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偶感

(2012-12-10 20:49:00)
标签:

杂谈

偶感

中年人

少年人

视野

分类: 心情随记

近日偶读西汉刘向《说苑》中的短文《炳烛之明》,晋平公年已七十,可谓垂垂老矣,心内惴惴,询问师旷,“欲学恐已暮矣”。师旷如此对答“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昩行乎?”

读此,掩卷,不由对这两个人肃然起敬。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以晋平公古稀之年而能问学,话中虽用一“恐”字,态度尽管犹豫不决,内心之求知向上也实在可圈可点。

师旷回答更妙,“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昩行乎?”老年时爱好学习,像夜间点燃蜡烛一样的明亮。那么,黑夜里点燃蜡烛照明,和在黑夜里摸黑走路相比,哪个好呢?如此比喻,形象而又精妙无比,让平公大呼“善哉”。

 

听得周围人曾说,人过四十不学艺。中年一过,似乎大彻大悟,工作上不再过多追求,以为人生自此要逍遥度日,青春已逝,老年似乎触手可及,思想松弛,行为也变得懒洋洋的。

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社会曾对老年再做界定,六十岁还算中年,八十岁才步入老年,那么,四十岁也还应该算是青年呢。回首二千年以前的晋平公,那时的七十岁大概要相当于现在的九十岁了,纵然所学只如夜间点燃蜡烛时的微弱之光亮,那也比在黑夜里蒙昧无知摸黑前行要好得多啊!

 

想到前段读到的清代文学家张潮的一句话,“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少年读书就像在缝隙里看月亮,所见只是一小部分,用此比喻少年人读书,也只是学习到知识的一小部分,没有经历人生,所以不够全面。中年人读书如庭中望月,中年人的阅历不断增加,所见趋于深刻。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是指老年人的视野开阔,经历了人生,对人生有了自己的看法,读书时也能由此及彼,理解深刻,能把知识都掌握在手中。

这句话其实也揭示了生命的一个过程,循序渐进,人生也是这样,在迷惑和不解中慢慢学会懂得,与年龄俱增的,不应是消沉和颓废,更该是浑厚和成熟。

 

人生是个单程道,逝去的岁月,再难回头。找准不同阶段不同的目标吧,也许我们更加淡泊,也许我们更加洒脱,也许我们更宁静致远,也许我们更能闲庭信步,但,请不要止步。

当有一天,我们实在走不动了,回首人生历程,能如保尔柯察金所说,“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的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是啊,少留悔恨,这劝勉,不只属于年轻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