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是用来读的

(2017-01-19 23:03:04)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

著名作家王小波说:文字是用来读的,用来听的,不是用来看的——要看不如去看小人书。

在日常口语中,我们经常说“看书”,“看文章”。而比较少用到“读书”。而在书面上,使用“读书”会多些,古人也曰“读万里书,行万里路”,而没有用“看”。从过去到现在,清晨朗读都是一项必须要做的事情。在英文中,我们也看到是用“read a book”,而不是用“look a book”。可见,从古至今,从内到外,我们其实是倾向于使用“读书”这个概念的。

那为什么会慢慢地演变出来一个“看书”呢,我想因为“读书”是用眼睛的,或许说眼睛是读书的第一条件。但是慢慢地使用这种表达,有关系吗?是否我们应该推广这样的表达呢?还是说我们应该修正过来,取缔“看书”,而使用“读书”呢?

我在想,为什么使用“读书”这个词呢?

书是获取知识的来源,光用眼睛看有用吗?大家都有体会,有时候当你看了一遍文字后,感觉刚刚好像没看,但是确实是轮到翻页了,为什么呢?因为当你的大脑在开小差或者休息的时候,你的眼睛还是可以看书的,一行一行地看,而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看。而且当你在看书的时候,是有前提的,你的周围必须尽可能地安静,否则非常容易被干扰。这个时候是需要无比强大的大脑来抵抗干预,集中注意力。知识的学习是在理解、消化的基础上的。而“读书”就不太一样。因为在读的时候,你在动嘴巴,你在动脑子,还在动耳朵,至少3个身体部位在进行阅读,而且对于周围环境的要求比较低。相比“看书”,你会被强制性地动用更多的器官。当你读的时候,你会使用大脑,因为你在做翻译,把文字翻译成语音,这块没有大脑,根本做不了。读出来后,你的耳朵不可避免会听到,读得不好了,不对了,会立马反馈信息给大脑说,这读得不太对,再读一遍。当然也有不走心地读,但是相比看书,读书所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系列联动,以及它对于周围环境的强抵抗力,导致它的效果肯定是优于看书的。而看小人书,是不用读的,因为它没有文字,是没法读的,但是它也可以用大脑,只是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能把图像转换为文字,再转换为知识,多一道工序,就需要大脑更勤奋。

相对于读,听书跟看书差不多,因为你也可以只用听觉这一个器官。听书的一般前提就是你没办法看的时候,没办法读的时候,是最后的不得已的选择。听的时候,它的语速,它的音调起伏,都将影响你的阅读,要听清楚,听懂,是需要动用我们平时一般都不会去锻炼的耳朵,是需要比较强的理解能力,善于把声音传递到大脑转换为文字再进行思考。

因此我突然惊觉,在生活中,很多词都有它的意义,一不留神,或许我们在不知觉的情况下,就陷入一个坑,然后越陷越深,忘记了自己在坑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