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恩难忘二十年,梦里总相萦
(2012-09-09 18:42:48)
标签:
苏轼宋体荷塘月色激情澎湃昂扬 |
分类: 心情随记 |
有些人,二十年难忘怀,有些事,二十年,梦里常相萦。
还记得,那年的我还不满十五岁,来到神圣而又美丽的高中校园,我用新奇而又怯怯的眼神打量着那个陌生的环境,那曾是当年梦想的地方,我期盼,我的大学梦将在那里变成现实。
老师,那时的你也不过刚过而立之年,初次在教室里认识你,你鹰隼般锐利的眼睛扫向我们,令人畏惧,但课堂上你却那般风趣幽默,又让人顿感亲切。
二十年了,我还清晰地记得刚入高一时学习的《荷塘月色》,朱自清笔下月色中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的美景现在还依稀在眼前浮现。那时,你让我们闭上眼睛,在你的朗诵下,让我们想像画面,你又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描摹“出水的荷叶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一句丰厚的内蕴,在您生动形象的语言中,荷花仙子清雅高洁、超尘脱俗的美在我们眼前展现。
多年以后,当多媒体、电子白板等现代化科技在教育上普及,当语言学科的老师也频繁使用之时,我更加怀念当年的课堂。
我曾听过一堂《荷塘月色》的公开课,讲课的老师没有引领学生捕捉语言文字本身丰富的内涵,而是把荷花的各种美仑的图片直观地呈现来,
老师,对您的课堂的痴迷和追忆直接影响了我后来从教的风格。
二十年了,当年高三的课堂上您开讲苏轼的《赤壁赋》,今天的我还记忆犹新。
您激情澎湃,以无比崇敬的心情向我们介绍苏轼,讲他的境遇,他的才华,他的旷达,他的豪放,讲他的儒、释、道三家合为一体的精神修养。那一节课,您以昂扬的姿态,投入的神情,抑扬顿挫的语言激起了我们的兴趣。我记得,往日课前的作者简介也不过几分钟,但那次,老师,您投入地讲了半个多小时,当我们接触课本内容时,很快地,下课铃响了。
再回首,该怎样看待这节课,也许没有按既定的教学目标走,以常规的方式来评价,也许并不算成功。但是,那种引领却让众多年轻的心激起了求知的欲望,让众多成长中的孩子体会到了要勇于担当的责任,让他们感知了一个人在遭遇挫折时要学会达观,这种课,影响着学生们的人生态度。直到今天,也多次引起我对课堂教学的思考。
书本上的知识终究有限,兴趣的引领会让他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而在课堂上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师者的成功。
不由想到,在中国教育史上,有这样一堂课,让人心生无限感慨。西南联大时期,刘文典教授开设《文选》课,老先生讲课不拘常规,经常乘兴随意,别开生面。有一天,他讲了半小时课,就突然宣布提前下课,改在下星期三晚上七点半在室外继续上课。原来,那天是农历十五,他要在月光下开讲《月赋》。遥想,那样的明月之夜,学生们围成一圈,坐在草地上,皓月当空,听先生大讲《月赋》,俨如《世说新语》里的魏晋人物,何其潇洒,又何其美妙!真是一堂绝课。
而今天,个性化的教育方式越来越被统一和整齐划一所磨灭了,原因虽然涉及到很多方面,可是,这种独具一格的方式快成绝响了。
走过学生时代,课本上的知识,我们能记得的又有多少?而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老师课堂上的引导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老师,您早已是我们那所省示范性高中的校长了,多年以来,我从没有向您表达过什么,今天,当引导学生追忆师恩时,我最先想到的是您。
二十年了,您可敬的形象,您精彩的课堂,总在心头相萦。
我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地工作,踏实地做人,以我的思考,以我的热情工作着,耕耘着,也收获着。如果说我的工作还有些成绩,那也是得益于您的影响。
师恩,永难忘!永远祝福您,敬爱的许老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