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论格物
(2014-04-28 17:07:16)
标签:
王阳明师长就是意诚格物文化 |
分类: 传统文化 |
且谓一草一木亦皆有理,今如何去格?纵格得草木来,如何反来诚得自家意?我解
『格』作『正』字义,『物』作『事』字义。(大学》之所谓『身』,即耳、目、
口、鼻、四肢是也。欲修身便是要目非礼勿视,耳非礼勿听,口非礼勿言,四肢非
礼勿动。要修这个身,身上如何用得工夫?心者身之主宰,目虽视而所以视者心也,
耳虽听而所以听者心也,口与四肢虽言、动而所以言、动者心也,故欲修身在于体
当自家心恺,常令廓然大公,无有些子不正处。主宰一正,则发窍于目,自无非礼
之视;发窍于耳,自无非礼之听;发窍于口与四肢,自无非礼之言、动;此便是修
身在正其心。然至善者,心之本体也,心之本体那有不善?如今要正心,本体上何
处用得功?必就心之援动处才可著力也。心之发动不能无不善,故须就此处著力,
便是在诚意。如一念发在好善上,便实实落落去好善,一念发在恶恶上,便实实落
落去恶恶,意之所发,既无不诚,则其本体如何有不正的?故欲正其心在诚意。工
夫到诚意,始有著落处。然诚意之本,又在于致知也。斫谓人虽不知而已所独知者,
此正是吾心良知处。然知得善,却不依这个良知便做去,知得不善,却不依这个真
知便不去做,则这个真知便遮蔽了,是不能致知也。吾心良知既不得扩充到底,则
善虽知好,不能著实好了,恶虽知恶,不能著实恶了,如何得意诚?故致知者,意
诚之本也。然亦不是孙空的致知,致知在实事上格。如意在于为善,便就这件事上
去为,意在于去恶,便就这件事上去不为;去恶固是格不正以归于正,为善则不善
正了,亦是格不正以归于正也。如此,则吾心良知无私欲蔽了,得以致其极,而意
之所发, 好善、去恶,无有不诚矣。诚意工夫实下手处在 物也。若如此格物,人
人便做得:人皆可以为尧、舜,正在此也。」
曾用来。初年与钱友同论做圣贤要格天下之物,如今安得这等大的力量:因指亭前
竹子,令去 看。钱子早夜去穷格竹子的道理,竭其心思至于三日,便致劳神成疾。
当初说他这是精力不足, 某因自去 格,早夜不得其理,到七日,亦以劳思致疾,
遂相与叹圣贤是做不得的他大力量去格物了。及在夷中三年,颇见得此意思,方知
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决然以圣人为人人可到,便自
有担当了。这里意思,却要说与诸公知道。」
「俪扫、应对就是一件物。童子良知只到此便教去俪扫、应对,就是致他这一点页
知了。又如童子知畏先生长者,此亦是他良知了。故虽嬉戏中见了先生长者,便去
作揖恭敬, 是他能格物以致敬师长之页知了。童子自有童子的 物致知。」又曰:
「我这里言 物,自童子以至圣人,皆是此等工 :但圣人格物,便更熟得些子,不
消费力如此格物,虽卖柴人亦是做得,虽公卿大夫以至天子,皆是如此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