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修辞法:借代

(2012-08-09 18:01:03)
标签:

修辞

借代

文化

分类: 修辭

四、借 代

借与本体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本体的,就叫做借代。

 

借代和借喻不同,前者的代体与本体之间是相关的关系,后者的喻体和本体之间是相类的关系,弄清了这-点,就不容易产生混淆了。借代在古诗文中运用最为频繁,尤其在诗词中的辞例举不胜举。

 

借代方式分对代旁借两大类,名目有多种多样,各有千秋,无不曲尽其妙。这里以常用的借代方式和援引古诗文名著为例,扼要说明如下:

甲类: 对代,即事物和事物相代:

 

(一)、借具体代抽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公元772—843),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陋室铭》是他通过所居陋室的描绘来表达自已超凡脱俗的心境和隱逸乐道的情趣。金经:即金刚经,泛指佛经。丝竹是乐器的器材,是具体的东西,看得见也摸得着,而乐器奏出的声音是比较抽象的。“无丝竹之乱耳”,这 是用“丝竹” 来代替音乐,因而是具体代抽象的修辞法。《修辞学发凡》曾引用陆游《黄鹤楼》诗句:“平生最喜听长笛,裂石穿云何处吹。”陈望道先生认为:“笛代笛声,都是用具体代抽象。”

 

(二)、借抽象代具体:

朱公长男竟持其弟丧归。至,其母及邑人尽哀之,唯朱公独笑曰:“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彼非不爱其弟,顾有所不能忍者也。是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驱良,逐狡兔,岂知财所从来,故轻弃之,非所惜吝。前日吾所为欲遣少子,固为其能弃财故也。而长者不能,故卒以杀其弟。事之理也,无足悲者。吾日夜固以望其丧事之来也。”

司马迂:《史记·越世家》

朱公即范蠡,他为越王勾践出谋策划了二十余年,终于灭掉吳国,报了勾践会稽之耻辱。后又北上进兵,称霸中原。得胜回国后,他觉得勾践为人“可与共患,难以处安。”于是功成身退,辞职经商。到了陶地(今山东肥城县西北),相准了這块四通八达的经营宝地,于是定居下来。因经营有方,不久便成为巨万富翁,天下都称他为陶朱公。

陶朱公有三个儿子,最小的在陶地生,长大后,朱公二儿子因杀人被囚禁在楚国。朱公认为:“杀人而死人,职(本分)也。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决定派小儿子带千镒黄金前往楚国营救。但大儿子坚持要去,不让去就要自杀。朱公没有办法,只好让大儿子去。结果因为大儿子舍不得那千镒黄金,断送了二儿子的性命。

本例叙述陶朱公大儿子和小儿子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因而对钱财的看法也有所不同。“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驱良,逐狡兔,岂知财所从来,故轻弃之,非所惜吝。”有钱有势的人家,所用的东西都是很阔气的,乘的是坚固的车,驱的是良好的马。“坚”和“良” 是抽象的形容词,是乘不得也驱不得的,而“车”和“马” 才是具体的实物,前者可乘,后者可驱。并由此可知,“乘坚驱良”所运用的是抽象代具体的修辞手法。懂得抽象代具体的修辞妙用,读了许多大作家的名句,你就会自然叹服了。

 

(三)、借部分代全体:

巴山楚水淒涼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曲, 暂凭酒杯长精神。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作者被降职为朗州司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被朝廷召回,途经扬州时,会见昔日好友白居易。宴席上白居易写了-首《醉赠刘二+八使君》诗:“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可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三年折太多。”对刘禹锡长期被贬深表同情,刘禹锡便写了这首诗赠答他。诗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寓意深远,耐人寻味。“帆” 是挂在桅杆上的蓬布,是船的一部分,用这部分来代替船,就叫做部分代全体。萨都拉《念奴娇》:“蔽日旌旗,连云檣櫓,白骨纷如雪。”吳梅村《圆圆曲》:“横圹双桨去如飞,谁家豪华強載归。”这里的“樯橹” 和“双桨” 都是船的一部分,因此也是部分代全体的修辞法。

 

(四)、借全体代部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有远谋。”乃入见。

《左传·曹刿论战》

这里的“肉食者” 指的是鲁国主张和带兵迎战齐师的大官员们,而不是鲁国所有的肉食者。苏询《六国论》有这么-段精彩的论述:“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向西,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这里的“秦人” 指的是秦国強吞六国的统治者,而不是秦国的人民大众。并由此可知,“肉食者” 和“秦人” 都是借全体代部分的修辞手法。

 

(五)、借特定代普通:

垂柳覆金堤, 蘼芜叶复齐。

水谥芙蓉沼, 花飞桃李蹊。

采桑秦氏女, 织锦窦家妻。

关山别荡子, 风月守空闱。

常敛千金笑, 长垂双玉啼。

龙盘隨镜隱, 彩凤逐帏低。

飞魂同夜鹊, 倦寢忆晨鸡。

暗牖悬蛛网, 空梁落燕坭。

前年过岱北, 今岁往遼西。

一去无消息, 谁能识马啼?

薛道衡:《昔昔盐》

这是历史上有名的闺怨诗之-,其中名句“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坭” 两句尤其脍炙人口。作者薛道衡(540—609),字玄卿,隋代著名诗人,《昔昔盐》是他的代表作。本诗所描述的是-般即普通少妇孤独寂寞的心情,其中“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 两句是运用特定代普通的修辞法。“采桑秦氏女” 係出自无名氏《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织锦窦家妻” 就是那个轰动一时的织锦回文诗的作者。

 

(六)、借普通代特定:

漁阳鼙鼓动地来, 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 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 西南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 宛转蛾眉马前死。

……

白居易:《长恨歌》

蛾是昆虫类毛毛虫的成虫,有倒八字形触角一对,形似美女的眉毛,故以“蛾眉” 来代替美女,修辞学上叫做部分代全体。但在本例“宛转蛾眉马前死”的“蛾眉” 是用来代替特定的杨贵妃的。刘长卿《王昭君》云:“汉使却回凭寄语,黃金何时赎蛾眉?汉皇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这里的“蛾眉” 是用来代替特定的王昭君的。这都是借普通代特定的修辞法。然而,有的古典小说如《风月传》(新版)把蛾眉写成“娥眉”,香港万里书店出版《诗词名句手册》也有“望月想娥眉” 之句,误也。

 

(七)、借原因代结果:

笋舆行过复缘亭, 千亩修簧一色青。

忽觉悠然人意远, 绿阴深处水泠泠。

严修:《別后》

作者严修(1860—1929)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书法家和诗人。他对佛门净土宗十三祖弘一大师情深意笃,二人交往密切。1919年5月,严修在杭州考察期间,专程前往清涟寺看望弘一大师,二人交谈甚久。别后严作此七绝一首,这既是作者对当时所遇环境的描述,也是他见过弘一大师后抒发內心的感受。诗中“笋舆” 就是竹舆(轿),是先有笋而后有竹,所以笋是原因,竹是结果,用原因的“笋” 来代替结果的“竹”,就叫做原因代结果。前人有“故乡吳江多好山,笋舆篾舫相穷年” 和“笋舆绕过桥边路,几点梅花报早春” 等诗句,都是运用原因代结果的修辞法。

 

(八)、借结果代原因:

名花倾国两相欢, 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栏杆。

李白:《清平调》 三首之三

“倾国” 指绝色美女,即绝代佳人。李延年歌云:“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因此可以说佳人是原因,“倾国”是结果。王维《桃源行》云:“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这里的“红树” 指桃树,由于桃花开了,才使桃树变红。因此花开是原因,“红树” 是结果。“倾国”、“ 红树” 都是运用结果代原因的修辞法。

乙类: 旁借,即事物和事物所属相代:

 

(九)、借标记代人:

山上层层桃李花, 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 长刀短笠去烧畲。

刘禹锡:《竹枝词》

这是一首反映山区农民热气腾腾搞备耕的山寨诗。在桃李花盛开的季节,大地复苏,气候回暖,正是山民闹春耕的大好时节。作者仅用“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这两句诗,便把山寨闹春耕的景象概括无遗。“银钏金钗” 是古代妇女的首饰,借代女子;“长刀短笠” 是男子的劳动工具,借代男子。这就是借标记代人的修辞法。

 

(+)、借地名代人:

臣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敷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迷羊城,惑下蔡。然此子逾牆,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头垢面,腰粗眼突,佝偻而行,有类怪物,而登徒子悅之,使有五子焉。王请察之,孰为好色?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这篇赋对各种修辞手法都能灵活运用,各尽其妙,所以楚王对登徒子背后说宋玉的坏话,不但不相信,而且还认为他是吹毛求疵,故入人罪的。篇中“迷羊城,惑下蔡” 两句都是指人,而不是指地。羊城、下蔡都是人口稠密,並以热闹著称的地方。臣东家之子不过嫣然一笑而已,就使得羊城、下蔡这两个大地方的人都被迷惑起来,你说她是多么漂亮呢!所谓迷,所谓惑,迷的惑的都是人。因此这两句是借地名代人的修辞法。

 

(+一)、借特征或产地代物:

梁上有双燕, 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 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 索食声孜孜。

青虫不易捕, 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 心力不知疲。

须臾十来往, 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 母瘦雏渐肥。

喃喃教言语, 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 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 隨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呜, 声声呼不归。

却入空巢里, 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 尔当反自思。

思尔为雏日, 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 今日尔应知。

白居易:《燕》

这是-首感人肺腑的警孝诗篇,借燕子养育子女的经历来告诫人间不顾父母养育之恩的忤逆子女。“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但愿天下的人们千万不要学做白居易笔下的燕子啊!

白居易的诗,避用华丽辞藻,通俗平实,因而连老妪都能听得懂。但他的诗是在生活实践中悟出来的,包涵着极为深奥的哲理,因此他的诗在唐朝诗海中可谓独树一帜。

这首诗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这里仅就借代格提出-管之见:“黄口无饱期” 是借特征来代替小燕;“犹恐巢中饥” 是借产地来代替小燕,这就是借特征或产地代物的修辞法。

 

(十二)、借兵器代战争: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文天祥(1236—1283),江西吉水县(今江西吉安)人,官至右丞相。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军压境,锐不可挡。景炎元年(1276),元军兵临南宋京城临安(今杭州),朝廷官员纷纷出逃,南宋政权摇摇欲坠。值此国难当头,文天祥豫然耗尽家财作军费,招兵买马,以抗击元军,后因寡不敌众,于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二十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次年被押解燕京。在燕京拘囚四年中,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日被押解到柴市刑场,从容就义,时年47岁。文天祥无愧为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这首诗应于被俘次年(1279)押解燕京途中作。首联回顾身世,並追述四年“寥落”的战斗生涯,充分体现作者对国力衰微的深切哀恸;颔联把国家的兴亡和自已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忧国之痛,溢于词表。颈联追忆往事:景元二年(1277),残军从惶恐滩一带撤退时,前临赣水,后有追兵,如何闯过难关,转危为安,这是最为忧慮的事;而今身为俘虏,被押过零丁洋,怎能不感到孤苦零丁呢?尾联以高亢的情怀和壮烈的誓言来收敛全篇,充分体现作者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这确是一首惊天地而泣鬼神的爱国主义诗篇。

从艺术角度的修辞手法来说,首联用“干戈” 来代替打仗,这就是借兵器代战争的例子;颔联用“风飘絮” 来比喻“山河破碎”、 用“雨打萍” 来比喻“身世浮沉”,这是明显的借喻句,比喻十分贴切;颈联追忆“惶恐滩头”的忧慮和“零丁洋里” 的孤苦零丁,这是运用示现修辞手法的句子;尾联“汗青” 就是史册。古人把文字记载在竹卷上,这竹卷就叫做“汗青”,汉代发明造纸以后,才把文字记载在史册上。所以“汗青” 是原因,史冊是结果,这就是借原因代结果的修辞法。

综上所述,文天祥的这首诗无论从内容或形式上说,确是一首悲壮激昂、永垂千古的爱国主义名篇,真可谓诗史上的绝唱。

 

(十三)、借作者代作品: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

曹操:《短歌行》

曹孟德这首《短歌行》是许多人所熟悉的,共三十二句八韵,全用四言,读起来流畅自然,韵味独特。这首诗用真挚的语言来表达作者招贤纳士的诚意,因而有人称之为“求贤篇”。本例只援引与借代有关的前八句共二韵来说明如下: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是作者感叹人生短暂,岁月易逝,正如早晨的露水很快就会消失。正因为岁月易逝,就苦于失去的时光太多,自已没有及时地建功立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作者感慨于岁月的流失,而功业未就,这确是耿耿于怀,担忧不己。唯有以酒消愁,-醉方休。这不是作者醉于庸俗的吃喝玩乐,而是作者醉于对功业的执着追求和对人生积极进取的強烈愿望。

这八句诗运用两种修辞手法来写:“譬如朝露” 是用“朝露” 来比喻人生短暂,有“譬如” 作比喻连词,故属明喻句;“唯有杜康” 是用杜康来代酒,因为杜康是古代酿酒的发明人,因而是借作者代作品的修辞法。

 

(十四)、借古代今: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博人应见惯,总输他覆兩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薄命,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顾贞观:《金缕曲》 二首之一

(寄宁古塔吳兆骞,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

顾贞观(1637—1714),字华峰,清代文学家和诗人,江苏无锡人,与吳兆骞齐名,两人交情深笃。吳兆骞因受科场舞弊案株连,被流放到边远的黑龙江宁古塔,顾贞观作《金缕曲》二首赠之。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华峰《贺新郎》(即金缕曲)两阕,只如家常说话,而痛快淋漓,宛转反复,两人心迹,一一如见,虽非正声,亦千秋绝调也。”

“季子平安否?”这是一句问候语,运用的是借古代今的修辞手法。据《史记》载:“季子名札,秦伯十九世孙,吳王寿梦少子也。”季子年幼,聪明绝世,才华非凡,年十岁而通春秋。顾贞观用季子来代替吳兆骞,是因为吳兆骞也是少年才华出众,有“江左凤凰” 之称,因作《胆赋》而闻名天下。但有人写文章说:“吳兆骞字汉槎,号季子。”这么说来,“季子平安否?”就不该是借古代今,而是直陈句了。然而,据权威资料表明,吳兆骞没有别号,例如《辞源》注:“吳兆骞,公元1631—1684年。清,吳江人,字汉槎。顺治十四年举人,以科场事谪戍宁古塔,二十年后始释归。”如果文章作者是专家学者,请下笔三思,以免画蛇添足,成为读者的话柄。 

 

(十五)、借江河代水: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夙昔齐名非忝窃,只叹杜陵穷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已别,问人生到此淒凉否?千万恨,为君剖。兄生辛未我丁丑。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顾贞观:《金缕曲》 二首之二

顺治十六年(1659),吳兆骞因科场事为人陷害,被遣戍宁古塔。顾贞观为了拯救吳兆骞,用尽九牛二虎之力,终究成为泡影,无济于事。吳兆骞要想获释,除非乌头白,马生角,黄河水变青。十八年过去,到了康熙十五年(1676),顾贞观为要求助于纳兰性德而作《金缕曲》二阕,纳兰性德看了深为感动,並向顾贞观承诺以五年为期,于是通过他父亲纳兰明珠在朝中斡旋。到康熙二十年(1681),也正好五年,吳兆骞终于获释,结束了二十三年在边塞的潦倒生涯,重返家园,不久病逝。吳兆骞确是一位历尽坎坷的不幸诗人。

“但愿得河清人寿”,这是运用双重借代修辞手法的句子:一是借普通的“河” 来代替特定的黄河,这叫做普通代特定;二是借“河” 来代替河里的流水,这叫做事物代所属,就本例来说是借江河代水。苏轼《念奴娇》词首句“大江东去”, 这也是运用上述双重借代修辞手法的句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修辞法:疑问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