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平三《篮球曲线运球》教学设计

(2012-03-20 08:29:52)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教案

.设计思想:

本课以《课标》作为依据,选取的教学内容为省编《体育必学内容教师用书》五年级第一学期篮球单元第一课时——《曲线运球》这一内容。

坚持“健康第一”、“终生体育”的体育教学思想,以学生为本位,关注个体差异,尽可能地创造宽松愉悦氛围,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主动去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在层层深入的练习中,充分体现精讲多练,练中求“技”的教研主题,充分遵循学生技能掌握由易到难的实践规律。课中模仿球操、复习直线运球和新授变向换手运球都采用“体验式教学”的模式,在设计中以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技术经验为辅,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自我展示,教师适当做语言、技术的引导,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技术动作的要领。

儒家思想提倡“中庸”之道,我觉得我们应该好学之,善用之。不管教学改革的起起落落,其实有一些教学原则是亘古不变的。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体育课堂的要素有四:一定的组织常规;一定的技术技能;一定的儿童趣味;必须的身体练习。那为什么前三点要加上“一定”来形容呢?我认为小学体育有别于幼儿体育活动、中学体育和体育专业训练。其过程需要一定的组织和常规要求,而不能乱糟糟的;所教学内涵也必须有一定的技术技能要求,而不能“乐趣”一堂课;渗透技术技能的同时,要有一定的趣味性,符合少年儿童的特点,不能像专业队伍搞训练一样。打个做菜的比喻吧,组织常规犹如烧菜的火候,技术要求犹如菜的精华所在,儿童趣味犹如做菜的调料,身体练习才是这道菜的主要材料。本课所体现的也包含了以上四点,点点有涉及,又“点到为止”。

.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为五年级学生,约四十至四十八人,男女人数差不多。因此本课采用的编队方式多为八路纵队,方便于练习和组织比赛。据课前了解,授课学生有着良好的体育课学习习惯,身体素质良好,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很强,有比较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篮球运动兴趣浓厚,基础较扎实。当然学生的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男女的运动兴趣开始分化,女生的篮球技术相对于男生来说会比较差。虽然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但五年级的学生自制能力还相对比较弱,需要老师加以强化和组织。

 

体育课授课计划(教案)

                                                     周次:   9      课次: 1  

年级                                               执行日期:  10   26   

 

内容

篮球曲线运球

重点

    按球的部位

难点

    控制球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本节课的各项活动和练习内容,了解一些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

2.基本学会曲线运球(部分男同学能应用交叉换手运球,女同学能跑着运球,不丢球)。发展上肢小肌肉群的力量和身体的协调性。培养个人控制球的能力,包括运球变向,运球躲闪,运球追拍的能力。

3.培养篮球运动的兴趣,养成与同伴一起玩并且愿意遵守团队纪律的品质。

结构

练习(每生)  

目的要求

组 织 教

时间

次数

开始部分

2

1.熟悉班级,活跃气氛。

2.上课常规,队列练习。

2

 1

积极,严肃认真。

1.组织学生进行集队于篮球场中圈,课中有老师提示的集中,都按此队形集合。带领学生进行趣味运球;

2.四路横队集合,将球放回呼啦圈内。师生问好,导入:相关纪律要求(如何持球听老师讲解等);

3.教师口令:立正、稍息;三面转法;四(八)路纵队变八(四)路纵队。评价优秀的小组。

准备部分5

球操:

第一节“运球”;

第二节“传球”;

第三节“防守”;

第四节“投篮”;

3’,每遍130

14

认真,积极模仿,愿意展示自己。

1.取球,八路纵队,成体操队形。

 

 

 

 


提出做操要求,教师示范球操;

2.学生模仿练习一遍;

3.学生跟着老师的示范及音乐,轻松愉快地再做一遍操。

基本部分

30

球性练习:5

1.熟悉球性

 

 

 

2.复习行进间直线运球

 

 

230

 

 

20

 

1

 

 

 

2

积极认真,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1.队形同上,教师示范:原地体侧运球(手指用力)——原地换手运球(注意触球的部位为球的一侧)——原地变向换手运球(注意对球的保护,抬手臂,压低球)。学生跟着练习。在所有的练习中,教师还要提示抬头不看球。

2.成八路纵队,组织复习行进间直线运球;练习一次后,提问:触球的部位在哪?后上方。再一次组织练习。

 

曲线运球:16

1.尝试曲线运球

 

 

 

 

 

 

2.认识曲线运球时的触球部位

 

 

3.变向换手运球

 

 

4.巩固曲线运球(要求男生和部分女生能用换手变向运球)

 

30

 

 

 

 

 

 

 

30

 

 

 

130

 

 

 

 

 

2

 

3

 

 

 

 

 

 

 

3

 

 

 

6

 

 

 

 

57

认真听取,大胆尝试。

 

 

 

 

 

 

 

 

 

1.布置场地(如图)。“前面放置了一些障碍,要求能用曲线的方式绕过障碍,行吗?”;一至二生示范;队形如图:

 

 

 

 

 


尝试练习3次;2

2.向中集合,说一说直线运球和曲线运球时触球部位有什么不同(正后方与侧后方的区别)。练习3次。教师个别指导按压球的部位不正确,及按拍跑动节奏不好的学生。4

3.集中,教师请两生示范刚才练习中出现的两种曲线运球:一是不换手运球;二是换手运球。说说区别。(换手变向更突然,容易过人,也将球保护地更好)。教师示范换手运球,注意侧身,降重心,压低球,换手,上步跟进。3

4.散点两人一组,尝试换手变向运球。130

5.集中练习57次,鼓励部分学生应用换手过障碍运球。不明白地请教老师或者同学。5

6.小结点评,引出下一内容。30

游戏:冲过封锁线(运球过四关)

 

130

 

 

闯关2+防守1

认真听取游戏规则,并遵守游戏规则。

 

 

1.组织队形,讲解规则:防守队员脚必须在标志线上横向移动,不准犯规和违例(同篮球赛规则),争取破坏闯关队员;闯关队员听消间出发,勇闯三关,过程中也不能出现犯规和违例;如果球被破坏,成“死球”,则算闯关失败;最后看哪个小组闯关成功的队员多。场地:

 

 

 

 

2.尝试游戏。并纠正出现的犯规和违例情况。

3.游戏比赛。每轮比赛老师指定六名队员守关。

4.赛后小结。

结束部分

3

跟音乐进行简单的放松活动

130

1

轻盈,放松,愉快。

播放音乐《茉莉花》,师生共同做一些舒缓的拉伸练习。收拾器材,师生再见。

密度与负荷

课的预计练习密度为:38%

预计平均心率约:125--135/分钟;

预计最高心率约:150—160/分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