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EXCEL公式运算评课稿---肖小珍

(2014-05-14 15:14:14)
标签:

教育

分类: 评课稿

陈旭老师这节课从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等方面进行研究,采取竞赛争夺“谁是计算高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将传授新知、完成任务、技能训练与内化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反复训练、竞赛闯关过程中逐步掌握了公式的正确输入格式、公式的创建步骤及利用公式进行各种运算的操作技巧,学生在攻克教师所设计的多项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得到反复训练,体验成功的乐趣,并将知识内化为了能力,从而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认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有如下亮点:

   一是课前竞赛的引入,直奔主题不牵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本节课,教师以“谁能最快计算员工的工资情况表、谁会成为今天的计算高手”开课直奔主题,目的明确,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二是课中讲解恰当、精当不含糊。有人说“教是为了不教”,对于操作性、实践性强的信息技术学科而言,精当的讲解显得更为至关重要。学生只有在掌握了方法技巧后才有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教师紧紧抓住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公式的创建、公式的格式等),利用教师演示、学生总结教师操作方法步骤,实现了对公式的格式、含义、创建的重点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精当的讲解中第一时间内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要点,从而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热情。

   三是任务驱动难易适中,符合认知规律。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课常用的教学方法,此教学法能让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掌握、巩固操作技巧并内化为能力,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兴趣。本节课教学中,教师设计的任务从易到难,从简单加、减、乘除运算到复杂的混合运算的计算,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方法后进行内容深化与拓展,不仅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而且适合学生的学习“口味”──感受到闯关节节胜利的喜悦后,认识到自己的超人本领而增添学习的积极性,这也证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观点。

   四是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本节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经历过的学校元旦卡拉OK竞赛为例让学生为各选手计算最后成绩,还让学生走出课堂对周边生活进行调查设计成表格进行相应计算,体现了学习的实用性,这一点儿更符合中专生的学情。学生也会在体验知识的实用性中增强学习计算机这门课程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