便我们不是该领域的专家,也应该去了解下概率背后的其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