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李清照之八:飘零苦难显峥骨
标签:
原创李清照洪州宋高宗苦难夏日绝句 |
分类: 走近那些“大家” |
飘零苦难显铮骨
命运打击得人透不气来。
在陌生的建康城,在无家可归的异乡,赵明诚走了,永远地走了,“上天入地求之遍,两处茫茫皆不见”。已是四十六岁的李清照第一次感到人生那么孤苦,无依无靠,她不知道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此后的路在何方,又将怎么走,一个女人,一个已近知天命之年的女人,一个没有夫君相伴,没有子女相依的女人,一个还负有要保全大量珍贵文物责任的女人,在战乱频仍的年代,在居无定所的日子,她该怎么走,她不知道……
死,有时比活着要容易得多。
一死,了却孤苦;一死,了无牵绊;一死,了却责任;;一死,不蒙屈辱;一死,不再颠沛;一死,便一切皆了。
而活着,却需要莫大的勇气。
此时的李清照独自一人活下去,不可谓不艰难。
李清照柔弱,但不软弱,她不是不清楚此后的人生路何其艰难,但是,还有很多珍贵的文物需要她的照管,那是他们夫妻近三十年的心血啊,青州已经烧过一次,已经让他们痛心疾首,夫妻冒死保存下来的,还有书两万卷,金石书画两千卷,以及很多器皿。所有这些东西,都凝聚着夫君的心血,都是他亲手抚摸过多遍的,那里还有徐熙、吴道子、杜甫、白居易、李公麟、苏轼、宋徽宗、蔡京、蔡襄、黄庭坚等的亲笔字画,那是他的至爱,是她要用余生来守护的!
她要坚强地活下来,她柔和的脸庞上透出坚毅的目光。
苦难的命运还在继续。
金兵一心要捉宋高宗,铁蹄一路南下。建康城快要守不住了,城里乱作一团。
宋高宗又要逃跑,李清照傲骨铮铮,提笔写下《夏日绝句》: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高度赞扬项羽,即使失败也败得有声有色,宁折不弯。愤怒而大胆地直接指责宋高宗及朝廷的一大帮逃跑主义者。
苦难,把她推向爱国的道路。
建康不保,她要再次辗转飘零,那些文物最让她忧心。
幸好,亲戚中有高官,可以拜托。她托明诚的妹夫把文物运到江西洪州,因为高宗的伯母隆佑太后也去洪州,那里的安全应该可靠。这位妹夫是当朝兵部侍郎,相当于现今的国防部副部长,有他在,文物可以确保了。
但是,洪州的防务在金人的进攻下很快崩溃,太后和兵部侍郎连夜逃命,几十车文物遭遇不测。
李清照闻讯,心内俱焚,不堪此击,痛哭失声,继而大病一场。
战争,可恶的战争,毁了她的心血。
朝廷,逃跑的朝廷,屈辱的政策毁了她的幸福。
憔悴不堪、身心俱疲的李清照不得不再次卷入逃难的滚滚人流。
皇帝去哪儿,人流就流向哪儿。杭州、越州、明州、温州、台州,一路逃下去,没有喘息,不得安宁。
四十七岁的李清照,苦难飘零,颠沛流离,整整逃了一百天,辗转踉跄三千里。
逃难,磨砺了她的意志,也拓宽了她的视野。
她的词作更加炉火纯青,还写出了豪气十足的《渔家傲》
|
|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山河破碎,身世浮沉,历经劫难,中年遭遇沧桑巨变,她目睹逃难中百姓的悲苦,她在飘零中沉痛,她在沉痛中显出铮铮铁骨,她在流离的苦难中成长,她让苦难的种子在心底生根发芽,这种子在以后的岁月将开出沉痛而绚烂的花朵。

加载中…