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前制定教学目标中存在的问题

(2012-04-16 15:40:11)
标签:

杂谈

一、以课程的具体内容标准代替教学目标

这是我们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经常发生的错误,如:“学习…………”,这是学习的内容,不是我们要达到的目的,教学目标应该学生应该会做什么,能做什么,如:“运用欧姆定律正确地解决部分电路的计算问题”,在我们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我们的教学目的是学生学到什么,会做什么,能做什么?而不是我们所教学的内容。

二、目标盲目空泛,不够明确、具体

这也是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经常出现的错误,如:“正确认识1—20的数字”,这就是个非常空的目标,我们不便于考查,也没有一种合适的办法去考查,我们可以把它改一下,让它更具体,更明确,如:“学生能够正数或倒数1—20的数字”“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20以内的加减法”让我们的教学目标更准确,明确、具体,这样便于操作,教学目标制定的过程中最好不要出现“了解”“理解”“掌握”这种空泛的语言。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是非常重要的。

三、主体错位

教学目标的主体应该学生会做什么,能做什么,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经常出现把主体弄错的情况,如:“让学生能够…………”“使学生掌握…………”,这些提法中的主体不是学生,而是教师,把教师放在了教学目标的主体地位是错误的,我们教学目标唯一的主体是学生,是学生能够如何如何,我们的教学过程是通过教师的作用让学生自己能够主动地去学到知识。应该把我们原来的一些错误的提法改正过来,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是,学生能够如何如何,而不是让学生如何如何,使学生如何如何。

四、目标提的不够全面

新课程标准中把我们教学中的具体目标分为三个方面,即: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 价值观。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充分体现出三方面的目标,不能忽视其中的任何一项,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比较多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就欠缺一些,甚至忽略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改正的重点所在,过程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渔”,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正确认识和适应、改造社会的必备知识和技巧。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该大力加强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教学目标中更应把这两方面的目标具体化,可操作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