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笔记 |
今天看了一篇美国公司——Jobs2Carees的CEO葛振洲写的文章,里面说到他的公司在与客户签合同的时候,是客户想签多久签多久,不满意随时可以离开的形式。被问为什么呢?他回答说:“试想,如果我的销售和客服知道某个客户已经被锁定了两年,他们都不会在乎给客户提供的服务质量。他们追逐的是新的增长,也就是新的客户。这样的话,我的服务口碑就会变差。”
我突然间就想到了我的上一份工作,这份工作的大致流程是这样:寻找目标客户,与客户签订合同,然后帮助客户报项目,而项目最终成功与否,有运气的成分,当然这不能跟客户说。这个项目周期一般是一年能够报一次。如果项目报成功了,我将有额外的提成。
在我刚进入公司培训的时候,反复强调的就是签3年的合同,尽量不要去改成1年的,因为如果第一年报不成功,那么还有两年可以再报,万一第二年项目报成功了呢!就可以有提成了。这样对我们来说,是十分有利的。
但是在具体实施时,当客户向我提出签订1年合同的时候,我也没有强求。因为我认为,如果1年下来项目没有报上去,当初的承诺没有兑现,客户就算跟我签了3年合同,他也不愿意第二年继续去报项目。我当然还可以找理由找借口,让客户恢复信心,承诺第二年会报成功,但是我内心是没有信心第二年项目肯定能够成功的。
当时我就认为我可能不太适合做销售。因为我不太愿意去反复做自己心里都没底的承诺,既然第一年我没有能力把项目报成功,第二年我也不确定项目能否报成功的前提下,如果结果仍然不好,那么将会影响到个人和公司声誉。
除此之外,作为销售,确实存在一味追求新客户、新订单的情况。这和公司的奖惩制度有关。公司对于员工是否尽职尽力的评价标准就是是否有持续的新订单。如果没有的情况下,一是扣钱,二是领导找我谈话。而我持续有新订单的情况下,我不会扣钱,还有机会加钱,并且把我定义为努力上进型。对于我最终怎么服务客户、对于客户的项目有没有成功的唯一后果就是没有提成,而之前说到项目成功与否有运气成分,是存在不可控因素的,所以除了没有提成,领导还会来安慰我不要灰心。瞧瞧这区别!
人总是趋利避害的,在提成不确定有没有的情况下,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保住我的底薪,以及提高我的底薪。一是相比而言保住底薪比较简单,而且可以马上能看到结果,因为底薪是每个月发的,而提成是一年结算一次,我就很容易就把眼光放在每月的底薪上,这也符合马斯洛需求理论,先追求最底层的保障,然后再去考虑上一层的需求。
这导致了客户满意度非常差,因为我忙于签订新客户,而老客户我就容易默认为领证了的老婆,领证前我可以千万讨好,领证后也知道生米煮成熟饭,只要不是什么原则性错误,不是那么容易分的,所以我就会松懈,但是老婆对我的满意度会极速降低,更糟糕的情况是,时间长了,我都忘记她是我老婆,而认为她就是我儿子他妈。当然,这是比较夸张了。
所以,怎么签订客户,怎么提高客户满意度,跟公司的整体制度、整体价值观有一定的关系。当然也有员工可以不考虑底薪,直接奔着提成去的,那需要拥有强大的延迟满足的能力。或许那样的人,会比较适合做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