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岩门下龙潭坑峡谷环线穿越

(2016-03-02 08:11:01)
分类: 驴行

岩门下龙潭坑峡谷环线穿越

 http://attach.wzdsb.net/blog_attachment/201507/25/71999_14378601495J44.jpg

岩门下龙潭坑峡谷,位于岩坦镇(黄南社区)岩门下村北面,竹深潭碧,石怪瀑奇。尤其是龙潭坑瀑布,更是刚柔相济,令人惊叹。725日,永登协组织22位驴友,历时4小时30分(其中午饭休息1小时30分)圆满完成了岩门下—龙潭坑—岩门下的7公里环线穿越。

 

 

 

活动起点为竹海中的古村落岩门下村,只见呈现Y型的支流两旁巨峰耸立,时刻守护着下面的村庄。村口一个建造于1978年的大会堂引人注目。简洁的构造,徽式马头墙,就山势而建,就当时的工艺体现出一点不简单。村里还存留着的一些用乱石垒砌的旧房子,显得古朴沧桑而韵味十足。

                        

                         

                        

 

经过村口,我们沿着Y型支流的左侧前行,几只鸭子在清澈的山水中自在游弋。有驴友感叹,这样喝着楠溪江源头源山水长大的鸭子对吃货来说真是上品了。不一会儿,我们就已经穿行在竹海中了,要是在阳春三月,遍地的竹笋让你无从下手。由于昨晚刚下过大雨,山水暴涨,石头湿滑,大家小心翼翼地上行。除毛竹外,原始次森林的植被保护良好,穿行其中不用怕晒到太阳。没多久,我们来到了一个叫深潭的景点。深潭,顾名思义是一个很深的潭。站在水潭边上,凉丝丝的水汽冲你而来。山涧清泉注入潭中,潭水清澈见底,潭边是一块块被流水冲刷得分外光滑的大石头。一幅山潭美景图跃然而出。

                        

                         

                         http://attach.wzdsb.net/blog_attachment/201507/25/71999_143786015786C1.jpg

继续上行,沿途显然经过村民或驴友打理,乱石路虽因人迹罕至加上植被茂盛而略显湿滑,逢涧就地取材用一根获多根毛竹搭成独竹桥让你晃晃荡荡有惊无险而过。几经周折,终于看见一条近百米高的瀑布,村民把这条瀑布称为龙潭里瀑布。该瀑布从悬崖顶上飞越直下,经过凹凸的石壁形成四折瀑布倾泻崖下深潭,水声如雷鸣。特别是瀑布从一折下来,冲到凹陷的石壁上飞跃而起,如龙喷水而下,洋洋洒洒,壮观无比。瀑下深潭,清澈却难以见底。

                        

 

                       

 

                        http://attach.wzdsb.net/blog_attachment/201507/25/71999_1437860161mwUq.jpg 

我们席地休整,埋锅做饭的做饭,带干粮的更方便快捷,将啤酒放在潭中冰镇下再喝真不错。几位驴友下水游泳,冰得难以持久。几个好事的驴友打算拿来旁边废弃的毛竹插入深潭丈量,因无法插到底而作罢。

 

 

 

休整中,我发现登山鞋上有东西蠕动。仔细一看,蚂蟥!赶紧想法设法甩之。幸好发现及时,没有让蚂蟥饱餐一顿。大家纷纷检查下自己的脚、裤和鞋袜。有驴友中枪了,欧阳的小腿上贴着一只吸满血的蚂蟥,使劲拍也拍不下来。吸烟者赶紧用烟头一烫,蚂蟥乖乖地从肉中退出来缩成一团,轻轻一弹掉下来。难道已经进入蚂蟥区域?以前走过的驴友曾告诫黄南蚂蟥多,碧油坑、岩门下峡谷尤甚。我们出发前也做足了功课,纷纷对脚部进行了外套袜子、涂抹风油精等保护措施。

 

 

 

好事还在后头呢。休整后,我们沿右侧竹林上行。刚走100来米,发现分岔路,一是沿左山坡上行,一是直行沿干枯的峡谷上行。我们这次没打算经过大里山再返回,而是直接向上穿过竹林到达永嘉岩门下至仙居黄坦坑古道返回。如果沿左山坡上行(有驴友用签名笔在毛竹上打上箭头标志),上面还有个青龙坑,青龙坑边是一个一米多宽的岩石,西边到仙居的百丈,东边到东山的水塘,岩石非常光滑,大约有2公里长,如果算上水里的部分,整个岩石有5公里长。我们穿越的竹林密不透风,直径十几公分的毛竹遍地都是。曾经的小村庄仅留下石阶和残石墙,毛竹占地为王了。踩在落在地上厚厚的竹叶上,如踩在毛毯上一样。细细观察,一批新生毛竹长大后,旁边横七竖八地躺着枯死的毛竹。在这原始次生林中,大自然的生存法则体现得淋漓尽致。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竹林上行,来到古道上。正当大家准备休整时,不知谁“啊”一声。脚上有蚂蟥!大家纷纷放下登山包,各自检查起来。蚂蟥!蚂蟥!女驴惊叫声不断。真是进入蚂蟥窝了,大家纷纷中枪。有的正轻巧爬上裤子,有的二三只大小不等的在鞋面上小气孔里钻出来,有的趴在小腿上,有的死叮着大腿,有的咬着手臂。攻击得逞后被烟头烫退,伤口还是血流不止。蚂蟥吸血时会吐出一种酶,使人血液暂时失去凝血功能。大家小心,古道上也有蚂蟥。这段古道平时不见太阳,潮湿易长蚂蟥。定睛看古道,真有蚂蟥在蠕动等待猎物送上门。赶紧加快步伐下山,半路上女驴尖叫不断,蚂蟥不时被发现。能在古道上肉眼发现蚂蟥,可见蚂蟥的密集度真是无法想象。我虽然谨慎没有再被蚂蟥攻击(可能身上及鞋面及时涂抹风油精有关),可见识这样疯狂的蚂蟥还是吃惊不少。平时,只在书本上看到西藏墨脱徒步蚂蟥很可怕,也走了楠溪江好多地方,总觉得蚂蟥被驴友夸大了。哪想到黄南的蚂蟥真不是盖的。

 

 

 

不消半小时,重新来到山脚的岩门下村。热情好客的村民问起我们吃过了没有,一位年近80岁的老太婆嘘寒问暖,山上蚂蟥很多的,碰到了么。闲谈中,村民说,此峡谷有深潭、狗爬山、龙潭、浴缸、一线天、青龙瀑布、螺星岩、鸡冠岩等十几处景点,来回需要五、六个小时,有上海人看上这里清幽的环境和清新的空气,每年都来小住一段时间。如果上级部门助力开发森林公园,村民生活更有奔头。

 

 

 

 

 

附:

1、交通:永嘉县城上塘-诸永高速(岩坦出口)-223省道黄南口左转-黄南村-山早村—岩门下。车程约1小时。

                                  

2、岩门下景点一天可以来回,如要休闲点可夜宿村里。村里有客栈,住宿、吃饭都没问题。岩门下森林公园尚未开发,驴友前行建议请村民作向导。

                        

3、蚂蟥防治:万一被蚂蟥叮了,千万别用手去把它拔下来,那是很愚蠢的做法。因为蚂蟥有两个吸盘,很可能你会适得其反,令它吸得更紧。同时硬拔,会让它的口器断落于皮下,引起感染。把蚂蟥弄下来的方法很多。你可以拍拍手臂大腿或其它被叮咬的地方,这种震荡会蚂蟥会脱落。 用浓盐水涂在蚂蟥身上是一种常见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在蚂蟥身上涂肥皂或硫磺皂水、烟油、酒、醋等等。用烟头或火也可以让蚂蟥脱落。对于被叮咬的伤口要涂一些碘酒或酒精消毒,不然引起感染便麻烦了。如果没有这些东西的话,也不用着急,教你一个土方,用竹叶烧焦成炭灰,或将嫩竹叶捣烂敷在伤口上,一样可以达到防感染和止血的目的。对付蚂蟥最好是做一些防备工作。穿长裤,并且把袜子套于裤腿外,扎紧裤脚,因为蚂蟥是无孔不入的。裸露的地方要涂抹防蚊剂或防扩油膏(如红花油、风油精或万金油等)。当你全身都散发出这种味道,蚂蟥便敬而远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